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16-07-12成大连交通大学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梦价值观核心

潘 婷,吴 伟,刘 成大连交通大学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潘婷,吴伟,刘成
大连交通大学

高校大学生现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具潜力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能为其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思想、文化等多方面支持。本文将就思想、实践中如何探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本文系大连交通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资助课题(编号:DJSZ-2015-A01)。

一、引领大学生共建共享“中国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一)国家对当代青年的“统一”思想要求与社会多元化的现实情况的矛盾

全媒体、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经受着各种思潮的影响,在价值观念的形成上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化。自由化、自我观念的冲击,“多元价值观”一方面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上的自由,这种多元的自由也会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带来一定的消极后果——不确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会带来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这对大学生青年群体的教育而言,达成社会共识与实现“统一”政治引领的难度日益增大。

(二)时代精神主旋律的内化建设要求与当代大学生多样文化需求相矛盾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现阶段,很多高校组织的主旋律教育活动,容易浮于表面很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时代主旋律很难融于学生新潮多样的活动中去。高校“中国梦”的提出旨在于使青年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和责任,将时代使命融入生活,从而让学生在活动和生活的细节中受到感染并且受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不良的社会文化氛围相矛

为满足时代要求,大学开放办学,作为一个开放的校园,大学校园在逐步形成全民学习的共享平台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的开放,校园文化氛围也在社会风气、社会氛围的影响上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多种价值观的冲击诱惑,没有信仰、没有追求、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但这种实践的效果基本都是体现在点滴之中难以突显,这一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能效有所消减。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经验

(一)以人为本,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多元化,自由化的学生特性,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思想基础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关注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坚持创新工作方法,运用一切具有教育启发意义的手段和工具,把单纯的理论灌输和空洞的理论说教变为灵活生动的体验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

(二)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在核心价值观内化宣传上下功夫,走进学生内心

我们要善用文化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弘扬社会优良风气。组织学生活动深入挖掘其内涵,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使命感荣誉感。同时,在文化载体的宣传上,选取事例典型要符合学生实际生活,要具有时代感,要赢得学生内心的认可,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潮、新鲜贴近学生,掀起学生学习的新风尚;在学生唱响的主旋律活动中,不单纯看重其规模、数量,要更多重视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受众群体的实际影响、实际教育意义。

(三)优化环境,利用多种渠道,在开放校园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努力营造能够发挥正能量的环境系统,优化社会大环境,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优化校园小环境,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气氛,优化网络虚拟环境,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善于利用社会上的模范榜样请进校园,走进学生,挖掘优秀教师精神内涵,优秀学子先进事迹,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同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做法,巧妙利用社会资源,注重环境熏陶、渲染渗透作用,让学生走进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感染教育,隐蔽施教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办法

(一)重视文化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文化实践教育学生人格培养相结合

为使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文化育人是高校教育中不变的主旋律。践行文化育人,要避免只是知识传播,轻视了人文的关怀,重视制度执行、轻视个体差异等现象。高校教育要明确其最终目的:在于思想引导、情感熏陶、人格塑造等。使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并内化为支配个人行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让每个青年学习都充满梦想,青春正能量,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重视科学教育方法,将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应用到实践

高校要经常学习先进科学教育方法,同时也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开放办学资源优势,高校要积极与政府部门、街办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和公益项目的创建,引进先进的运作机制,实践于志愿服务、义工团队活动之中,在实践中进行挫折教育和情商教育,让志愿服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爱心和责任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进行正向引导。

(三)重视突破善于实践,要在实践中突破传统思维

高校教师,要经常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在消化吸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不断实践并进行总结与丰富。不断提升的教师队伍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坚实的保障。

四、结论

在“中国梦”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实践中有很多丰富的经验,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让青春梦与“中国梦”共同飞扬;扎根实践,让每名学生在践行过程中,享受到快乐收货;勇于创新,让中国梦充满时代感,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新风尚。

[1]汪青松.中国梦:筑就当下中国人的信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3)

[2]谭家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分析[J].前沿.2013(10)

[3]常雪.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培养途径[J].教育探索.2013(10)

猜你喜欢

中国梦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