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2016-07-09李文鹣李涛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影响因素

李文鹣 李涛

摘要:在分析企业内控缺陷识别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企业内控缺陷识别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组织管理因子、管理层因子、组织能力因子、组织文化因子等四个重要因子,为企业内控缺陷识别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一、引言

根据国家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控的目标被确定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可靠,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对于企业内控来说,其目标的实现和有效性程度判定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缺陷、有哪些缺陷。我国将内控缺陷定义为企业内控系统在设计和运行环节存在漏洞、弱点或错误。因此,对内控缺陷识别的关键是从源头及早发现问题,对其可能导致的目标偏离进行识别认定。

目前,对内控缺陷的认识和研究多集中在对其认定与披露方面。杨有红、李宇立(2011)从基础层面研究了内控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并提出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局限性的区别。丁友刚、王永超(2013)从不同维度考察了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的制定情况。龙凤娇(2012)基于内部控制指引对内控缺陷的认定方法和认定流程图作出了进一步探讨。廖高玲(2013)通过探析解决内控缺陷认定困难的方法,提出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框架。戴漾泓、唐洋(2012)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内控缺陷的认定进行了研究,并对内控缺陷的披露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但这都没有解决内控缺陷的实质性问题,即如何有效识别内控缺陷,哪些关键性因素会在识别过程中产生影响等。

伴随企业经营环境复杂程度的加深,在内控缺陷识别管理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识别效果甚微,这不利于内控制度对企业健康运行作用的发挥。理清影响内控缺陷识别的关键因素,使识别过程在科学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能减少内控管理的不确定性影响。文章在前人对内控缺陷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内控缺陷识别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探寻到关键性影响因子,为内控缺陷识别的管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体系

企业内控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双重压力下,受到多层面因素影响。因此,对于内控缺陷识别的影响因素应统筹考虑。通过对内控缺陷识别的理论研究,并对组织管理、内控管理领域相关学者和企管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与实际问卷调研的方式,笔者设计选取并建立了内控缺陷识别的影响因素体系。

(一)组织管理因素

组织管理涉及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综合影响企业内控识别活动。主要体现在:1.组织制度。组织制度作为企业组织的行为规范,在制度上明确权责与协调分工。合理的制度是保证内控缺陷有序识别的关键。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在管理工作中对职、责、权进行分工协作的动态结构体系,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Teece等指出,组织的分权化,使其更易发现技术与市场方面的新变化。3.沟通与反馈协调。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若因企业权属关系不清而导致系统内部信息分享失败,则沟通与反馈协调机制失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的良性运转。4.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信息的及时性是企业识别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在部门或管理者之间,由于传递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会给识别管理活动造成干扰,并最终影响决策质量。曹如中认为信息获取能力不同导致的信息不一致,会使管理者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决策,而影响管理效率。5.领导风格。在企业组织的管理中,科学的决策关系到企业持续经营,而领导决策的风格又影响着科学性管理决策。

(二)组织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的价值追求与工作态度,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引导管理者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影响因素有:1.价值观念。价值观对人类自身行为起着重要的定向与调节作用,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方向的性质。王斌等认为由价值观产生的文化认知与标准,保证了企业能找到其需要的知识,并将知识进行累积。2.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报告直观反映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会使管理者认为内控缺陷的识别活动在其职能权利与义务范围之内,使他们从管理视角审视识别管理的完善度。3.氛围与学习意愿。在对内控缺陷识别的学习记忆机制中,健康的企业学习氛围与积极地学习意愿无形中影响着识别管理的效果,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个人意愿,决定着他们能否掌握最有效的知识能力来管理内控活动。

(三)组织能力因素

对企业内控识别管理而言,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有效识别内控缺陷。影响识别管理活动的组织能力有:1.知识存量。知识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结果,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知识是验证个人信息接近于“真实”的人际动态过程。内控识别中运用的知识不是单独知识体系的运用,而是综合应运的结果。2.知识获取能力。在了解知识存量的重要性后,如何获取内控缺陷信息和新的知识,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只有获取了应该掌握的内控管理知识,才能在内控识别过程中避免盲目。3.知识利用能力。管理者获取的知识存量越多,识别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运用的越成熟,其成功识别内控缺陷的机率越大,知识的利用能力是保证这一点的关键。4.经验。经验是组织或个体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的对其完成活动结果的总结,经验对重复性进行的活动有指导意义,并能够更有成效的触及目标核心,并提高准确性。

(四)管理层因素

内控管理活动由企业管理者领导,当对产生的内控缺陷进行识别管理时,管理层的效用尤为重要。管理层的整体水平决定识别管理过程的质量。其主要因素包括:1.管理人员学历程度。具有高层次教育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更强的知识接受能力,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也关乎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对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2.管理层学习能力。当企业内控需要识别新的缺陷时,管理者快速的学习能力可及时应对突发状况,解决现时问题。3.管理创新意识。管理创新意识反映管理层的持续管理能力,创新是应对变化的利器。前瞻性的创新意识可以使管理层从非常规途径发现管理盲点,较早识别尚未完全暴露的内控问题,为调整内控管理决策提供时间支持。4.管理人员风险态度。相对于偏好风险的管理者,保守型的管理者反应较为迟缓,但对损失比较敏感,他们时刻关注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求将缺陷及早解决,不对企业运行留下任何隐患。

综合以上对各类影响因素的分析,将各类影响因素提取归并,得到组织管理、组织文化、组织能力、管理层四大方面共16个企业内控缺陷识别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三、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

本文设计的企业调查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就问卷中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问卷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计分法,用分值表示调查者评价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即“5”表示对内控缺陷识别的影响作用“很重要”,“4”、“3”、“2”表示对内控缺陷识别的影响作用依次降低,“1”表示“很不重要”。调查对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一部分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另一部分是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内控审计的相关人员。本文共发放调查问卷186份,至问卷回收截止日期,共收回有效问卷11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2.90%。本次调查样本具有可行的代表性,可以保证调查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内部依存关系,用少数几个抽象变量即因子来反映众多的观测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并解释这些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因子分析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目的是使这些因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

(三)数据处理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内控缺陷识别的16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一般认为,KMO测度值越接近1,越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测度值过小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另外,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值显著性概率应小于0.01。企业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的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见表2。

根据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的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显示,KMO测度值为0.839,接近于1;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1,符合统计检验标准,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认为适合做因子分析。

四、实证分析

(一)因子提取

企业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因子分析假设每一个原始变量都可以表示成不可观测的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和一个特殊因子之和。设有P 个原始变量X1,X2, …,Xn,则因子分析的模型可表示为:

Xi=αi1F1+αi2F2+……+αiqFq+εi,i=1,2,…,p. 这里q为公共因子的个数,待确定。且在本文模型中,P =16。

根据上述模型,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对原始因子载荷系数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交换。因子提取的最终个数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判别标准,特征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采用SPSS19.0对16个指标的数据信息进行因子分析,表3即为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前4个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为75.687%,说明前4个公因子能包含全部调查信息的75.687%。因此,将16个主要影响因素划分为4类。可以选择前4个公因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因子载荷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二)信度检验

在信度检验中,通常使用Cronbachs coefficient α系数。Cronbachs coefficient α系数取值0到1之间,其值越大,信度越高,表明这一组构面内题项的内部一致性越高,变量之间的正相关程度越高。一般认为Cronbachs coefficient α的值大于0.6是有效的。表5为利用软件SPSS19.0对企业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的信度检验结果。4个因子的Cronbachs coefficient α值分别为0.921,0.884,0.850,0.824,说明该问卷内在信度较高,认为该因子分析结果是可接受的。

(三)结果分析

根据表4的分析结果,矩阵中每类因子所包括的因素都有较接近的特征。结合企业内控缺陷识别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对具有相近特征因素的因子分别划分为以下四类。

因子1的主要构成要素有:X1、X3、X2、X5、X4五项因素,从组织管理角度反映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影响程度,因此将其命名为“组织管理因子”。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4.634%,可以认为是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子。

因子2的主要构成要素有:X14、X15、X13、X16四项因素,它们从管理层角度表明人的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作用程度,因此将其命名为“管理层因子”。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9.513%,同理,它亦是众多识别管理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子。

因子3的主要构成要素有:X11、X9、X10、X12四项因素,该四项因素从组织能力角度表明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影响程度,因此将其命名为“组织能力因子”。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7.445%,同理,认为是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子。

因子4的主要构成要素有:X8、X6、X7三项因素,其从组织文化角度反映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作用程度,因此将其命名为“组织文化因子”。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4.094%,同理,认为是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子。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因子分析可以表明,影响企业内控缺陷识别的因子主要是组织管理因子、管理层因子、组织能力因子和组织文化因子。它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不同因素对内控缺陷识别的不同作用,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内控缺陷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企业健全内控机制,增强管理效率的重要前提。

依据上述分析结论,按照四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程度,针对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子,提出了企业内控缺陷识别管理策略建议。

重视管理系统建设。制度与环境始终是企业组织管理的生存土壤。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应对组织环境尤为必要,专业制定规范化制度是组织管理有序实施的关键。在系统管理思想中,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需要沟通与反馈机制的支撑,企业组织管理应重视系统管理链条的构建。

提升管理层综合素质。受过较高教育程度培养的管理人员往往能够更全面且更深入地理解企业内控管理知识,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可以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管理层处于知识运用的最佳节点,合理对待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正确识别内部控制出现的缺陷,以解决内控管理的症结所在。

完善知识技能及培育机制。知识决定着对内控管理的理解深度,支配着管理者对企业内控的管理能力。知识技能的培育机制包含各个方面:一要着重考虑管理知识的创新能力;二要全面学习管理与工作经验,经验不可替代且不可或缺,学习与实践必须并重;三要培养人员对企业内控层面动机的认识理解,目标一致才能发挥共同作用力。

提高各级人员企业文化意识。在良好价值观念熏陶之下才能激励人员参与管理建设,关注管理缺陷。不论是管理人员或是基层人员,在良好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积极学习氛围中,自觉的学习意愿可以有效提升人员涵养,汲取专业知识,反向促进企业文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有红,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2011(03).

[2]丁友刚,王永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

[3]龙凤娇.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方法探讨[J].内部控制,2012(06).

[4]廖高玲.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框架设计[J].内控与审计,2013(07).

[5]戴漾泓,唐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及披露研究[J].内控与审计,2012(05).

[6]解进强.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隐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0(05).

[7]Teece D.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18(07).

[8]曹如中.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J].研究图书与情报,2010(04).

[9]王斌.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与特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9).

[10]野中郁次郎.创造知识的企业[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