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部戏剧谈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戏剧特色
2016-07-12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崔 楠[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从四部戏剧谈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戏剧特色
⊙崔楠[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克里斯托弗·马洛是伊丽莎白时期的剧坛巨匠之一,“大学才子”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显现了惊人的才华和雄奇的想象力,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人文主义遗产。本文通过分析马洛的四部戏剧,对马洛的创作特色进行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马洛中心人物争议性无韵体诗
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先驱之一,更是莎士比亚的伟大先驱。马洛在莎士比亚之前展现了惊人的才华和天赋,可以说是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和诗人。长久以来,莎士比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马洛的光芒就十分黯淡以至于被忽略了。王佐良认为“马洛和莎士比亚都是英国诗史上的非凡人物”。马洛和莎士比亚出生于同一年,但马洛的戏剧却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铺平了道路。
马洛才华非凡,他创作戏剧,写诗,翻译作品,但是他的文学生涯因其英年早逝而仓促地结束了。马洛本人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在生前就有很多非议,死后更是褒贬不一,两极分化极其严重且相互矛盾,赞赏马洛的人将其奉为天人,贬斥他的人们则将其视为道德败坏的叛国者。人们过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他的生平和死因上,对其作品的研究少之又少,仅有一些零星的探索和评论,而马洛对于英国戏剧繁荣的意义和贡献也鲜为人知。
马洛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他共写了七个剧本,其中四部影响力很大,在当代的剧场中上演次数很多,分别为:《帖木耳大帝》上、下(1587—1588),《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马耳他的犹太人》(1592),《爱德华二世》(1593)。这些“可以说是英国悲剧在莎士比亚之前最辉煌的成就”。马洛为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繁荣打下了基础,为戏剧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一、以中心人物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
马洛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铺陈戏剧时往往以中心人物的所行所想带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帖木耳大帝》《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马耳他的犹太人》中的主人公分别是帖木耳、浮士德和巴拉巴斯,这些人物都怀有无限的激情,相信自己的能力,无尽地追求所想,最终在极端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悲惨地死亡了。马洛的戏剧大多以一两位人物为中心,将戏剧情节集中于这一两位人物的身上,并以其行动来推动和促进情节的发展。
在《帖木耳大帝》中,马洛集中塑造了帖木耳这个中心人物,这是舞台上第一个成功的巨人性格。帖木耳创立了中亚大帝国,能征善战,所向披靡,叱咤风云,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他是牧人出身,野心勃勃,经过不断的磨炼终于从社会的下层攀登到权力的顶峰。故事情节跟随着帖木耳的逐步行动深入发展。帖木耳击败波斯王,战胜土耳其皇帝,争取到埃及公主的爱情,使其他君主诚惶诚恐,俯首听命。帖木耳始终想要超越自己,因而永远处于不安的追求当中,这种野心贯穿其一生。马洛强调帖木耳的主动性,让其掌握命运,主导人物的行动。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讲述了浮士德博士的自我追逐,戏剧根据浮士德博士的行动展开。浮士德博士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状况,与魔鬼靡菲斯特签订协议,由此展开了穷极一生的追求。他获得了爱情,掌握了知识,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却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随着浮士德博士的死亡,戏剧由此落幕。
《马耳他的犹太人》则围绕着中心人物巴拉巴斯展开故事情节。犹太人巴拉巴斯狡黠吝啬,完全无视道德准则,为了钱财做尽坏事。他狠毒冷血,极端地进行复仇,利用女儿离间求爱的贵族子弟,使之自相残杀,同归于尽,在女儿认清他的面目并自愿进入修道院后,他毒死了女儿和修道院的所有修女。他利用修士贪财的弱点设置圈套杀死他们,为报复总督,引狼入室,出卖马耳他城。巴拉巴斯的每一次行动,都带动着戏剧情节的跟进。
二、塑造人物多具有争议性
马洛短暂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和悖论,据考证,马洛本人雄心勃勃,盛气凌人,具有主见和独创性,且不受别人影响,不轻易屈服。与其性格相关,他塑造的帖木耳大帝、浮士德博士和其独特个性一脉相承。
马洛所塑造的人物具有多重性、道德争议性和叛逆性。他们复杂而具有英雄特质:智慧、勇气和能力。他们充满活力,激情洋溢,不受约束,富有感染力,往往拒绝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念,对既定的社会价值观持怀疑态度,对陈腐的道德说教深恶痛绝。这些人物所追求的价值观不能被当时的社会意识所理解,对于个人价值的强调使得他们个性鲜明,永不妥协,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也绝不退缩,超越了形而上的个人意义,成为一种超越的存在。
在《帖木耳大帝》中,马洛成功地为人们展现出帖木耳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帖木儿不仅个人魅力超群,且形象出众完美:他英姿飒爽,高大挺拔,颇具领导风范,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使得波斯将领赛瑞达为他所折服,不战而降,后对他忠心耿耿。不仅如此,帖木儿勇气卓越,熟悉战略,善于作战。马洛的着力渲染使帖木耳在人们心中树立了英雄形象。在具备这些优秀品质的同时,帖木耳残暴冷酷,野心勃勃,为了满足统治欲不惜用尽计谋。他被强烈的统治欲和不可遏止的征服欲所驱使,渴望征服一切,在统治脚下的土地后对外扩张,继而想要征服世界,征服万千事物,永远不安于现状。对自我意识和绝对意志的强调使帖木耳走向偏执,他眼中只看得到自己,专横跋扈,唯我独尊,藐视一切。杀死自己的儿子,血洗大马士革,烧毁爱人所在的镇子,暴虐的行为令人发指。而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又有之所以为之的理由。杀子是因为儿子在他浴血奋战之际躲着偷玩,屠城是由于对方将领的投降没有遵守他人人皆知的原则,烧镇是对于爱人的极度悲伤和愤怒。他的恶性并不足以代表他的全部。帖木耳本身具有进步意义,在当时的社会宣扬自我,坚持自己,勇往直前,不为困难所阻,不受传统束缚,不在意周遭眼光,不忌讳谴责的声音。这种反叛个性契合了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表现自我的追求。帖木儿具有超凡的意志和才能,超越一切的雄心使他的巨大潜能得到激发,这是人的自我超越与人的必然局限性之间的冲突,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汇聚了一股精神的鼓舞力量,推动人们精神的解放,因而帖木耳的形象得到了大批观众的认可。
马洛将浮士德塑造成一个为追求知识不惜与魔鬼签约出卖灵魂的人物。浮士德直接向基督教知识禁令发起挑战,为了追求知识失去了灵魂,在知道自己将要走向悲剧的结局后,绝望和自省为戏剧抹上了悲剧性色彩,让人们审视基督教对于精神的束缚和约束。“他明知后果却坚持签约,明知束缚却还坚持反抗,在传统道德和个人欲望之间艰难挣扎,在死亡中得到了圆满和自我的重生。”浮士德体现了马洛思想上的矛盾,马洛不遗余力地赞叹浮士德为了追求知识不惜出卖灵魂的魄力,却又为浮士德陷入内心挣扎而痛苦不堪,这两种观念的相互斗争令马洛陷入矛盾的境地。
巴拉巴斯对宗教和传统的主流道德深恶痛绝,对财富具有难以想象的欲望。他做尽坏事,却不是恶人。巴拉巴斯为了复仇不择手段,甚至还因为女儿背叛自己就亲手毒死她和整个修道院的修女,手段残忍令人发指。但作为巴拉巴斯对立方的总督是一个伪善者,他压迫底层,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宗教的虚伪,强行没收巴拉巴斯的钱财,从而使巴拉巴斯的行为带上了捍卫自身利益的正义色彩。巴拉巴斯想尽一切办法为夺回自己的财产,用尽各种手段,而他本人所具有的魄力、智慧和勇气赢得人们的赞赏,对于金钱的强烈渴望则体现了资本主义精神。巴拉巴斯反抗总督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义性,他为了夺回自己的财产行动。马洛对于巴拉巴斯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同情他的不幸遭际,肯定他对传统道德的反抗和对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又讽刺批判他的不择手段的报复。
三、在剧作中运用无韵体诗,巧妙运用各种舞台技巧
马洛是第一个在剧作中运用了无韵体诗的作家。这种诗体经过他的锤炼,表达能力大大提高,用这种诗体作为剧中人物语言的基本形式,既有诗的节奏,又较为自由灵活。心理冲突和强烈感情的渲染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诗句雄健有力,风格壮美,热情奔放,与磅礴喷发的人物情感相适应。马洛将无韵体诗与剧作完美结合,产生了诗剧这一经久不衰的经典形式。
演员亨利·欧文说:“是马洛首创了无韵诗的写作方法。它像一支和谐的曲子,响彻在莎士比亚的舞台上。是马洛最先采用了英语壮丽的韵律,他那‘气势磅礴的诗句’在英国文学史上引起了巨大的回响……”
马洛创作才华非凡,而且擅长使用舞台技巧。为了使戏剧呈现出逼真的效果,他巧妙地运用各种舞台技巧。据记载,在上演《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时,出现了电闪雷鸣,燃起了熊熊的地狱之火,魔鬼喷吐着火焰,尖叫着跑过舞台,场面扣人心弦。血淋淋的打斗场面更能够刺激观众的感官,带来震慑观众的效果,马洛深谙此道。历史剧《爱德华二世》上演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场景,舞台上毫无遮蔽地呈现出一个死人的场面,观众在观看时感到阴风阵阵,凄惨异常,死亡气息扑面而来。直接的死亡场景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怜悯和恐惧。
四、结语
马洛在二十九岁意外身亡,但表现了惊人的学识和才能。他特立独行,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勇于尝试和创新,深层展示了存在于他同时代人精神层面的特质,诸如不确定性、反传统及叛逆精神。他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戏剧舞台的发展,别具一格的戏剧特色丰富了戏剧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英国戏剧以及文坛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2]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冯伟.20世纪以来克里斯托弗·马洛的传记建构研究[J].国外文学,2010(4).
[4]克里斯托弗·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M].戴馏龄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5]王佐良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作者:崔楠,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