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青铜葵花》看曹文轩的艺术性追求

2016-07-1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1400

名作欣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油麻曹文轩葵花

⊙余 艳[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00]



从《青铜葵花》看曹文轩的艺术性追求

⊙余艳[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1400]

摘要:曹文轩对江南水乡的童年记忆和情感体验,对崇高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追求,共同赋予其作品如画般的诗意和深刻的寓意。《青铜葵花》既具有风景、人情、故事、语言等的诗意之美,又富有成长、生存的多重文学隐喻。

关键词:艺术性童年记忆儿童视角隐喻

曹文轩的文学作品有的被称为纯美小说,有的被称为儿童文学、幻想文学,他的作品总体上传递自然、人世间的至真至善至美,呈现出诗情画意的美感。《青铜葵花》2005年出版,曾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鲜明的文学艺术性是其突出的特点,小说的故事、视角、主题、语言、风景、结构体现出作者一贯的审美追求。

一、童年记忆与“审美”的情感体验

曹文轩在江苏盐城农村生活二十年,谈到自己的创作,他总是提及家乡。“这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水乡……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青铜葵花》的故事就发生在江南水乡一个叫油麻地的地方,那里有着作者的童年烙印。

1.油麻地的故事

作者的笔下,油麻地是江南水乡的一个乡镇,大麦地是其中的一个村,稻香渡是其中的一个码头。油麻地的风光清新自然,有牛、狗、羊、鸭、鸟、雨、水、河、野花、槐树、芦苇;油麻地的人,朴实善良、勤劳坚韧。江南水乡的精巧与清新、乡人的朴实与淳良、父亲小学教员的身份等共同给予了曹文轩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诗意的审美情趣。油麻地既是作家对家乡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更是美好人性的桃花源。家乡美丽的自然风景、人性的善,共同构建了曹文轩唯美的、诗意的审美意境和审美追求。

美丽的油麻地也有江南水乡常见的水灾、溺水、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相伴而来的贫穷和饥饿,这构成了作者关于苦难的记忆。然而,对油麻地的美好记忆使曹文轩诗意地、哲学地解读了“苦难”。“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可以说,江南水乡的童年记忆给予曹文轩对诗意与苦难的双重情感体验和独特理解,油麻地承载着相伴相生的美好与苦难、希望和失望、温暖和伤感。

油麻地的故事大多源于作者的童年记忆,《青铜葵花》就与作者童年时期知青下乡的片断有关,讲述城里女孩葵花来到大麦地青铜家的故事。失去父母的葵花与哑巴青铜两个孤独的人互相关爱。青铜为葵花冒雪卖芦花鞋、捉萤火虫照亮、制作冰项链;葵花教青铜认字,为给奶奶攒钱治病捡银杏。这个贫困之家接连遭遇蝗灾、水灾,但他们始终勤劳、善良、乐观、坚韧、友爱、快乐地生活着。

2.儿童视角

曹文轩认为,作家应向儿童学习纯洁、想象力、精神上的无拘无束,主张儿童文学应关注形而上的存在,“感觉”的抒写很重要,但不能放逐意义和美感。从个人情感体验来讲,曹文轩执着于纯美的童年记忆;从个人的职业身份来讲,具有学者、作家对崇高情感、意义和美感的追求,这使他选择了儿童视角。儿童视角的纯净使油麻地的美好变得合乎情理,在青铜、葵花、嘎鱼无拘无束的世界中,油麻地单纯、明净。大自然的一切新鲜充满活力,树、雨、水、芦苇是他们的玩伴,鸽子、鸟、牛、狗、鸭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亲人呵护他们,同学、老师、村人关爱他们。

曹文轩的童年记忆经过岁月的沉淀、艺术的过滤,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意象。作者用儿童视角观照世界,传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灵性的交流。其二,儿童视野中,人具有真善的本性、人与人之间具有质朴的情谊。其三,儿童在苦难中快乐成长。成长既快乐和自由,又伴随着烦恼与不幸。自然灾难、至亲的离去、富足之家的突然衰落和复兴的努力和失败,是曹文轩小说反复出现的苦难意象,但他并非单纯地展示苦难,而是表现面对苦难时的坚韧精神,营造出忧伤而温暖的情调。青铜一家一贫如洗,葵花失去唯一的亲人,但他们仍然善良、真诚、乐观、坚韧;葵花和青铜的孤独,让我们倍感忧伤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善良的美好。如果说儿童眼中的美好过于纯粹,那么成长的烦恼、自然的灾难,赋予纯粹的美好真实感和崇高的情感力量。苦难的极致抒写,反衬人们面对贫穷、儿童历经成长乐观坚韧的精神,渲染震慑人心的悲剧情调和情感力量。

风光美丽的油麻地、儿童视角下的美好、温暖的感伤情怀,曹文轩向我们展示了他诗意般的美学追求;油麻地的如画风景与自然灾难,儿童成长的快乐与苦难,村人的贫穷与坚韧,则是作者对成长、生存形而上的文学隐喻。

二、“美”的艺术隐喻

当代部分文学作品受西方后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以审丑为美,主题颓废或激愤,语言和情节零碎或混乱。曹文轩的作品一贯追求唯美,着力抒写真、善、美的主题,他多次提及文学应重视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应有道义的力量、感动的力量。《青铜葵花》中,美与道义的力量都是极致的。小说名为“青铜葵花”,既是葵花爸爸雕塑的艺术作品、两个小孩的名字,更是作者关于成长和生存的隐喻。

1.艺术品

“作为雕塑家的爸爸,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就是葵花——用青铜制作的葵花。他觉得,呈现葵花的最好材料就是青铜。它永远闪耀着清冷而古朴的光泽,给人无限的深意。暖调的葵花与冷调的青铜结合在一起,气韵无穷。一片生机,却又是一片肃穆。”“爸爸”的艺术品味和对青铜、葵花的深刻理解,成就了他的艺术事业。

2.青铜与葵花——两种生命特质

“爸爸”一生钟爱葵花,于是为女儿取名葵花,对艺术的热爱、对女儿的爱与期望融于一体。葵花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像“爸爸”期望的那样,如向日葵一般向着阳光努力生长,并给人温暖。即使成为孤儿寄人篱下、面临饥饿和贫困,葵花仍然是善良、乐观、善解人意的女孩。青铜坚硬光亮、沉郁神秘。小说中的青铜是哑巴,“聪明绝顶”“行为古怪”,青铜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他不与其他小孩子玩,而专注大自然中的花鸟虫树和动物,并与它们心灵相通。

3.成长的隐喻

青铜与葵花是关于成长的寓言,象征成长历程中相伴相生的两面:快乐与苦难。大麦地美丽的水乡风光、广阔的田地、农家的牲畜动物、家人的关爱,伴随他们快乐地成长。苦难同时也伴随着他们,两人都遭遇人生中的大不幸,青铜成了哑巴,葵花失去父母,两人都很孤独。不仅如此,他们还遭遇了贫穷、水灾和蝗灾。贫穷的青铜和葵花只能一个人上学,葵花表演时没有项链、晚上没有灯光做作业;水灾冲毁了他们唯一的住所,他们无家可归;蝗灾破坏了他们赖以生活的庄稼,他们不得不忍受饥饿。

乐观、关爱与坚韧是苦难的最好救赎,阳光的葵花与清冷的青铜相遇,一切苦难迎刃而解。青铜放弃上学的机会让葵花上学,冒雪卖芦花鞋为葵花攒钱照相,制作冰项链帮助葵花表演节目,捉萤火虫为葵花照明写作业;而葵花勤劳聪慧、善解人意,给家人带来温暖。

4.生存的隐喻

成长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大麦地这片土地给予大麦地人如诗画般的田园风光,也带给他们无数的灾难。他们贫穷而饥饿,或失去亲人,或遭遇疾病,或变得一无所有,但他们历经苦难依然乐观而坚韧地生存。即使没有钱上学、没有房子居住,没有钱治病,青铜的奶奶总是慈爱地看着青铜和葵花,青铜的爸爸妈妈总是勤劳耕作,青铜一家总是欢声笑语。

在曹文轩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苦难是人生中的必然和必需,因为我们在苦难中成长。存在即是快乐和艰辛,快乐的时候享受快乐,苦难的时候用乐观关爱之心、坚韧之态迎接苦难,心灵和精神由此升华,变得更加美好而强大,正如哑巴青铜最后叫出了“葵花”,葵花回归了城市。

三、风景、结构营造的审美意境

《青铜葵花》共九章,形成环形结构,从葵花由城市来到大麦地写起,到离开油麻地回到城市结束。每章以大麦地特有的某一事物为标题,如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围绕该事物讲述青铜与葵花的故事。青铜和葵花既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也作为艺术品贯穿小说始终。“爸爸”是“青铜葵花”的作者,因为钟爱葵花为女儿取同名,因画葵花而失去生命;孤女葵花与哑巴少年青铜相遇相识、相亲相爱;由于艺术品“青铜葵花”的魅力,葵花在市领导的授意下回到了城市。

《青铜葵花》的风景描写细腻别致,透过儿童眼中的自然营造出诗画般的意境和情调。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温暖而明亮的色调,表现出童真童趣的快乐气息。

结构的匠心独运、细腻别致的景物描写、人性善的极致抒写,共同营造出美好、温暖而又感伤的艺术情调,传达出积极的令人感动的精神力量;油麻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自然灾难,儿童眼中的美好与人生的苦难,传达了作者关于成长、生存的哲学思考。

参考文献:

[1]曹文轩.童年[J].阳光新阅读,2009(11).

[2]曹文轩.在96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8(1).

[3]曹文轩.感觉崇高[J].中国文化研究,1997(1).

[4]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作者:余艳,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油麻曹文轩葵花
两袖清风
油麻花街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葵花田
葵花加油站
葵花点穴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草房子》第一章 秃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