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高中生进行数学的学法指导
2016-07-12王绍峰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
王绍峰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
如何对高中生进行数学的学法指导
王绍峰
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
中学数学教材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内容差距较大,要解决初中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首先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笔者与高一学生交流谈心时,总有学生说,高一一年的数学内容感觉比初中三年的还多,是的,高中数学较之初中,在知识的广度、深度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尽管目前材料难度都要求降低,但相比而言,初中的难度降低幅度大,而高中受高考的影响,教室门都不敢轻易降低难度,由此一来,调整后的初中教材内容差距自然拉大,所以,解决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就很重要了,而这其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知道尤为重要。
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心理,及时疏导。高一新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大跨越的学习任务,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也会表现和反映,有的学生急躁、贪多,一口想吃成个胖子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实施指导。告诉他: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靠几天的拼搏和冲刺,不可能马上取得很大进步,要克服“一蹴而就”的错误心态,有的学生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些挫折又一蹶不振,这些学习心理补习及时矫正。
2、关注学法,培养习惯,作为老师,我们在研究学情时,也一直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差别是不同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吸取成功高效的学习方法,就学要不断改进自己的学法,比如总结的方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疑问,只有不断总结,才会不断进步,不会总结的人,他的能力提高就很缓慢。所以改进方法,首先要学会总结学习规律,比如:学习步骤一般包括:(1)定期制定计划,一般要有周计划,日计划;(2)课前自习,必须围绕主要问题自主思考;(3)专心上课,积极思维,跟着课堂整体步骤走(4)尽量争取巩固在课堂(5)独立作业、解决疑难,(6)系统总结,这六个环节中的活动内容各有侧重,单都有必须带着目的,针对性的落实到位。
改进了方法,还必须注重习惯的养成,比如:良好的听课习惯,要听清、听懂、听就需要积极分析、理解问题,并适当做些笔记,如果光听不记或者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影响听课效率,因此要想全面探入的领会课上老师的讲课精神,就要手脑耳眼等协调活动,如此全方位的投入才是听课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堂内外的巩固练习也应有个良好的习惯:(1)必须独立自主完成(2)作业书写,运算做到整洁、条理(3)讲求效率,十分钟可以完成的,绝不拖到十五分钟,要让雷厉风行战胜拖沓松散,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有正面的积极意义。
数学学习习惯的知道,必须从高一抓起,无论从学生心理年龄增长的特点,还是从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的要求方面讲,都应该讲学习习惯的知道当做大事来抓。
3、紧抓过程,提高效率,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所以要将就高效,黄金时间必须出产黄金,紧抓过程体现在:
(1)材料的处理。教与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学生数学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进行的,所以一个概念,一条规律,都需要教师先吃透教材,把握章节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只有把握教材,才能站立于教材知识,才能统揽学生学习的全局。
(2)知识的形成,一个数学概念、公式、订立或法则等,都是教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看似简单,但学生如果被动接受,就失去了数学学科逻辑魅力,一个订立的发现、推理、形成、证明的过程,正式培养教学能力的过程。因此,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必须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而要让学生切实体验把知识的形成过程。
(3)疑问的解决,在数学问题的提问与板演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小声讨论,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甚至沉淀下来。所以现行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遗留的问题要针对性的补,这样的课堂才算讲实效。
(4)练习的神华,数学学科的课堂联系时间,一般站到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基本理论,提升解题能力的有关手段,应该注意到时学生有时是无心的,只顾埋头做题,而教师选择的斜体必须是由心的,针对需要补救的、巩固的,需要培养的、加强的哥哥方面做到精选、精炼和深化。
(5)能力的训练。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决定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体现在:
一是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能力,只有理解和把握了概念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二是推理能力,常见于几何证明题的推理和证明,推理能力差的学生,虽朦胧的理解了题意,却不知从何下手;
三是分析综合能力;
四是空间想象、联想能力,能通过平面图像和直观图,明确其实际的立体效果,学会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五是运用模型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y=x+1-2x,求函数的值域,思路:由1-2x与x相差一次幂,想到二次函数这一模型,1-2x=t (t≥0),得x=(1-t2)/2,从而把y变成关于t的一元二次函数,从而求得值域。由此可见,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6)考点的研究,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研究试题,要把握考点。
比如数列汇总关于求和的问题,考察较多的就是等差与等比的结合,如果是等差与等比相加的情况,就用分组求和,如果是两者相乘,就用错位相减。
再比如三角函数的问题,考试基本上会出化简题,重要的是熟记公式,熟记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结合问题,所有有关向量的概念必须记清、记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