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三)

2016-07-11方建勋

书画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曹全碑主笔折角

文/方建勋

技法讲坛

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三)

文/方建勋

八、转折之法

通常我们所说的转折,其实在书法的用笔中是两层含义:转与折。以大篆为主的篆书,其横、竖两个笔画的交接处,通常是转,如《石鼓文》(图8—1)。

到了隶书,不仅延续了转,而且频频出现折,转与折并用。隶书之后的楷书,也同样是转与折并用。转折笔画,有的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是转,或者是折,有的则转中有折、折中有转,并不明显。转折的这些变化,从笔法的角度来说,是对书法笔法的丰富。

就转折来看秀逸一路隶书,它们之间也是有差别的。《曹全碑》《孔宙碑》比《礼器碑》《小子碑》转笔多用些,后两碑折笔多用些。这是整体上的表现,涉及每一个字则又有所不同。

(一)折

隶书的折,通常分两笔完成,如图8—2中“君”“也”两字,转折处分两笔写成,横竖碰接,竖画出头甚多。“受”字有两个转折,上一个转折与“君”“也”笔法相同,下一个转折则是断开,形断而意(笔势)连。“高”字有三处折,均是断开,分两笔写成。

圖 图8—2

圖 图8—3

圖 图8—5

圖 图8—1 《石鼓文》(局部)

圖 图8—4

图9—1

图9—2

隶书中有些折,则是有一个形同楷书的折角。这类笔画的写法,一般是在转折处轻轻顿笔,然后继续行笔,如图8—3所示。

(二)转

隶书从篆书发展而来,所以许多转折笔画仍然是转笔。转笔的写法是,轻提暗过,如前人所说的“折钗股”,含蓄而柔韧,主要就是转笔用得妙。隶书中,有些笔画是转折相兼,难辨究竟是转还是折,如图8—4所示。这类笔画的写法,需在转折处缓行,似停似走。

当同一个字中出现多个转折笔画时,也需注意变化,避免重复单一。如图8—5中,《曹全碑》“蜀”字有大、中、小三处转折,最大转折为转笔,中与小转折均是转折相兼,略见顿折、有角;《礼器碑》“君”字,上为转,下分两笔完成,出头竖画;《小子碑》“君”字,上转下折,横竖笔画相接,凸出折角;《曹全碑》“贯”字,上为转,下分两笔完成,转折处横与竖不碰笔。

转与折,可以呈现不同的美感,折多显得筋骨外露,转多则显得温和含蓄。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以顿折笔为多,虞世南则以圆转为主。刘熙载比较他们二人的书法,指出“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欧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一个重要原因是,转折处,欧阳询的楷书多用顿折,虞世南则多用圆转。其实,这二人书法难分高下,只是风格有差异而已。因此,学习书法者不必见“折”生畏,在转折并用的同时,既可以转笔多一些,也可以折笔多一些。

九、钩画

楷书在魏晋成形,后来学习书法者大多从楷书入手,这一做法延续至今。经历过楷书训练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楷法理解隶书。譬如唐代人写隶书,总见有明显的楷书笔法痕迹。因为从小识字课从楷书起步,所以今天学习隶书者,也难以避免地以楷法去“套”隶法。其实,许多楷书的笔画是无法与隶书对应的。如楷书中的钩,与隶书中的钩大不相同,因为钩这个笔画在汉代隶书中尚未完全演变成熟。两汉隶书中,还没有出现后来楷书形态的钩画。也就是说,楷书的钩画如横钩、竖钩、斜钩、弯钩等笔画在汉代隶书中只是略具雏形,或者干脆就不钩。我们将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中的一些字与秀逸一路隶书作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钩”画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图9—1)

在汉代秀逸一路碑刻隶书中,如果有“钩”画的意思存在,一般写成撇画,如“穹”字下部的“弓”的最后一笔与“事”字的最后一笔;或者作捺画,如“气”字与“地”字。而像“定”字与“令”字这样的横钩画,在形态上较为接近后来的楷书中的横钩,但是笔法却并不相近。“定”字是两笔完成,“令”字则不像楷书有顿折笔的折角。(图9—2)

正是因为隶书的钩画较少,也不太明显,所以我们不可以楷书的形态去臆测隶书,以为楷书有钩之处,隶书亦有,否则隶书的味道就不够纯正、不够古雅。或者说得更严重一点,其实就是不懂“隶法”。

圖 图10—1

十、碰笔

碰笔是指笔画与笔画之间相接之处的用笔处理法。在流传下来的古代碑刻书法中,最可见碰笔之魅力。古代碑刻书法,经历了岁月沧桑,以及自然造化的磨砺,变得斑驳苍莽,因此许多笔画的相接处,原本或许比较实、比较牢固,现在来看则比较虚,有些连笔甚至成了断笔。碰笔的似连非连,似断非断,虚实相间,极令人玩味不尽。

碰笔之处,存在于每一种秀逸隶书字帖中。隶书的碰笔方向,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如图10—1所示。碰笔的写法,只需借助笔锋,稍稍一触即可,最不可将它碰接得实实的,像电焊那样焊接牢固。

十一、主笔见神

书法以神采为上。神采之显现,借助多个方面。其中,一个字的主笔起着不小的作用。一个字的主笔如房之栋梁、树之主干、人之脊椎。字的间架结构,主笔是主要支撑。清秀飘逸一路的隶书,字之结构大都呈内收外放之势,所以主笔往往较朴拙一路隶书更为显见。大体说来,那些长舒大展的笔画,往往就是一个字的主笔画。

在隶书中,波画作为一字之主笔,最为常见,如图11—1例字中的波画长横。

走之底的捺画,其实就是波画,所以也常常作为一个字的主笔。(图11—2)

除了波画以外,其他一些笔画也有用作主笔出现者,如捺画。(图11—3)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例举的“氏”字与“式”字中的捺画,在楷书中则是斜钩,在隶书中则为捺,它是隶书的特有写法。

又如撇画作为一字之主笔的。(图11—4)

此外,一个字中的主竖画、竖弯或竖弯钩等笔画在隶书中也常用作主笔,如图11—5。

主笔画决定着一个字的结构优劣,对于字的主笔画,一方面要反复练习,使其有画龙点睛之妙;另一方面要考虑它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呼应与协调。

作者系北京大学美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导师

本栏目内容选自2015年12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技法讲坛—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45例》

约稿、责编:金前文

图11—1

图11—2

图11—3

图11—4

图11—5

猜你喜欢

曹全碑主笔折角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钝角区腰线折角为零的月牙肋岔管研究
GFRP箍筋弯折强度试验及理论研究*
大管径大折角热水供热管道设计方案
张健书法作品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本期主笔
怎样写《乙瑛碑》(十五)
汉隶的刚柔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