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训与惩罚:福柯式解读《狗镇》

2016-07-12上海大学文学院201900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格蕾丝规训福柯

杨 芸 (上海大学文学院 201900)

规训与惩罚:福柯式解读《狗镇》

杨 芸 (上海大学文学院 201900)

本文尝试以福柯规训与惩罚的理论视野进入电影《狗镇》的文本内部,讨论诸如劳动、权力以及道德建设等现代性话语。通过对电影主人公格蕾丝寻找自我、丧失自我和毁灭自我的讨论,进一步阐释福柯的“主体”理论。电影中狗镇这个看似清教徒乌托邦的瓦解其实正是荒诞地构筑了一则新自由主义神话破灭的深刻寓言。

狗镇;规训与惩罚;劳动;新自由主义

当一部电影以一种近乎舞台剧的形式上演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它在形式上拥有了一种封闭和开放张力的双重可能。这部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盛名的电影,已经有了太多关于极权与民主、上帝与人类的讨论。而这部电影围绕着两个主人公汤姆和格蕾丝的论述,最显著的恰恰是汤姆对于狗镇道德建设的无边际的想象和疯狂,以及格蕾丝在狗镇强大的道德、民主的舆论控制下遭受的非人惩罚。由福柯的理论入手,能够帮助我们借由法理学和话语权力的新视角来深入理解《狗镇》。

黑社会老大的女儿格蕾丝在受够了父亲的arrogant(这是整部电影开始和结尾围绕父女关系最核心的词语),这种arrogant,一方面是指父亲本人在对话中永远表现的傲慢自大,同时也隐含着整个黑社会秩序的权力系统对于集权的推崇以及对于“他者”的排斥。而在父亲看来,他之所以对女儿关爱、仁慈,也在于他愿意和女儿分享他的权力。故事就发生在格蕾丝为了逃避黑帮父亲,而逃到了人迹罕至,只有几户人家的狗镇,而这里是“自由”和“民主”的代表,这里宣扬禁欲主义和对基督教的虔诚,凡事都是由镇民大会做出决定,而正是由此,“规训”与“惩罚”开始了。

一、劳动、身体与惩罚

格蕾丝留在狗镇的条件是,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换取狗镇居民的信任和对风险的承担。这虽然在汤姆的论述中是一种基督的自我忏悔和牺牲精神,而又保留了现代社会的平等交换原则,看起来民主而公道。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福柯看来,现代刑罚的文雅方式恰恰是劳动和隔离,并通过劳动和隔离实现了对被惩罚者灵魂的改造。1通过劳动的惩罚使得格蕾丝更加对狗镇哲学与道德深信不疑。狗镇居民每个人都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每个人又通过自身的劳动换取生活的资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一张警察局的通缉令(由黑帮父亲令人设计)宣称格蕾丝是银行盗窃犯之后,格蕾丝融入狗镇的成本变大了,她必须利用更加辛勤的劳动才能融入这个小镇,但百密一疏,随着时间的压榨和对个人生活空间的挤压,格蕾丝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丝纰漏,而这引起了小镇的居民不满,小镇居民认为从此拥有了对格蕾丝的合法伤害权。真正的惩罚也由此开始了。

首先,是对“身体”的征用与符号化。如上文所述,格蕾丝更加辛勤的劳动成了换取她留在狗镇的“准入”,但问题是,狗镇居民对于自身劳动的理解和限度与对格蕾丝的要求并不一致,这时,“劳动”概念已经被置换成了对“身体”的“惩罚”。格蕾丝其实也发现,狗镇居民表面看来每天都在规律的生活和劳作,但其实做的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事情,这也同时显示了这个小镇秩序稳定和思想停滞的两个侧面。而且格蕾丝同时也发现这里的劳动其实有她没她根本没有多大区别,而居民们对她劳动的利用和苛责则仅仅是另一种arrogant,是一种对于她自身的惩罚和规训。而更为残酷的是,在格蕾丝逃跑未遂之后,引来了更加沉重的劳动任务,身体被进一步的符号化,第一,身体被拴上了巨大的铁链,在各个家庭之间疲于奔命,她已经成为这个小镇实际意义上的犯人和道德的审判对象。第二,完全地“物化”,在一个伐木工人对格蕾丝以出卖她为由实行了强暴之后,格蕾丝在这个镇上和一只水牛没有任何的区别。到这里格蕾丝已经成了劳动和身体的一个空洞能指,她没有任何刑事意义的犯罪,但她是狗镇上的唯一犯人,道德是悬于她头上的十字利剑(被奸污偷换成勾引,离开被偷换成欺骗和背叛)。

其次,是“充分想象”原则的应用。福柯明确指出,处于刑法核心的“痛苦”不是痛苦的实际感觉,而是痛苦不愉快不便利的观念,即“痛苦”观念的痛苦。惩罚利用的不是肉体,而是表象。2更准确地说,制造肉体的痛苦不是惩罚的主要目的,肉体主要是某种表象的对象,而痛苦的想象和记忆才能打消或收敛某些犯罪意图,从而防止罪行重演,防止犯罪蔓延。在格蕾丝逃跑未遂,第二次来到狗镇之后,对格蕾丝的惩罚的一个隐含意义恰恰就在于制造格蕾丝的羞愧与恐惧,从而加深她对这种道德规训的认同,从而深深地把狗镇文明嵌入到格蕾丝的思想与行为中。可以说“充分想象”的惩罚功能正在于此,这是一种根源于精神记忆深处,激发与扩展下的苦刑方法。

水资源论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依托的《办法》目前还处在部门规章的级别,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对于部门规章立法权限的限制,以及部门规章本身实施效力范围的局限性影响了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的法律效力。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由于缺少专门的条例对其进行规定和规范,制度的效力不够,缺乏足够的约束,导致执法在范围、力度上受到限制。

物理学科在生活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类似的激趣例子也很多。如在进行《熔化和凝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铅铋合金做成筷子,让学生去夹热水中的物体,思考筷子为什么会熔化;在进行《滑动变阻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小魔术隔空改变灯的亮度,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奥秘……这些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只要教师用心发现,用心思考,多交流学习,就能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为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注释:

二、作为规训的权力与方式

首先,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而言,经费较少,日常经费仅仅能够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转,设备更新、资源建设都需要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投入,而特色资源建设如要达到一定质量和规模,需要在软硬件配置、资料收集、加工整理上投入大量经费,高职院校经费不足限制了高职院校特色资源建设。

其实如果单就规训与惩罚而言,对《狗镇》的解读似乎也就止于此了。但《狗镇》的结尾似乎是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最受震撼的地方,在汤姆出卖了格蕾丝,格蕾丝和黑帮父亲重新相见的时刻,也意味着她重新拥有了掌握权力的可能。她选择了反道德的屠村。对这一点的解读当然有无数的可能,但幸好在福柯的阅读谱系中我们也能找到一点的解读可能。

再次,是全景鸟瞰式监禁的变体。可以说这部电影利用舞台剧的形式,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电影那样频繁的镜头切换和场景搬移,恰恰是给予了观众以一个上帝视角的机会,这就意味着观众担任了传统小说的叙事者,而这部电影里的叙述者则沦为一个完全的旁白,只提供有限视角的内聚焦叙事,和一些简单的背景介绍、补充、说明。从电影中狗镇的房屋布局即可看出格蕾丝所寄居的地方就好比一个单独而敞亮的监狱。在这里,权力可见但无法确知,观看者与被观看者处于分割的空间里。监视被福柯认为是惩戒技巧得以起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连续而隐蔽的监视可以记录个体的各种活动,了解个体的各种动态,并察觉和裁决个体的一切过错。这样的一个总体的,连续的监视体制运行场所的监狱,正是采用这种控制个体行为的监视,强化了惩戒权力,从而达到了改造人的作用。依据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原理,格蕾丝随时处于狗镇居民的监视之中,电影中巧妙的在格蕾丝被狗镇男性强暴的同时,侧面表现了那些男性的妻子、朋友只是在一旁指指点点,而由无动于衷的事实。

当然,有必要解释清楚的是,所谓回归主体,并不是说格蕾丝回归到了黑帮建构下的主体,一种极权下的残忍和屠杀。而是格蕾丝认识到了狗镇的存在,其实不是一种对于极权话语的反驳,不是一种与进步主义反抗的反启蒙叙事,狗镇的小叙事存在的前提恰恰是本身宏大叙事结构之后的无意义。而所谓的一切道德、自由、民主都只不过是狗镇居民构筑自我神话和秩序的幻想,其实质依旧是一种人类在日常生活经验极度挤压之后陷入的平庸和慵懒。狗镇的撞钟人永远地在重复这同一个工作,只是因为没有下一个做礼拜的来接替她。而在格蕾丝来之前时间、包括信仰其实对于狗镇是毫无意义的,这一切都构成了巨大的反讽。格蕾丝自我主体的回归更准确来说是一种重建,是一种对于在极权中产生的乌托邦想象的破除。而至于对于狗镇居民最后屠镇的态度,或许就真和上帝在让挪亚准备方舟之后,消灭人类想法有几分相似。除了毁灭,别无他法。

为了防止“过度阐释”,我们必须要问一个问题:何以作为黑社会老大的女儿的格蕾丝会这样在狗镇的规训中完全地“物化”,在这种秩序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呢?

三、抵抗与毁灭:对回归自我的延伸

福柯指出任何知识都是一种话语,权力生产知识,知识塑造权力的合法性,知识与权力互相建构。权力关系造就了一种知识体系,知识则扩大和强化了这种权力的效应。在狗镇中,权力的威严不但得到公开的炫耀,而且通过与道德知识相绑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每个人,当然也包括格蕾丝的身上,支配着她的意识和行动。应该说生活在极权环境里的格蕾丝当见到一个类似于桃花源似的城镇时候,那种对于民主、自由、道德的向往和欲望全部被激发起来,形成了如阿尔都塞所说的“召唤”结构。应该说,电影的最后,格蕾丝的反抗与重新成为父亲的“女儿”,下令屠村,是对民主、绝对自由与乌托邦的一种巨大讽刺。

回顾这部电影,我们不难看出在狗镇居民对格蕾丝的压榨中,始终若隐若现地存在着一种压制与反抗的的关系,这是一种存在于动态中、一种充满着张力的对抗关系,尽管中大部分时刻处于一种被规训的无意识状态下。而在那段苦难岁月中,她与汤姆的讨论其实围绕着两个问题:一、自我的道德建设。二、狗镇的道德建设。即可以简单描述为我如何对待自身以及我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经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在格蕾丝与狗镇“他者”的碰撞处于一种被“排斥”的他者化过程中,而且自我的身份和意识处于不断改写的状态。因此这两个问题的思索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从始至终的道德追思,而更多的是要和影片结尾格蕾丝的反道德行径产生一种合理化的联系。应该说在不断的思考和追问中,由此是最后和黑帮父亲在车里的一段类似于辩论的对话过后,格蕾丝处理着纠结的主体与身份的问题,在一番辩论之后,主人公终于认识到了回归主体,尊重主体才是自我复活的关键。

因此,福柯把权力理解成一种与知识、话语的结合,以符号学为工具的政治学原则是颇有见地的。在任何社会里,话语生产力即依照其作用为防止话语的权力和危险并把握无法预测的事件的大量程序而被控制选择组织和再分配,福柯认为外部控制、内部规则和接近知识的规则被包括在这些程序之中。作为一种“排斥”而起作用的外部控制,在话语中有大量的“排斥”形式起作用“禁止”是最明显的排斥形式。我们清楚地在电影中认识到,格蕾丝不能随心所欲地说什么( 不能和汤姆有任何调情的表示) ,不能在喜欢的时间,地点谈论什么 ,合适的人不能谈论恰当的事,也就是所谓讲话主体的优先权或专有权(格蕾丝对道德的演说被村民以全部谎言而审判)。“知识和权力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谁决定知识是什么?谁知道应该决定什么?在信息时代知识的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是统治的问题。”3

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惩罚之下,格蕾丝放弃了逃跑的想法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她刚到狗镇之时如圣女般的圣洁与道德在狗镇居民劳动叙述的裹挟和压迫下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种基督自我殉道般的惨烈。

1.[法]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三联书店,2012:135-137.

综上所述,此格式中的“到”是历时演变的结果在共时平面的体现。“到VP”隐喻到达终点,表示A的性质或状态不是模糊不可度量的,而是到达了某个趋向定量,“到”的语义沿着“到达地点—到达时点—到达(某种)程度”的轨迹虚化。VP和A的关系越抽象,“到”的动词性越弱,但并没有完全成为功能标记,“到”表达了A的性状动态变化的过程。

2.[法]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三联书店,2012:104.以下引用出自同一版本,不再一一标注。

桥墩和桥台属于工程的下部结构,承载着桥面等上部结构传递的压力,但仅靠桥墩和桥台承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压力传递给地基。因此,桥梁对地基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对地基和基础两者之间的摩阻力、承载力以及沉降量等都有具体要求,从而进一步减少桥墩和桥台的水平位移以及桥梁沉降现象。

3.利奥塔,车槿山译.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三联书店,1997:27.

[1][法]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三联书店,2012:135-137.

[2]利奥塔,车槿山译.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三联书店,1997:27.

[3]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96.

[4]福柯,余碧平译.性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94.

杨芸,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近现代史,工作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猜你喜欢

格蕾丝规训福柯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拒绝,也是一种挽救
福柯话语权力视域下社会隐转喻研究——以美国政治正确类表达为例
拒绝,也是一种挽救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
旺角
福柯美学视阈的贾樟柯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