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公望绘画理论及对明清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效果
2016-07-09陈旭
陈 旭
摘 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统文化及艺术领域愈来愈重视。黄公望是我国元朝的著名画家,被誉为“元代绘画四家之首”,在我国的画坛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绘画理论对于中国明清山水画的发展道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作出介绍与分析,并针对其对明清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效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黄公望;绘画理论;明清山水画;创作效果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68-01
黄公望,1269年出生在江苏常熟,幼年时期便天赋异禀、聪明智慧,博览群书。黄公望在五十岁左右正式开始了山水画的创作研究工作,精通在画本中吸收养分,并以自身的理论思想为基础来变通画本,化作自己的绘画风格。其中黄公望曾经师从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南唐画家董源①,不断汲取了米氏云山横点法的特点与北方派画法的风格。在晚年时期黄公望生活浪漫惬意,常常游走在山川田野之间,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使得黄公望的绘画风格更加具有特色与风格,自此创设出山水画的全新作风。
一、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介绍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其不但注重研究有名绘画大师的绘画作品,而且在进行绘画临摹的学习中,非常关注师法传统与造化的相互结合②。具体体现在,黄公望更加深入地去临摹学习著名画家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大师的绘画作品,并拜江南地区的自然山水为师,重视自身与内心对于现实中自然山水的感受。除此之外,黄公望极其喜欢用山水画来展现富川山等地区的自然山水风光。黄公望的绘画中遵循文人画美学的一定原则,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体现在画风的清淡、平和与柔美,这样与赵孟頫的美学思想息息相关,也与著名诗人苏轼等人关于山水画的写意精神达到统一。虽然黄公望临摹与学习了一部分绘画大师的绘画作品,但其敢于开拓创新,以自身的绘画思想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个性化与独特的绘画风格。除此之外,从我国古代时期山水画的绘画风格来看,黄公望的山水画可以分为两类,即浅绛山水与水墨山水。黄公望在浅绛山水画法中艺术特点主要为,构图繁多、绘画笔试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在整幅作品的画面中可以体现出松秀又萧疏,山头上放置石块,并且层层叠加。如著名作品《九峰雪景图》,展现了寒林与萧疏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山川峰峦中雄伟壮阔及雪域高冷的严寒景象。水墨山水的艺术特点为,苍秀、韵味十足、峰峦雄厚,绘画过程中的构图与纹路较少,笔风简单却意义深远,给观赏者一种身心酣畅漓淋的痛快感③。
二、黄公望绘画理论对明清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效果探讨
第一,作为我国元代画家之首,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不但对明清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深远,而且为后世的绘画创作意义重大。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中,认为山水画的画法在于随机应变,在绘画树木、石头、山川、水流及字体时,应当以熟为妙、写法不杂乱,还提出了绘画要适当的结合物理与画理,强调整幅作品中的画法自然、布景协调,艺术与趣味相互统一。与此同时,黄公望还特别注重笔锋的精确与墨水的韵味,认为山水画的笔法实际上是“笔墨结合,有笔有墨”。这样的绘画理论,不但突出了绘画笔墨的有效结合,而且展示了元朝时期人们对于笔墨的思考与理解,主张的艺术效果为:以墨为中心,以色为辅助,两者相互统一与融合,达到形神兼备与统一的目的。
第二,在山水画的色彩方面,黄公望主张以淡着色,使整幅作品的画面能够自然润色,并增加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风,即“直观入眼、一目了然”。在浅绛山水中,黄公望主要将墨与色进行了微妙对比。同时,黄公望比较重视对景物写生,尤其喜欢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绘画,让自身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韵及风趣。在著名绘画作品《山水诀》中,黄公望表达了自身另一方面的绘画理论,即反对不合理性,绘画的笔锋错乱杂交,生出旁枝末节,简称“邪”;反对意趣的缺失,绘画作品缺失趣味性,简称“甜”;反对没有文人笔风,简称“俗”;反对固守落后,紧紧依赖他人的风格,简称“赖”。
第三,黄公望的作品主张神气与形势,并凸显出人的思想意识及其作用,强调主观上的意兴心绪,研究山水画作品时把思想全都放在了主观的意兴上。在笔墨技法方面,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一方面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美感,另一方面推动了明清山水画创作的笔墨形式。在审美境界方面,黄公望追求平淡与纯真,提倡以意境构成景象、以趣味结合画法,如此不但有效确定了中国文人画的思想意识与美学理想,而且对于明清山水画的创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后世进行山水画的创作有着深远又长久的影响。
总而言之,黄公望作为中国古代最具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山水画大师之一,其绘画作品与绘画理论不但创设出元代山水画的新风,而且对其的山水画理论展开研究,也有利于后世研究并正确梳理南宗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趋势与整体脉络,更为清晰又明确地肯定了黄公望绘画理论对于明清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公望的绘画理论,并针对其理论对于明清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通过这样的做法,能让现代社会更多的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意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注释:
①郭怀宇.江南山与云山——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溪山雨意图》的风格意义[J].书画世界,2015(03):04-18.
②李安源.仿作何以成为创作——董其昌与明清山水画“预成图式”[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01):24-29.
③耿妍.浅析黄公望的绘画艺术对元代山水画的变革与影响[J].文学界(理论),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