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综合评价与分析

2016-07-10叶艺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叶艺勇

[摘 要]本文以江门市为例,对江门市收入差距的适度性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江门市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江门市经济发展、江门市社会稳定与公平三方面;其次,提出了基于DEA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对江门市2001-2014年的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进行定量分析,实证分析发现,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处于较为适度的状态,但是收入差距适度性有变差的趋势,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1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市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741元增加到2014年的24976元,增长了33.7倍,农村居民纯收入由1980年的188元增长到2014年的12746元,增长了67.8倍,从纵向的角度来比较,两者的增长速度极不均衡;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虽然在不断地缩小,但是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即使扣除物价上涨等影响因素,两者之间依然相差较大。

理论及实证研究已经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或者过小都是不合适的,收入差距过大,超出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社会公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失衡,引发贫富阶层的利益冲突,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收入差距过小,采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则无法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就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得社会缺乏竞争和激励,导致工作效率底下,阻碍经济发展。

因此,保持适度的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适度”,就是一种介于“过”与“不及”之间的平衡状态,适度的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还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对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掌握收入差距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平和稳定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江门市为例,研究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因素,通过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确定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和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与稳定等因素之间的协调度关系,为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的依据。

2 文献综述

当前,关于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开展,一是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二是收入差距适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内涵方面,沈时伯的观点是:可以借鉴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适度性是指基尼系数应该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李炯等人的研究结论认为:适度的收入差距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提出了判断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经济增长,二是符合公众主观承受力;任红艳认为应该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处于合理的区间;马晓丽对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定义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和范围内,同质群体总体收入差距表现出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相协调的一种状态。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方面的研究,王培刚、周长城等学者使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测量居民收入差距;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利用基尼系数以及若干辅助指标作为收入差距适度性判断的依据;王亚芬等采用基尼系数、收入不良系数、库兹涅茨指数、阿鲁瓦利亚指数等作为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的参考标准;文魁等在基尼系数的基础上,引入“个人合理收入”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收入差距适度性指数”;孙敬水等从把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收入差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两部分,并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计算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系数。

综上所述,加强对收入差距适度性内涵和判断依据的探索,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3 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选择

评价指标体系是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和测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方面的,也涉及到社会层面的,因此单一指标很难全面反映问题的实质,应该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收入差距适度性涉及的层面,将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居民收入差距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稳定与公平指标三方面。

3.1 居民收入差距指标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有很多,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了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各具特点,其中基尼系数对众数区域变动较为敏感,变异系数对所有收入变动同等敏感,泰尔指数对低收入区域变动较为敏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共同反映了居民收入差距的详细信息。

3.2 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的相关性非常明显,已有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两方面选择指标。经济规模方面,包括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收入,经济结构方面,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外贸依存度以及单位GDP能耗。

3.3 社会稳定与公平指标

居民收入差距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稳定,因此本文选择了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失业率、贫困发生率共6个指标。

4 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模型构建

4.1 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指标综合评价指数

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因子)来代替原来较多的、高度相关的变量或者指标之间的联系,即将高度相关的变量归为同一类,成为一个因子,并保证因子之间是线性无关的,这些综合变量就是公共因子。由于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涉及居民收入差距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稳定与公平指标多个方面,各指标因素之间存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使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数据处理是可行的,主要处理步骤如下:

4.1.1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4.1.2 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对应的特征向量

4.1.3 确定公共因子个数:一般取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前M个公因子

4.1.4 计算综合评价指数:根据前M个公共因子,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4.2 利用DEA协调度模型构建适度性指数

协调度模型是评价系统协调发展的核心,目前已经有众多学者对此做出了相关的研究,例如曾珍香、陈长杰等通过引入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构建了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廖重斌等在离差系数最小化理论上,推导出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王金南等基于基尼系数思想,提出了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协调度;孙见荆等利用灰色系统模型GM(1,N),对系统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价。

本文引入DEA协调度模型对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的适度性进行分析。该模型使用DEA的相对效率值来描述系统的投入产出效应,以评价系统的协调性。模型规定:DEA的相对效率值越高,则系统越协调。因此,该模型隐含着的系统理想协调状态假定为:当系统理想协调时,系统的投入产出就高效,并规定当其值为1时,系统投入产出是有效的,系统就处于理想协调状态;当其取值为0时,系统处于最不理想协调状态。如果是介于0和1之间,则反映了系统实际状态到理想协调状态的距离。

DEA中用于评价对象相对有效性的C2R模型定义如下:

假设有个单位(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都有种“输入”(表示该单位对“资源”的耗费),以及种“输出”(表示该单位消耗了“资源”之后表明“成效”的数量)。

该模型可以评价每个决策单元的技术和规模的综合效率,称为总体效率,设模型的最优解为:,,,其评价准则为:

4.2.1 若V0的最优值=1,且,,则该决策单元是弱DEA有效的。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对于投入X0可减少且保持原产出Y0不变,或在投入X0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产出提高。

4.2.2 若V0的最优值=1,且,则该决策单元是DEA有效的。即在原投入X0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Y0已达到最优。

4.2.3 若V0的最优值<1,则该决策单元是DEA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组合将投入降至原投入X0的比例且保持原产出Y0不减。

4.2.4 若存在,使得,则该决策单元为规模效益不变;如果,则该决策单元为规模效益递减;如果,则该决策单元为规模效益递增。

在本文中,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公平综合评价指数为投入指标,居民收入差距评价指数为产出指标,构建DEA协调度评价模型,通过DEA相对效率值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适度性。

5 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公平综合评价指标测算

5.1 居民收入差距评价指数测算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江门市统计年鉴2001-2015,以及广东省统计年鉴2001-2015。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对标准化的数据计算相关矩阵和特征值,计算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79和0.998;相关矩阵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的相关性非常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由表2可知,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到99.142%,其特征值2.974对应的特征向量u=(0.334 0.336 0.335),将u归一化,可得到收入差距各指标的权重为w=(0.332 0.334 0.333),把这三个权重与标准化后的收入差距指标相乘,得到2001-2014年江门市收入差距的综合评价指数,如表2和图1所示。

从图1可知,江门市居民收入综合评价指数是包含了变异指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三者的信息,基本保持了一致的变化趋势,但是变化更加平缓。

其次,整个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06年间,江门市人均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然后从2007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11年,居民收入差距又在逐步缩小;2012-2014年,居民收入差距基本保持不变。

5.2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公平综合评价指数测算

5.2.1 KMO和Bartlett检验

KMO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统计量取值于0和1之间,KMO值越大,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强,越适合于做因子分析,反之则不适合;Bartlett 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即检验各个变量是否相互独立。一般而言,KMO值大于等于0.5时,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小于0.5则不适合。计算结果显示,Bartlett检验的伴随概率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两个指标均适合做因子分析。

5.2.2 提取公因子

以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为标准,提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公平的公因子,并得出各公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从表3、表4可知,经济发展指标由11个组合为3个,社会稳定与公平指标由6个组合为2个,降低了评价指标体系的规模和复杂性,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也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

5.2.3 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首先计算各因子得分,因子得分等于公因子乘以权重,计算公式中各公因子的权重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给出;然后再根据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确定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从图2可知,2001-2014年间,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和社会稳定与公平综合评价指数都是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增长,说明江门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是非常好的,同时在社会稳定与公平方面也表现良好,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直接影响;而居民收入差距在2001-2006年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在2007-2014年间,则是缓慢下降,然后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层次居民收入受影响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是一直在增大或者缩小,而是呈现出波动的状态,居民收入差距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稳定与公平是否相匹配,需要进一步考察。

6 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数测算

根据DEA协调度模型,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社会稳定与公平综合评价指数为输入指标,居民收入差距综合评价指数为输出指标,使用DEA的C2R模型进行求解,分别计算2001-2014年的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综合评价指数、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适度性评价指数,以及居民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和公平适度性评价指数,结果如表6所示。

结合表6和图3可得出如下结论:

(1)从总体情况来看,2001-2014年间,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综合评价指数、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适度性评价指数、居民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和公平的适度性评价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92、0.84、0.88,这说明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是处于较为适度的状态。

(2)从主要变化趋势来看,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综合评价指数是在下降的。具体而言,2001年至2006年,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基本保持不变,2007年-2011年,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逐步下降,2012-2014,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趋于平稳。

(3)由于适度性综合评价指数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说明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变差的趋势;结合图3可知,2001-2014年间,江门市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稳定与公平都表现良好,而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先增加然后减少的趋势,说明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提高了,收入差距缩小了,但是居民收入的增幅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由于物价上涨以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居民收入差距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完全同步。

7 政策与建议

以上研究数据表明,江门市居民证收入差距整体上处于较为适度的状态,但是收入差距绝对值在逐步扩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7.1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提高人均收入

经济增长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环节,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稳步提高人民的社会水平,才能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才能使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进度相协调。

7.2 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规范收入分配的制度和程序,取缔各种非正常收入的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特别是要体现公平和多劳多得的原则。

7.3 支持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应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资本、劳动、技术按贡献获得相应的收入;降低生产要素跨部门流动的限制,鼓励生产要素流向高效率部门,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整体提高。

7.4 维持物价稳定,保证居民生活水平

物价上涨是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居民感知收入差距最直接的层面,因此,政府应该合理使用市场和行政措施,维护物价的稳定,使物价通胀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参考文献]

[1] 沈时伯.收入差距的适度性与合理性之界说[J].商场现代化,2005(14).

[2] 李炯,张鹰.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合理性区间研究[N].中共浙江省党委校学报,2007(04).

[3]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2(06).

[4] 任红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06.

[5] 马晓丽.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性研究[D].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08.

[6] 王培刚,周长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阐释[J].管理世界,2005(11).

[7] 李楠.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及其对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5(02).

[8] 王亚芬,肖晓飞,高铁梅.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06).

[9] 文魁,任红艳.收入差距适度性指标设计的理论思考[N].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1).

[10] 孙敬水,董立锋.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测度研究[J].经济学家,2012(03)

猜你喜欢

数据包络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
长株潭地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效率研究
中国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和技术差距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沈阳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万能险投资效率分析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视角的广东科技投入产出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某三甲综合医院医技科室运行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