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熙载夜宴图》对现代人物画的影响
2016-07-09刘晓丽高黎
刘晓丽 高黎
摘 要:近代国画大师潘天寿曾说:“世界的绘画可分为东西两大体系,中国传统画是东方体系的代表。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出现的是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本文试图通过《韩熙载夜宴图》这一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画作品来借鉴、学习这幅画的优秀之处,从而对现代人物画的创作和创新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统人物画;艺术特色;现代人物画;影响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033-01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经典之作。它是由五代时著名的人物画家顾闳中通过目识心记的方法所创作。此画家曾任南唐画院侍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人物神情意态。这幅画是根据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分别是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五个部分。此画无论是在造型、用笔、设色、构图,神韵方面都堪称典范,都显示了画家非凡的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巧。本文从《韩熙载夜宴图》的四个方面来展示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即以小观大,希望对现代人物画的创作能给予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一、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又称布局、构图。无论是工笔人物还是写意花鸟,中国画的构图是非常有讲究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采用了我国传统连环故事的构图手法,利用了“散点透视”的绘画原理,不断移动着视点进行观察,可以在有限的平面上去塑造出无限的时空关系,给观者一种视觉的连续性,就像亲身体验了当时的场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被后人尊称为“画圣”和“民间画工”祖师的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萱的<捣练图》,都是采用了长卷形式为主的连环故事表现手法。不论是工笔人物还是写意山水,中国画采用的“散点透视”的构图原理与西画运用的”焦点透视”的原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人注重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画家的情感、内在气质,人的精神必然要在画中得到直接体现,画家并不满足于表现眼前之象,而是要去表达胸中之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些都归结到了经营,构图上。现代的艺术作品,其材料、手段、技法日新月益。东西融合交汇,呈现出多彩的局面。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应该沉淀下来,把这种全局的,整体的意识贯穿始终,不拘泥于小节,方可使作品达到最高程度的发挥。
二、应物象形
中国写意性的艺术观与“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原则,它的最初出现与实践,就是通过工笔人物画逐渐完善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很早就注重形神兼备的造型原理。《韩熙载夜宴图》中出现的每个人物画家都进行了认真的刻画,主人公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精细。画面中韩熙载或正或侧、或动或静,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毫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氛围中,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画家在主客合一的基础上,利用工细严谨的造型,相对客观地表现人物形貌,于平和典雅中自然地表达出精神意蕴。中国画注重的是表现,是一种有“有意味的形式”。而西方绘画强调再现。这与我们推崇的儒家,老庄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现代的人物画作品,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最重要的是形神,不能过分追求新技法、新材料的运用,而忽略最本质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只会流于新式,华而不实。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曾说:“不似欺世,太似媚俗,妙在似于不似之间”。现代的艺术家需牢牢把握住这一点。
三、骨法用笔
以线造型是中国绘画特有的表现方法,这是由中国画所用的特殊的物质材料决定的。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中国画的用笔是非常有讲究的,起笔,运笔,收笔要一气呵成,三个连贯动作做到位,方可达到骨法。”古代的人物大家创造出了表现不同对象的不同质感的线条,俗称“十八描”。善画人物的顾恺之的人物主要以线造型,创造了一种“高古游丝描”;吴道子的人物画风格,唐人称之为“吴家样”。这种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通过线的轻重、粗细、疾徐、线与线之间的交错、呼应,从而使所画物象具有了疏密、虚实、主次、前后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在勾画仕女衣服时采用了柔和的线条,表现出了衣服轻柔如纱的质感,画中在勾画人物的头发和眉毛时,用笔虚起虚收,画头发时,考虑到头部结构,将头发归纳分组,处理边缘处轻轻提笔,画出的头发松软而富有弹性,发际处头发和皮肤的衔接很自然,头发像从皮肤中长出来的一样真实。画家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气质,运用了多变的笔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对象的气质,生动地以形传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工笔人物画经历了从白描、淡彩、重彩的多元绘画形式。现代的人物画无论怎样发展,线条永远是绘画艺术中最主要的表现语言,而在线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白描画法是中国画独立的画种和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基础。
通过谢赫《六法论》中的四法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物画之精髓所在。当然,对传统的东西我们不能简单的照搬照用,而是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融汇贯通。笔墨应当随时代,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上开拓创新。当代人物画可表现的题材非常宽泛。创作者只有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并在创作中克服油滑浮躁、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陋习。潜心研究传统和用线设色规律,方能在创作实践中保持人物画的绘画特征和独特民族精神的语言面貌。
参考文献:
[1]孙希武.美术[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