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从“素质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 论当代教育改革

2016-07-10曹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教育素质教育

曹惠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上出现了所谓的“集体失望”现象,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信任危机”。特别是对中国当代大学教育模式,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方式,出现了诸多的挑战和困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试从素质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角度探讨人才培养和输送模式和结构,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历史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的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艰区,中国的教育改革也进入了改革的最后冲刺阶段,特别是随着习总书记等新一代领导人的上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畅想,把教育改革又提上了一个新的日程上。因此,拥有对中国教育的信心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我国经过了1978年开始各方面的改革,教育改革也取得一些成就,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取得很大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实现了大众化的趋势,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度和力度不断提高,出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教育改革也不能摆脱这个困境,出现了对教育不满意的情况,出现迷茫等等困惑。所以加大对教育改革的研究对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一个方向和趋势。

1 当代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应试教育培养人才的思维观念还是根深蒂固。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然而义务教育领域依旧是应试教育的场地,素质教育难以推行。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还是追求分数至上。这样的应试教育只能造就一批用知识拼装的机器,他们对生命充满冷漠,缺乏必要的关爱。震惊一时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马加爵因牌局上的小争执杀害多名同窗学友的事件,无疑都是因为应试教育对生命漠视的表现,是当前教育“唯分数是举”缺乏对生命关爱的结果。在此观念的引导下,再加上现阶段高考录取制度的导向,录取都是些分数遥遥领先的人,唯分数是举风气引导下,他们进入高等学府,接受大学的教育同样带着应试教育的思维理念,认为只要我成绩好,我就可以每年拿最高的国家和校级奖学金,而忽视对自己其他方面的教育熏陶和感染。

以历史学的教育为例,历史教育就是对自己民族的历史的教育。人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民族历史的一幕幕宛如长卷慢慢摊开在自己的眼前,不仅仅是枯燥的时间和地点,它是一代先辈智慧的结晶和升华,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上演的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本来是有血有肉、鲜活的一张一节,可是面对着为了考高分,升大学,鲜活一幕幕变成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时间和地点。

2 以素质教育为体

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教育要求:

2.1 素质教育对象是全体,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同时国家以贯彻九年义务教育的方法来维护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资源尽可能的公平和平等。

2.2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往应试教育,只注重分数、升学率等等,只关注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而对其德、体、美等等往往忽视。就其智育的培养上,还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所以素质教育强调就是人的全面的发展理念,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向都不能落下,对于人的发展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全面的发展。

2.3 强调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一批具有高等素质人才的人,对未来社会的贡献不可小觑,所以更是得有创新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高等学校更要加强学生参加科学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市场开发,技术的推广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见各种支教活动,积极锻炼和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2.4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强调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个人健康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社会也需要差异性和丰富性、多彩性。

2.5 强调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关注的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现在社会的节奏和速度,提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终身学习,关注的是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全面贯彻全体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历史教育同样要以素质教育特征为本,使教育的精髓深入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的思维方式。

3 以专业教育为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人的最基本的发展理念,但是这些都是作为基本的人的健康发展需要。人作为社会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最低层次的需要,就是满足人的生存的需要。人作为社会人,既然要在社会立足,必须要有一技之长,才能作为立身之本。例如一个人要上战场作战,必须要有武器装备来武装自己,空手赤拳,用肉身来搏斗根本无战斗力可言,所以必须要加强专业教育的技能,提高专业教育的能力。下面以历史学为例来尝试提供一个加强专业教育的方向和趋势,进而能为大学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参考方案和方法。

3.1 历史教育理念和形式的现代化

形式和内容互为补充和支撑,理念是建构在形式当中,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发达,教育形式呈现多样化和多种性。学生学习的形式也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变得丰富多彩。从传统的教师全课堂讲授,可以变为角色扮演、活动举办等等,模拟活动等等。

3.2 检测手段的科学性

检测手段的科学性也是为了更好处理学习能力和考试的关系。在盛行考试的国度,无法避开选拨考试和考试指挥棒的大前提下,怎么样考试,考什么,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考试对学习的积极作用和激励性。同时也得承认考试对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作用。靠知识点,稍显比较机械性,考教科书,同样比较机械死板。考能力,正好符合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怎么制定考试的程序和内容,考试视角。要以历史视角来进行能力的考试。在此背景下,历史教育的评价和考试,更加符合历史学科的学习和要求,特别是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制定科学检测手段更加有利于强调学科基础性的前提下增强其专业性,任何抹杀其基础性和专业性的检测手段都不利于其学科的发展和建树。

3.3 历史教师水平和素质需要更为加强

教师作为历史教育或者说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历史教师的水平对于改革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教师教学的理念、意识以及学识等等方面的要求,教学方法中反映着教师教学的理念和观念以及思维习惯等等,所以提升教师的水平,提供教师出外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进行教师交流和培训机制。

3.4 专业教育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历史学教育专业

历史学专业教育虽然是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探索历史规律,但是把理论性、知识性历史,生动再现,这也是增加其实用性和实践性。例如安排历史学专业学生进行社会的参观和考察等等,去来市博物馆、档案馆、遗址等等,就是很好增强其专业性的手段和方法。

综上,从以素质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理念的指导下,尝试提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主要以历史教育为例,以期能够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当然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踏实慢慢起步,才能够取得可喜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叶澜著.“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9.

[2]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 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5] [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7] 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 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历史学专业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历史微故事的选取原则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