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中的规训权力分析

2016-07-12上海大学200444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反抗尤金规训

介 琦 (上海大学  200444)



《“天才”》中的规训权力分析

介琦(上海大学200444)

摘要:尤金生活的时代,是商人的时代。尤金的艺术创作和对美的追求在权力之网中,受到密切监控,在规训中异化。尤金在艺术家与商人的身份中摇摆,分裂,最终放弃艺术追求,在消费主义大潮中随波逐流。本文从道德、宗教和空间三方面追溯了致使尤金异化的规训权力。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如何在规训中生存,给当下人以启示。

关键词:福柯;尤金;规训;权利;反抗

《“天才”》(1915)是德莱赛(1871-1945)最具自传性质的一部小说,是作者最为满意的作品。作品描写了来天才画家尤金•威特拉出于对美和生活的热爱,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然而他的艺术追求因与商业社会大众口味格格不入而失败,精神崩溃,转而放弃艺术创作投身商业,变身为商人。

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权利观是福柯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受英国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1748-1842)全景式监狱结构的启发,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出了“圆形监狱”理论。即整个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权力结构交织而成的权利之网。每个人都受到权利监控、规训。

尤金生活的时代,是商人的时代。尤金的艺术创作和对美的追求在权力之网中,受到密切监控,在规训中异化。尤金在艺术家与商人的身份中摇摆,分裂,最终放弃艺术追求,在消费主义大潮中随波逐流。本文从社会道德观念、宗教和空间三方面追溯了致使尤金异化的规训权力。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如何在规训中生存,给当下人以启示。

一、道德观

福柯提出,知识和真理是权力的形式。在福柯看来,世间不存在标准的真理,不存在工整的历史,不存在我们必须苛守的道德罗盘。道德观念是特定时代的人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大部门人们所认同的观念,形成的共识。权力以道德标准和真理的形式来监视人们的行为。尤金受到道德观念的规训是两方面的。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惩罚体系出现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集中在惩罚对象上。惩罚对象由一种制造无法忍受的感觉的技术转变为暂时剥夺权利的经济机制。即肉体隐退,灵魂登场,对肉体的惩罚转换为了对灵魂的惩罚和禁锢。

《“天才”》中德莱赛用大量而又直接的文笔描述了尤金的“猎艳史”。尤金拥有艺术家的特质:敏感、脆弱,感情细腻,无法抗拒一切美好、新鲜的事物。麦卡利尔指出:尤金早期的感情是一种“强烈的对美的感情”。尤金对不同的女性的追逐,本质是对美的向往,是艺术家天性所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个人拥有得体、忠诚的婚姻生活成为社会共识,也成为评判“道德”与否的重要标准。“性”被限制在合法夫妻间和其卧室内。这种大众认同的“真理”对非法或不合理的思想、行为进行规劝和惩罚、驱逐。这些内化的“道德”“真理”监视、窥探尤金的“越轨”行为和思想,并对尤金“不道德”的行为进行“鞭笞”。这是内化的道德观对尤金的规训。

二、宗教

门肯在《颂扬德莱赛》一文中说过,德莱赛在20岁之前就放弃了祖宗的宗教,但从来没有完全摆脱过它。宗教以各种异想天开的形式在他身上表现出来。德莱赛笔下的尤金也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基督教传统为美国民众提供者共同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标准,并为美国的民族主义提供着牢固的精神支持。基督教传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由此而建立的道德标准时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尤金的妻子“安琪拉”英文意为“天使”。她就像基督教天使的化身:美丽,虔诚,忠诚、传统而富有美德。同时,她也如上帝的眼睛,审视尤金,“在他一次胡作非为后总是毫不犹豫的将他拉回来,是他所有女人中最大的敌人。她总是不离她十步,想着把他拉回来。他需要勇敢的时候,她胆怯;他需要刺激是,她愚蠢,他渴望放荡冒险时,她扮演有美德的家庭妇女。”

三、大城市中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尤金的规训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支出,现在社会管理机构是社会对个体实行规训的机制,这在现代社会文明化、科学化运作的精神病院中体现地尤为隐秘。这种权力机制伴随着规训技术,使个体成为社会中的个体,他被社会接受与否就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顺从的接受规训权力的规训。艺术作品是否为社会所接受取决于它是否接受社会观念的规训。尤金最初反映真实生活的作品并不畅销,甚至难以维持生计。精神和艺术上的创作自由并无法为充斥这消费和物质的社会所接受,终被边缘化。

除了对艺术追求的驱逐,物质和享乐主义冲击、影响着尤金。美国社会崇尚物质享受的环境破事乃至幼稚他撇开艺术,选择能给他带来金钱和物质以及地位的职位,他先后在报纸编辑部、联合杂志公司等单位工作过,年薪高达25,000美金。他在物质上的飞黄腾达使他忘记了艺术追求。

尤金作为艺术家,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受到自身内化的道德观、社会和家庭环境中基督教观念的的审视,控诉和拷问;尤金对朴素,自然生活和艺术的追求受到大城市中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冲击和排挤,最终在艺术家的灵魂抱负和种种规训权力的冲击下,尤金渐渐丧失了艺术家的身份,异化为商业社会中的艺术“天才”。面对相似社会环境,艺术家如何在商业社会中坚持自我,寻找出路,艺术如何生存,成为当下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西奥多•德莱赛:《“天才:》主万西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西奥多•德莱赛:《谈我自己》主万西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3]龙文佩,庄海骅:《德莱赛评论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4]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5]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赵福生:《福柯微观政治哲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7]蒋道超:《德莱赛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蒋道超:“德莱赛《“天才”》中的哲学沉思。”《外语研究》5(2002):52-57.

毛信德:《德莱赛:1871-1945》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介琦,上海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级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反抗尤金规训
“焦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一部分”:《大闪蝶尤金妮娅》中的动物叙事与身份焦虑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烛光晚餐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压抑与反抗
每天努力一点点
精神与苦闷
一场完美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