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

2016-07-12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000

名作欣赏 2016年3期
关键词:庞德译作古典文学

⊙张 慧[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



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研究

⊙张慧[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庞德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在西方文坛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几十年来,评论界一直对其《神州集》是翻译还是创作争论不休,对于其翻译的中国儒学经典也有着不同声音。本文从庞德的翻译观、中国文化对庞德的影响以及庞德翻译译例三个方面,分析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指出庞德的翻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于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译介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庞德中国古典文学翻译中国文化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翻译家,是意象派诗歌的发起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庞德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翻译出版的Cathay,《神州集》(又名《华夏集》),受到西方读者的普遍欢迎,并轰动了西方文坛,被誉为“用英语写成的最美的书”。随后,他又翻译了中国儒学经典《大学》《论语》《中庸》,并随后重译了《大学》,向西方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然而,对于庞德的翻译作品,文坛褒贬不一,一方面对其大加赞扬、高度评价;另一方面,却又对他的作品进行严厉批评。从传统的翻译等价值观层面审视庞德的翻译作品,在忠实性上确实存在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庞德在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影响下,有意地对中国文学误读和误译,创造性地翻译,却更加升华了中国古典文学和翻译的意义,对中国文学、翻译和西方文学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庞德的翻译观

17世纪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文学家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曾提出翻译三分法,即直译(metaphrase)、意译(paraphrase)和仿译(imitation)。庞德深受其影响,继承了“意译”的翻译法,倡导灵活的翻译,并且发展了“仿译”,通过成功的实践使其成为现代文学翻译的一种手段。他更多地关注翻译过程的认知,将联想、诗意和乐感等引入翻译实践中,这种革新式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手法为西方翻译界带来了一阵清风。

庞德在学术方面追求创新精神(make it new),认为语言具有适应和变异的能力,因此文学作品才具有生命力。维多利亚时代的翻译追求仿古,甚至创造出一种“瓦多街措辞(Wardour Street Diction)”,用一种不同于任何时代的仿古语言来翻译诗歌,以致于诗歌译作读来晦涩难懂。译作并不是对原作的忠实再现,而是对细节、个别语言和意象的再现,是原作精华的体现。庞德的译作将原作静止的语言活化,使译作充满活力。他从现代角度审视过去的作品,使译作从过去中来,在现在熠熠生辉,甚至超过原作,赋予原作以新的生命。既然译作对原作进行了改变,包括语言和文化背景,那么译作则应该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进而重现原作的内涵。庞德并未将译作视为对原作的附庸,从属于原作,而是对原作的超越。庞德将译作看成是对原作的评鉴,其实是将翻译视为了一种文学批评形式,体现了译者的文本选择、语言观和审美观,追求的是译者和原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对等,可以对原作进行取舍,不仅是形式上的,还可以是内容上的。

庞德的翻译思想对当代翻译理论和实践影响深远,使翻译从传统的对等观念中解放出来,使翻译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之路,对后来翻译的文化学派和德国功能翻译学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对庞德的影响

庞德可谓是语言方面的天才,熟练掌握法语等多国语言,为他的翻译和文学创作铺平了道路。受美国东方研究专家厄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遗孀之托,庞德翻译了其关于中国古诗的手稿。事实上,这些手稿只是一些关于日文读音和字的释义的笔记,一共大约有150首。庞德选择了其中的十九首,包括《诗经·小雅》中的《采薇》、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的《停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以及李白的十二首唐诗,代表作有《长干行》《胡关饶风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和《玉阶怨》,将其进行翻译后于1915年出版了《神州集》。庞德是意象派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被现代派作家所推崇。庞德将诗分为三类,即声诗(Melopoeia)、形诗(Phanopoeia)和理诗(Logopoeia),中国古诗重意境、意象、神韵和音乐的特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与庞德正在探索的意象诗歌和其诗学主张惊人得相似。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人民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变化,维多利亚式诗歌的古板、空洞、陈腐和伤感已经不能满足诗人对于现代生活的愿景。

中国诗歌正是庞德寻找的突破口,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典范。基于此,庞德在翻译中国诗歌时,“重现原诗总体的效果,寻求原作者和译者思想感情的对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T.S.艾略特称赞其为“我们时代的中国诗歌的创作者”。庞德在表达自己的述求和思想的同时,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传播。

庞德是儒学的信奉者,并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信仰儒学。中国文明悠久并充满智慧,使庞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庞德摈弃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认为儒教超越了基督教,有利于西方社会人们心灵的净化以及和谐秩序的建立。儒教重视个人的修为和道德,并将其辐射至家庭、社会和国家,关注个人如何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为人处事。这种观点其实是将个人也看作是政治的一部分,培养的是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目的是社会的稳定。庞德将儒教视作一剂良药,认为其可以医治西方社会的各种诟病。《大学》(1928)、《论语》(1937)、《中庸》(1947)相继翻译出版,《大学》(1947)重译本的问世,长篇史诗《诗章》(The Cantos)中涉及中国儒教的主题,无一不表明庞德对于中国传统儒教的推崇和热爱。

庞德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其之前的任何一位学者都无法企及的。尽管他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学经典时受到社会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却无法磨灭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庞德的翻译译例

庞德本人并不懂汉语,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主要依靠费诺罗萨的笔记,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误读和误译现象,但综观之,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误译,庞德的翻译译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甚至超过了原作的本身。以庞德翻译的李白的《送友人》为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离绪,以意象勾勒出情景,以情景烘托出情谊。“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庞德的译文为“Blue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 walls, 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原诗中青山和白水形成对仗,北郭和东城形成对仗,横和绕两个动词也相呼应,庞德的译文牺牲了原作形式上的对等和意思上的完整性,只传达出了两个意象——“青山”和“白水”,其实是抓住了这两句诗中的精华部分,将两者融为一体,更突出了山水,犹如一幅中国画,充满了诗情画意。需要注意的是“青山”的青,其实是指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的颜色,庞德却用blue来翻译,舍弃了green,blue在英文里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低落,具有隐喻意义,更加符合友人离别的伤感心绪。

由于庞德对中国儒学极其推崇,因而庞德翻译中国的儒学经典时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经常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融入其中,使用拆字法。如《中庸》的题目,“中”是指常守中道,而庞德则认为是“某物围绕旋转的轴”,因此翻译为“Unwobbling Pivot”,其实如译为“Doctrine of the Mean”,则更为妥当。再如《论语·学而》中的“学而时习之”,庞德的译文为“Study with the seasons winging past”,“时”被译为“seasons”,“时”译为“winging past”,则是取自于时作为汉字偏旁的意义。

庞德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翻译时,受到社会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亦步亦趋地追逐与原文的对等,不管是形式上的还是内容上的,都跳出了原作的束缚,进行了创造性地翻译,尽管在忠实性上打了折扣,但不管是对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坛,还是庞德本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Eliot,T. Ezra Pound: Selected Poems[M].London:Faber &Faber Limited,1934.

[2] Felstiner, John. Translating Neruda:The Way to Macchu Picchu [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转引自郭建中.美国翻译研讨班和庞德翻译思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3] Homberger,Eric.Ezra Pound: The Critical Heritage [M]. 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72.

作者:张慧,硕士,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实践。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庞德译作古典文学
what用法大搜索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重要启事
庞德子
海明威学写诗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
写在改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