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心理学在学龄儿童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2016-07-12尹茹颖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交互设计

尹茹颖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  210037)



发展心理学在学龄儿童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尹茹颖(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210037)

摘要: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学龄儿童教育辅助类APP的交互设计为对象展开,分析现有及以往设计的优点及不足的同时,试以交互界面设计方法来满足学龄儿童心里发展需要,分析总结出其交互设计应能符合学龄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特点、提供与学龄儿童行为相适应的情感体验、满足辅助教育的功能需要、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学龄儿童;小学儿童;交互设计

一、发展心理学学龄儿童阶段理论基础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个体发展心理学将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划分若干阶段,个体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1.学龄儿童阶段划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主体通过动作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将儿童6、7岁至11、12岁这一时期划分为具体运算阶段,并认为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并逐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且思维具有可逆性,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新精神分析学派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将6-12岁划分为学龄期,这一阶段个体的心里发展任务是通过勤奋体验能力的实现,克服自卑感,并取得创造力发展,掌握各种技能。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以儿童的主导活动为标准将7-11岁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学习活动时期。施太伦主张复演说,他从广义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以种系演化作为分期标准,把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中入学至13岁划分为意识的学习期,相当于人类古老文明时期。

从上述不同学者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看到,尽管所持观点和划分的依据各不相同,但在6-12岁学龄儿童阶段上是大同小异的。这一阶段儿童的最主要任务便是学习。

2.学龄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发展心理学中又将儿童小学阶段划分为童年期,童年期儿童生活主导活动由游戏转变为学习,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两方面。

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主要特点有:

(1)记忆容量增加,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意义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抽象记忆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2)思维发展经历质变过程,逻辑思维仍不能摆脱形象性;

(3)形象思维在10岁左右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社会性发展方面主要特点有:

(1)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发展趋向从具体向抽象概括过渡,同时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不断增长,自我评价的内容不断扩大和深化;

(2)对权威的认知不断发展;

(3)通过与父母、老师、同伴的交往逐渐发展起社会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对个体的一生至关重要。

二、现有学龄儿童教育类交互产品现状分析

近些年,随着用户行为的变化,教育类交互产品逐步向移动应用方向集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孩子下载使用教育类APP,同时教育类移动应用异军突起,受欢迎程度不断加深,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相比较于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产品,为小学儿童设计的产品数量较少,种类也主要集中于寓教于乐、电子读本类,为学习做辅助功能的产品互动形式较单一,主要为课堂听讲、问答的重复。而做得较为完善的产品(如iTunes U)并不是完全为学龄儿童设计,内容和形式更适合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具体说来,现有针对小学学龄儿童教育类交互产品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学龄儿童生活的主要活动已经由游戏转变为学习,同时,由幼儿时期的广义学习逐渐转变为小学时期的狭义学习。当然,广义学习始终贯穿一生,但应采取更为有效的形式帮助学龄儿童完成这一转变。

2.这一时期也是儿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期间至少要经历5个智力活动阶段,这一过程中有任何一个阶段不顺利,都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成果,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目前大部分应用只是采取简单的讲授、问答模式,交互行为单一,并没有针对这一过程做出合理的行为设计。

三、试析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学龄儿童交互设计方法

1.符合学龄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特点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将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这是一种质变,这一转折时期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思维发展,儿童的感知力、记忆力也不断发展。比如,记忆由机械记忆转向理解记忆,这就需要在交互设计中注意到这一变化,采取合适的交互方式。

2.提供与学龄儿童行为相适应的情感体验

一般来说,儿童会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但这大多与新环境的表象有关,并不意味着儿童真正理解学习行为。对于小学儿童而言,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和最现实的因素,能使学习活动更为积极、主动、有效。

相对强烈鲜明和较为连续的刺激引发儿童的直接兴趣,而对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的理解可以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可通过以下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1)相较于以有趣的图片等单一视觉因素吸引儿童的注意,通过与解释现实联接紧密的现象,或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来引起儿童兴趣,更能帮助儿童体会学习过程,锻炼思维能力。

(2)通过鼓励、奖励等方法培养儿童的间接兴趣。

(3)在遇到错误挫折时,应避免儿童过度体验消极情绪,保护其自尊心与自信心。

3.满足辅助教育的功能需要

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能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着重发展儿童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如果缺少了学习中的某一智力活动阶段,或是这一阶段进行得不够充分,可能会产生学习困难,如果将这一阶段补上或加深印象,则可以改变状况。所以交互行为设计要符合儿童学习能力和学习智力活动发展规律,才能满足辅助教学的功能。

4.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的健康发展同样十分重要。伙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是学龄儿童的主要社会关系,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能够促进其正向发展,反之也会起到相反作用。有些家长将手机、平板电脑当做哄孩子的工具,长此以往必将损害亲子关系;现阶段教育类应用应当主要还是学校教学的辅助措施,只是老师授课的有益补充,不应喧宾夺主;一些软件中带有伙伴排名和分享排名的功能,需注意儿童竞争意识的发展不要过于激进。

四、结语

学龄儿童阶段心理发展中儿童具有其认知、思维特征,其外延至具体学习行为是教育类应用交互设计所要面对的对象。在儿童教育移动应用日益发展的当下,对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并结合交互设计方法所体现出的设计关怀,将为此类产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RobertS.Feldman.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M].苏彦捷,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黄琦,毕志卫.交互设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尹茹颖,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交互设计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韶关市学龄儿童睡眠习惯与身高、体重相关性研究
浅谈学龄儿童的音乐舞蹈学习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浅谈交互设计流程中的视觉因素
超数字化: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学龄儿童校内托管看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