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2018-05-14牛皮明明

润·文摘 2018年1期
关键词:富春江居图黄公望

牛皮明明

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

家人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这时,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里夺出。画烧成两截,前半截为《剩山图》,后半截为《无用师卷》。画这幅画的人是一个元朝人,叫黄公望。

公元1269年,黄公望出生于江苏常熟。他是那个时代最大的loser,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举,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官还没做几天,他的上司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了九条人命,朝廷抓了张闾,顺道把黄公望也抓了。等黄公望出狱时,已经过了50岁。在古代,50岁已是人生暮年,但对于黄公望来说,他的人生盛宴才刚刚开始!

黄公望想学画画,想到了就立马去学。他来到大画家王蒙那里。王蒙是大画家赵孟頫的外甥,弃官隐居于浙江余杭的黄鹤山。王蒙一看黄公望都年过半百了,就摆手说:太晚了,回去吧!

黄公望并不在意,闷头就学。他每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盯着对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眼都不眨。几个月过后,黄公望画画大有长进。王蒙不解,忍不住问:你每天都坐在大石头上,干什么呢?

黄公望说:我在看山看水啊,观察莺飞草长,江流潺潺,渔人晚归。王蒙说了句:那你继续看吧!之后的29年里,黄公望走遍山川,游历大江,走哪儿看哪儿,极度专注。只要他安静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和他无关似的。

元朝至正七年,黄公望和师弟无用,从松江游历到浙江富阳。只见富春江江面如练、渔歌唱晚,他跟无用说:我不走了,我留下来画画。

黄公望每天到富春江边看山看水。一天中午,他坐在富春江边的礁石上作画,突然背后有人一把将他推入江中。推他的人就是黄公望以前的上司张闾的外甥汪其达。当年黄公望在监狱里供出了张闾的罪行,汪其达怀恨在心,于是对他下了毒手。

黄公望掉进江里,差点没命,被一个路过的樵夫救起。樵夫古道热肠,跟他说:你住我家吧。

那是一个叫庙山坞的山沟。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酷似一只淘米的竹编筲箕。黄公望举目四望,此处山峦起伏,林木葱笼,江水如练。整个富春江尽收眼底,景致奇美!黄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里,天一亮,他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门,沿江走数十里,风雨无阻。遇到好景就停下来画,心随念走,身随缘走,在他删繁就简的人生里,所到之处皆为风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黄公望就是这样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黄公望80岁那年,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图》。他要在这幅画中讲述一条河流的一生,他要在这幅画中,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状不同,几百棵树木,棵棵姿态迥异。黄公望踏遍了富春江两岸,背着画卷带着干粮一路前行。渔舟唱晚,樵夫归来,山林寂静,流水无痕都变成了他人生的注脚。他用了四年时间和河流真正地对话。对话中,可以说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四年之后,黄公望84岁,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

在这幅画里,有苏东坡想看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沧浪之水,可以濯吾缨。

黄公望仿佛听到河流喜悦的声音,也听到了河流哭泣的声音,听到自己科考时的得意,也同样听到了他46岁时坐牢的痛苦。

画中,黄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画里有8个人,看上去却只能找到5个。在黄公望看来,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别人看到。领悟与回顾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岁月沉浮,这幅画的前半截《剩山图》和后半截《无用师卷》辗转于多位藏家手中,在民间若隐若现。

1938年,《剩山图》进入浙江博物馆,1948年,《无用师卷》辗转到达台湾。从此《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截分隔两地。

2011年6月1日,这两截画卷才正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重新遇见。两岸的文化人说这叫“山水合璧”!

这一切,就像一个人的命运,生死别离,天涯断肠,就如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墨晗摘自听明明吹牛皮微信号)

猜你喜欢

富春江居图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愿君读读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的旅行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江的绿
沁人的绿,醉人的美
《富春山居图》旧事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磁过滤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