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萧龙士的绘画艺术成就

2016-07-11陈明哲

书画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写意花鸟画

文/陈明哲

大家

论萧龙士的绘画艺术成就

文/陈明哲

萧龙士

萧龙士(1889—1990),原名品一,字翰云,安徽省萧县人。自幼爱绘画,20世纪20年代初入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潘天寿等先生,1950年正式拜入齐白石门下,与李苦禅、许麟庐情同手足。善大写意花鸟画,尤喜兰、荷;书法亦独具风格。作品用笔凝重雄浑,风格老辣朴拙。继承发扬青藤、八大、吴昌硕画风,开创江淮大写意画派,门下弟子遍及江淮。人品艺品俱佳,享“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美誉。

曾任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国民盟盟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

萧龙士 缶翁笔意 180cm×48cm 1972年

内容提要:萧龙士是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画的追求与探索,先后求学于吴昌硕、齐白石并有新的创造与发展,他把浓郁的乡土气息融入到高度精粹的文人画之中,给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注入了健康的生命力,使国画艺术更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萧龙士是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又一位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推进者和开拓者,他以“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享有当代花鸟画大家的盛誉,尤其是他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江淮大写意画派,影响深远,为安徽的文化艺术发展史再立一座丰碑。

关键词:大写意;花鸟画;江淮画派

中国画花鸟一门从徐熙“野逸派”发展到文同直接“落墨”写竹,始有写意花鸟画,至杨无咎、王渊、张中完成了写意花鸟画的转折,后又经沈周、唐寅再到陈淳、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的发展,遂有大写意花鸟画之说,至近代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萧龙士等大写意花鸟画为极盛,其中萧龙士虽偏居安徽,却能集古开今,自成一家,“开创了江淮大写意画派”,名重艺林。

一、萧龙士画风的形成过程

研究萧龙士画风形成的时代背景一定要了解安徽萧县清代乾嘉时期盛极一时的“龙城画派”。“龙城画派”因地而名,龙城是萧县的古称,皖北重镇,背齐鲁、扼吴越、接两楚,古称萧国,是中原文化和吴楚文化的交融之地,它代表皖北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自古萧县人淳朴诚恳且能书善画,蔚成风气。据《萧县志》载“作者相望,大雅为群,下及妇孺,均持名教,金石成录,诗歌升堂”。描述了萧县自古画风昌盛。在清代乾嘉年间,一批画人如刘本铭、袁汝霖、张太平、吴作樟、吴柳庵、路荫南等,均享有盛名,这些艺术倾向一致,笔墨情趣相同,又带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文人气息,以张太平、吴作樟为代表,以龙城为中心,以大写意画风为主的画家一时多达数百余人,形成了名动徐淮的“龙城画派”。直到清末相继者还有善写意牡丹的宝池和尚,善墨竹为王为翰,善大写意花鸟的欧阳南荪,善画蝴蝶的袁塘,善山水画的侯子安,善画螃蟹的朱孝堂,善画牛的孙云江等,一时画手林立,班班相望,蔚成风气。

在“龙城画派”的影响下,出生在萧县农村的萧龙士自幼喜好书画艺术,尤其对简约疏放的大写意花鸟画情有独钟。萧龙士祖父萧述福,以农为业,爱好书画;父亲萧作霖,擅木工、雕刻,亦能写擅画。萧龙士9岁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常为乡里鸡、鸭、鱼、虫,梅、兰、竹、菊等写照。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萧县高等小学堂,课余师从当时颇负盛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朱学骞,朱时为高等小学堂的图画教习,对萧龙士十分器重,着意指点,常带他去荷塘、野外写生。萧龙士临习了《芥子园画谱》和大量的“龙城画派”画家的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有意识地向自然学习,用手中的画笔描写身边的景物。这个时期萧龙士的绘画思想趋于大写意的审美理想也初步形成。

在萧龙士绘画的道路上,吴昌硕、齐白石对他的影响很大。1923年,经李可染介绍,萧龙士插班进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在刘海粟、潘天寿等名家的指导下,萧龙士得以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知识,眼界大开。期间吴昌硕常来校讲习,萧龙士在业师诸闻韵的陪同下常到吴昌硕家中求教。吴昌硕以篆书笔法入画,用笔苍古浑厚,雄强豪迈,如错金煅铁,笔下的花卉刚劲婀娜,风神婉约,深深地打动了萧龙士的内心。萧龙士每见到吴昌硕画迹,就会认真体会临摹。一日,吴昌硕来上海美专讲课,见萧龙士临摹自己的一幅《雁来红》,大加赞扬,并在画上题跋:“人为多愁少年老,花本无愁老少年,翰云学弟画甚工,将有大成定无疑。”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潘天寿见年长于自己的萧龙士如此刻苦,颇有感触地说:“论年龄龙士为我兄长,论意志,我不如龙士,惭愧!”在上海美专学习期间,萧龙士还结识康有为、蔡元培、梁启超、王一亭等文化艺术界名流,既开阔了艺术视野,又在中国画的认识上有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萧龙士日后画风的形成进一步积蓄了能量。

齐白石是萧龙士艺术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萧龙士和齐白石的出身较为接近,都有一颗本真的童心,作品喜欢表现乡土景物和平凡大众。齐白石当时已经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特别是他衰年变法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独创“红花墨叶派”,名震京华。作为一个喜欢大写意的花鸟画家,萧龙士对齐白石慕名已久。1949年春,61岁的萧龙士怀着迫切的心情,不远千里赶赴北平,由好友李可染介绍拜见齐白石。齐白石初见萧龙士所绘荷花,劲健婀娜,惊叹不已,欣然为之题记:“龙士先生画荷,白石自谓不及,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想先生不曾远游也。”对萧龙士的画作推崇备至,之后萧龙士经常到北京请教齐白石并正式拜齐为师,得到齐白石的肯定和指点,萧龙士更加勤奋,终日挥洒不止,画艺大进。这一时期萧龙士从齐白石那里汲取绘画营养,用色更加大胆,用笔更加沉稳,用墨也更加鲜活、丰富、厚实。如笔下的墨荷往往荷叶泼墨而生,层层不乱,浓而不枯,淡而不浮,愈浓愈润,愈淡愈厚,荷干中锋用笔,苍劲挺拔,一笔具扛鼎之势,初步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未来的个性面貌形成奠定了扎实的笔墨基础。

圖 萧龙士 午 牧 52cm×39cm

二、萧龙士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基于画家本人有着独特的个性追求、扎实的传统功力、丰富的生活阅历,经过脱胎换骨的磨炼并结合时代精神而蝉蜕为个人的面目。写意画家中徐渭的奔放、朱耷的冷寂、吴昌硕的雄浑、潘天寿的清刚、齐白石的烂漫,到萧龙士的朴拙,无不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面貌。齐白石在风格的追求上曾有着著名的“衰年变法”誓言:“予作画数十年,未能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萧龙士80岁以前的大写意花鸟画法度谨严,吴昌硕讲“翰云学弟画甚工”,齐白石也说“弟子龙士画甚工”,两位老师所言之工,虽是赞美之词,但言外之意是指萧龙士作画过于恪守法度,而萧龙士独自悟得两位老师的苦心,绘画到了一定的层面要舍弃法度,物象这时在作者高超的笔墨技巧下就仅仅是承载精神的载体。萧龙士画风的形成也正是在他80岁前后的这段时期,经过七十多个春秋的笔墨锤炼,又经历了清王朝、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加上自身修养和不懈的追求,尤其是得到吴昌硕、齐白石两位巨匠的亲自教诲,终于形成了敦厚、清新、朴实、苍妍的个性面貌,在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领域中独占一席。萧龙士的学生纵横讲:“单就先生的笔墨而言,说是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个写意画大家,丝毫也不过誉。”

萧龙士 牡 丹 102cm×33cm 1958年

萧龙士的笔墨风格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而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纯真的农民本色始终贯注笔端。他从生活中撷取灵感,除画兰荷、蔬果等常见题材外,还有菊、梅、枇杷、牡丹以及飞禽走兽、山水、人物,始终不离生活,不离自然,他将平凡的景物演绎出造化之妙。王国维曾说:“大家之作言必沁人心脾,写景也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造作,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这种追真求朴的美学思想源于庄子的“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萧龙士出生在老庄思想的发祥地,受老庄文化影响至深,他以朴之心、朴之情、朴之笔、朴之墨,去描绘时代的至真、至善、至美;他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常以兰荷引以自喻,其高风亮节,德艺双馨,被誉为“当代兰荷大师”。

进入90岁后,萧龙士画风日趋苍茫浑厚,酣畅淋漓,进入一种熟而后生的艺术境界,化百炼钢成绕指柔,所谓“老来风格更天真”。尤以兰荷更具个性,忘法法生,舍美美至,恍恍如有神助,正如他的学生王少石讲:“使人感到朴之极,厚之极,苍之极,润之极,这是阳刚之美,是为大美,真美矣。”萧龙士的兰荷因其画风独具,学者谓“萧家样”或曰“江淮派”。1975年,李苦禅在合肥曾赞:“龙士哥画兰,老辣纷披,可称全国第一,当代无人可比也。”足见其声誉之高。冯其庸为萧龙士至交,曾云:“萧老兰草,其用笔之苍润,构图之超奇,置之‘八怪’之中,亦不多让。”赖少其称:“萧龙士先生擅画幽兰、墨荷,翩翩有君子之风,千姿百态,妩媚多姿,使人肃然起敬。”刘海粟称萧龙士“笔力健伟,老而不衰,乡土之情溢于画外,不失农家本色,人艺俱老”。萧龙士92岁时给他的老校长刘海粟寄一幅墨兰,刘海粟接到画作赞曰:“铁线纷披,遒举更胜昔年,墨韵四溢,张吾素壁,觉其须髯飞动,香风回荡于几案间。”亦是对萧龙士晚年绘画成就的极大肯定。

萧龙士的大写意花鸟画富于更多的田园情趣和时代精神,画具“蔬笋气”,他以一个农民对待田园的情感,以一个平民大众品尝菜根的心情,去表现自己的描绘对象。他一生恪守“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信念,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在他作品中常见许多耐人寻味的题句,如《西瓜图》题“萧县的西瓜圆又大,黑籽红瓤还带沙”;《蔬菜图》题“帽山的萝卜,瓦子口的葱、苗桥的白菜出家东”;《丝瓜图》题“种瓜得瓜,自劳自食,田园生活,无尚安逸”;笔下的兰草常题“春风春风滋春兰,春色春光春满园”等等,这些朴实的字句,每让人们丰富地联想,无穷地玩味。萧龙士这种“不与田园疏”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他作品里“接地气”般的纯真与朴实,也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心声。

萧龙士 富贵长寿 69cm×34cm 1975年

三、开创江淮大写意画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安徽画坛出现一批受萧龙士影响的笔墨取向一致、个性气质接近、创作手法相同,以大写意为主的画家群体,他们有合肥的韦书林、周彬、丁培生、王守志,淮北的纵横、王庆彬、张此潜,宿州的薛志耘、王少石,萧县的刘惠民、郑正,徐州的欧阳龙、赵松原,蚌埠的邵健,马鞍山的邢齐山,淮南的朱宝善,滁州的薛中兴,六安的牛玉岗以及萧龙士的儿子萧承霭、萧承震,还有远在北京的冯其庸、卓然,南京的杜方平以及以山水画著称的郭公达、张建中、葛庆友等等,这些人都是萧龙士的学生,加上他的再传弟子达千人之众,江淮大地,一时莫不“家家荷花,户户幽兰”,学者景从,遂成派系,以萧龙士为代表的“江淮大写意画派”名动一方。据统计仅萧龙士家乡萧县一地能画者达1800余人,达创作水平者500余人,作品被专业刊物选用者140余人,其中半数以上受萧龙士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萧县被评为全国著名的“书画之乡”,张建中曾讲“他(萧龙士)开创了江淮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影响极为深远”。

萧龙士 葫 芦 68cm×34cm 1977年

萧龙士出身寒微、淡泊名利、诚恳谦逊、平易近人,视平民为亲人,凡有索画,从不拒绝,“既凡是不识字的村农或几岁的孩童,亦概然予之”。所以他一生留下作品之多不下数万件。萧龙士一生共举办展览十多次,抗战期间先后在徐州、南京、镇江等地举行画展义卖,以画笔为武器,宣传、支援抗战。在抗战时期作《螃蟹图》题“看你横行到几时”以示气节。萧龙士高尚的人品和精湛的画艺,赢得了全国同道们的尊敬,与吕凤子、叶恭绰、来楚生、唐云、林散之、刘开渠、林风眠、关山月、黄胄、冯其庸、叶浅予等诸家引为知己,畅谈艺术,有的虽然只有数面之缘,但亦互叹相见恨晚。1987年,萧龙士百岁寿辰,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萧门弟子及各界人士,云集合肥为他拜寿,可谓盛况空前。刘海粟赠诗写道:“漫言七十古来希,百岁画坛有画师,遥祝寿翁身笔健,好将造化铸新姿。”书法家费新我书贺:“寿高百岁,画成一家。”萧龙士从学者及再传弟子千余人,从江南到淮北播及苏、鲁、豫、京、沪、广等地,他的学生丁培生曾撰文《百岁松不老 高艺万古春》,描述萧龙士百岁寿辰的盛况:“他们或来自河西走廊,或东海之滨,或长白山下,或南海椰林,或江南水乡,或淮北平原,白发苍苍者有,青春年少者亦有,已经名扬海内也罢,或仍在默默耕耘者也罢,都是萧老的学生。”其在全国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今不乏声名卓著者。今天,萧龙士的学生中不少已经作古,他们都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成为了当地画坛的代表性人物,如萧县的刘惠民,生前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他与萧龙士亦师亦友,曾与萧龙士同往京华拜见齐白石,精于书法,偶作大写意花鸟,基本是受萧龙士的影响;宿州的薛志耘是萧龙士的得意门生,他在学习萧龙士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画风酣畅奔放,水墨淋漓,生前是宿州画坛的领军人物;淮北王庆彬是这一地区萧龙士学生的代表之一,他的绘画基本还是沿袭萧龙士的路数;徐州的欧阳龙生前是徐州国画院院长,早年受业于萧龙士,精于大写意花鸟,尤擅鹰隼,苍劲雄健,独具风貌。在世的画家中卓然、王守志、王少石、萧承震、朱宝善、纵横等都是名震江淮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另外,在萧龙士的学生中还有一批转攻山水、人物的画家,如郭公达、张建中、葛庆友等,也是大名远播,甚至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到萧龙士的再传弟子,相继者已达数千之众。“萧翁龙士,教诲三千,芸芸众生,喜得真传。”(黎光祖句)萧龙士有着人民艺术家的本色,对后学者诲人不倦,尽心指点,循循善诱,授以做人治艺之道。有一次在徐州,85岁高龄的他与弟子赵松原谈艺作画不知不觉已是天亮。他总是这样要求学生:“做画必先立人,人品不好,落笔无方,中国画家,应品学兼优,能把精湛的书法、文学、绘画理论及敦形立品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一个画家的社会影响力的大小主要是看他的艺术水平高下和艺术传播疏广,而完整的绘画理论体系是艺术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萧龙士有《画论辑要》传世,这套绘画理论是他对自己一生绘画实践的总结。他曾经谈到“重而不浊、淡而不薄,简而不略,草而不率、轻而不浮、艳而不俗乃为大家”。他这样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自己。在理论方面他精研“六法”,还提出中国画“五要”:要讲究笔墨、要有内美、要有变化、要脱俗、要有精神;他还说“作画要有形、有神、有情、有趣,乃可观也;要脱俗,一俗就没有多大出;要有生活,有时代气息;写意画,要厚重,只有厚重的功力,才有厚重的笔墨,字画才有看头”。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蕴含着他孜孜追求一生的实践经验,也正像他的画作和人品一样,真实、朴素、有亲切感。萧龙士在他的《画论辑要·论国画》里谈到“我们在这个新的时代里要思想解放、大胆创造,更进一步”。由此可见萧龙士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正如他经常写的一副对联“握笔应书民心愿,凝神当思国前程”。

1990年1月,103岁的萧龙士逝世于合肥,时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艺术大师刘海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及张爱萍、洪学智、刘开渠、赵朴初、关山月、程十发、许麟庐、唐云等送了花圈或发来唁电。安徽省党政领导人出席了追悼会,全国各地书画家书写挽联三百多幅,前来追悼者达几千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送来“龙城钜士,士林真龙”的挽联,这是对萧龙士一生艺术追求的写照,他不仅做到了“龙城画派”中的“士”之巨者,更成为了士林画界的“龙”之真者,他从9岁拿起画笔到103岁溘然长逝,一生布衣,风范长存。

“墙角种菜作花看”,萧龙士把浓郁的乡土气息融入到高度精粹的文人画之中,给文人写意画注入健康的生命力,使国画艺术更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他不愧是继齐白石之后又一位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推进者和开拓者。萧龙士在绘画生涯中,留下了几万计书画作品,培养了千计的弟子门生,以“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享有当代花鸟画大家之盛誉,尤其是他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江淮大写意画派,为安徽的文化艺术发展史再立一座丰碑。2009年,安徽省政府参事室联合多家单位举办“纪念萧龙士诞辰120周年研讨会”和“江淮大写意画派作品展”,对继承、弘扬萧龙士艺术和研究、传播江淮大写意画派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书画院《新安艺舟》编辑部主任

约稿、责编:金前文

圖萧龙士 梅花欢喜漫天雪 95cm×36cm 1972年

萧龙士 兰草八哥 177cm×48cm 1966年

萧龙士 山谷幽兰 95cm×36cm 1978年

萧龙士 兰幽竹操 68cm×37cm 1987年

猜你喜欢

大写意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工笔花鸟画
寧靜以致遠——简评张峻民的花鸟画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一代精神属花草—当代八家大写意花鸟画展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大写吾意
论大写意山水瓷画的当代表现与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