APP下载

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6-07-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倍他乐克

杨 慧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杨 慧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摘要】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取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90例则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缓慢加量至有效剂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耐量、心率和血压等方面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相关体征均有好转,而治疗组患者体征好转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愈加明显,且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达到91.7%;而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约为7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是显著有效的,可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临床中应注重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抗心力衰竭药物;倍他乐克;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常见的临床急症,若治疗不够及时,极易发生猝死。近年来,随着血流动力学从改善到纠正方向的研究倾斜,神经激素科研水平的高速发展,很多早期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1-4]。笔者现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采取了分组对照治疗。临床上取用倍他乐克治疗的患者组,取得了更显著地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其中有冠心病患者5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例、高血压病患者29例;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32~79岁,平均年龄为57.4岁。治疗组患者90例,其中有冠心病患者4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例、高血压病患者30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31~75岁,平均年龄为58.3岁。对两组患者做性别、年龄、治疗前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病种方面的数据差异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如地高辛、氢氯噻嗪及硝酸酯类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缓慢加量至有效剂量。从小剂量12.5 mg Bid开始,一到两周后逐渐增加量,目标6周后能达到50 mg Bid(药物调节的基本原则为:血压不小于120/60 mm Hg,患者的心率不低于55次/分,患者身体指标主要注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NYHA)分级、运动耐量和心率和血压,观察时间为2~6个月)。

1.3 评价指标:随访6个月,并参照相关文献对倍他乐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①无效:临床症状未见缓解或加重,心功能未见改善或加重。②有效:心功能改善,为l级。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版统计学分析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材料采用t检验,计数材料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疗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n(%)]

2.2 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临床体征的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临床体征的比较(n)

2.3 患者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出现轻微咳嗽症状,未对治疗产生影响。治疗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低血压并伴有头晕,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治疗后有所改善,未对治疗产生影响。

3 讨 论

1962年,β受体阻滞剂被布莱克应用于心绞痛的治疗之后,出现明显的负性心率、负性传导和负性肌力作用一直是心力衰竭治疗的禁忌。随着近年来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不断的深入研究,发现神经激素是除血流动力学以外的重要因素。自β受体阻滞剂在1975被证明能够有效地缓解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后,临床试验便大量验证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了心脏性猝死症状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提高了运动耐量,并大大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愈后的相关体征。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5-7],疗效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类化学物质在心力衰竭时浓度会明显增高,这种情况下短时间的心脏收缩力会因为β受体的兴奋作用而增强,从而心率加快,增加心脏的射血量,起到代偿性作用。但这种反应只能作用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如果不能够尽快的去除病因,从而导致了β1受体数量的下降,会影响到心力衰竭的治疗。而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地提高下调的β受体数量,恢复β受体原有的敏感性,这便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大优势。②β受体阻滞剂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心脏的收缩力,减少了心肌耗氧量,有效地改善了心功能。心脏的舒张期会随心率的减慢而有所延长,这不仅仅有利于心脏本身的供血供氧,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流,还显著地提高了心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③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还能够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有效地减少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心脏的毒性作用。通过减少心脏生物电流的不稳定状态,来减少室速和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扩张外周血管,减少水和钠盐的潴留时间,减轻心脏负担。④β受体阻滞剂同样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疾病,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小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以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情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来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保持患者血压维持在120/60 mm Hg,心率维持在55次/分以上,每1~2个月做一次心电图和超声心功能检查。定期回访,测试患者的活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临床发现倍他乐克的疗效和使用时间呈正相关。部分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或脑供血不足,主要表现在心慌、胸闷、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当患者出现以上状况时,应注意减少药量或者停药,以免发生更严重的后果。⑥临床统计22%的患者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会表现出精神萎靡,如果患者不耐受应立即停药。对二至三度房室阻滞、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和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避免使用该药物。

总而言之,倍他乐克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的效果是值得临床肯定的,在注意控制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霍运忠.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3):207-208.

[2] 贾合磊,孙盘丽.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3):204-205.

[3] 龙云.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3例疗观察[J].贵州医药,2005,29(3):250-251

[4] 张虹蓓,迟雅珍,王秀彬.多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95-96.

[5] 柴焱,王佃刚.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91-92.

[6] 秋菊.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055-1057.

[7] 王明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38-439.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172-02

猜你喜欢

倍他乐克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倍他乐克联合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倍他乐克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心肌梗塞运用倍他乐克治疗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替米沙坦与倍他乐克治疗舒张型高血压临床效果探讨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倍他乐克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
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疗效观察
倍他乐克联合起搏器治疗缓室率心衰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