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引领,生随动

2016-07-11孙敏喻

求知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孙敏喻

摘 要:从现代教学理论来看,课堂教学的主体有两个——教师与学生。在课程的开展与深入方面,二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师生配合模式略作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师生配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1.巧设问题陷阱,打开教学入口

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有需要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时,不要将教学大纲视为唯一标准,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教。这样往往能够让课堂教学达到有的放矢的良好效果。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够准确找到学生数学学习之所需呢?巧设问题陷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对绝对值内容进行教学时,我先向同学们讲解了绝对值的概念。当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概念很容易掌握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6的绝对值是多少?”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6!”紧接着,我又问学生:“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什么数?”学生又不假思索地回答:“正数!”第一个问题无疑为第二个问题的思考设置了一个陷阱。此时,我再向学生提问:“0的绝对值是多少?”学生都能回答出是0本身,但0不是正数,这就和学生刚才的回答产生了矛盾。

很多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只需要在其中巧妙设计一些小陷阱,便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发现问题,并产生求知与探究的热情和欲望。通过陷阱的设置,教师得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所在。如果某些教学重点已经确定,将之设计为问题陷阱,以出现错误的形式引起学生重视,也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2.合理有效分组,寻找问题所在

小组学习经常是初中数学教师所热烈讨论和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的确,小组学习所具有的平等讨论氛围与思想交流效果对学习实效是很有意义的,合理有效分组也应当成为师生配合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例如,在学习过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后,我将学生分为三组。随后,我要求每个小组作探究下列问题当中的一个:①两个直角三角形是不是一定相似?②两个等腰三角形是不是一定相似?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不是一定相似?在小组间进行讨论时,我逐个聆听了大家的讨论过程。大家的意见并不是一致的,针对这些不同意见所展开的讨论异常激烈。

面对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所得出的答案有时是存在差异的。而就在这些差异当中,有些学生在学习知识当中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做到合理有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让每一组参与讨论的学生都能出现不同的声音。问题出现了,教学的重点也就找到了,学生在组内讨论的过程中,还能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探究,一举两得。

3.引入实验演示,生动传授知识

面对抽象且晦涩的数学语言,初中学生往往很难提起兴趣,甚至感到无法透彻理解其内容。这无疑是顺利掌握数学知识的一大障碍。而当教师以实验的形式来演示知识内容时,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例如,在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我以实验演示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生动诠释。我先用一张白纸随便剪出了一个三角形,然后,将三个内角撕下来,顶角相对拼在一起。学生们发现,正好形成一条直线。紧接着,我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让大家随意剪出三角形,重复上述操作,去亲自找出这种存在于三角形当中的普适性规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真实地得到以下结论: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如何,其内角和均为180°。

可以看出,将实验演示引入数学课堂上后,教学活动瞬间生动了不少。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数学,必然大大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并让原本神秘的数学真实起来了。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也得以展开热烈交流,呈现出了十分理想的配合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十分看重“师引领,生随动”的配合模式,即由教师来整体把握教学方向,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思维路径上接受知识,多角度、有重点地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配合教学模式,在减轻教师压力、为学生创造思考空间的同时,也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重大创新,有效强化了知识教授实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师生共同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丽晨,刘显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陈 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