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16-07-12红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肖 红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高职外语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肖红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共同发展的需要,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高职外语院校,引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定位专业课程分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课程体系,发挥职业+外语优势,为京津冀社会单位培训外语人才,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提供专业应用型人才。
高职外语院校;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GJXH2015-191。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指的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需要。京津冀一体化涉及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包括秦皇岛在内的河北省11个地级市。
作为河北省的高职外语院校,我们以《高职外语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以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对象进行研究,力图从高职外语院校的视角,探究高校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
通过研究,高职外语院校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实施以下策略。
一、预研社会需求,引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是指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坚持特色发展,主动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目标,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为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共新设置18个新专业,撤销5个旧专业,基本实现经贸类、外语类、教育类、旅游类和传媒类5大类专业协调发展。
未来,高职外语院校要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科学准确定位,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结合目前互联网+的趋势,按照“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的思路,加快推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布局工作。要遴选多个基础条件好、符合区域现代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的优势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植,打造成特色品牌专业。
二、定位专业课程分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课程体系
为保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应用技能的养成,高职院校要规范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分类,使课程定位更加清晰,起到引领性作用。具体来说,高职外语院校课程设置应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类别。其中,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应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通识能力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特色鲜明的课程,适用于职业岗位群的普适职业能力培养。专业拓展课,突出个性化和职业专长能力的培养,适用于职业岗位群的专长职业能力培养。另外,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是基于职业教育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它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较丰富的选修课保障。
外语院校要推动课程改革,建设与不同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精简课程数量。探索基于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三、发挥职业+外语优势,为京津冀社会单位培训外语人才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提出的工业4.0标志着智能制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由于中国人口红利的流失,“中国制造”形态需要向中高端转型。结合中国制造2025,高职外语院校要着眼服务区域经济,做好面向中高端服务的人才培养,要主动出击,不能固步自封。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的各项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外语学院在立足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大的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外语学院可以将重点放在发展对外经贸方面,大力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外语经贸人才,突出对外经贸优势,拓展京津冀和国际合作空间,提高京津冀国际化水平。
四、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提供专业应用型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重点加强学院同京津冀地区经济部门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职教集团办学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与若干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争取做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探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引企入校”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构建覆盖各大类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提高和合作企业的专业数占比,增加订单培养学生人数占比,增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占比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量。
加大对重点扶持的经贸类和外语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坚持学生的顶岗实习制度,各系和专业要大力开辟学生实习就业基地,要建立数量足够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不断优化校外实训条件。制订和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工作,实施“双主体”育人。各专业努力探索适合不同专业特点与需要的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路。学院计划要投资改造实训室和计算机房,建设现代化实训楼,提高生均实践场所占比。
总结
京津冀协同发展策略为河北的高职外语院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高职外语院校要立足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持续提高的良性轨道上抢抓机遇,以人为本发展学院,突出外语和经贸特色优势,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合作空间,提高学院科学化管理水平。
[1]刘云,亚然,王丽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层次体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5(04)
[2]朱合猛.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
[3]李会会.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11)
肖红,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教学及高职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