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研究
2016-07-09陈石宇张广金罗达
陈石宇 张广金 罗达
摘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平台匮乏等问题和不足,高校共青团凭借天然的政治引领优势、强大的青年群众基础优势、严密而灵活的组织优势以及扎实有效的实践育人优势,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实践为例提出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
关键词:共青团;创新创业;战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共青团在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
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意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战略部署。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
(一)天然的政治引领优势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一个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组织,我们的工作中,思想引领是核心要务;在思想引领中,政治思想的引领是重中之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要在高校大学生青年群体中进行广泛宣传,共青团有着天然的政治引领优势。
(二)强大的青年群众基础优势
共青团是联系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的群众组织,高校当中包括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艺术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会等青年自治组织都是由高校共青团作为指导性单位,共青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强大的青年群众基础优势。
(三)严密而灵活的组织优势
共青团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各个层级都设有专门组织,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在宣传策划、文体活动、科技学术、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各类大小型活动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任务,共青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拥有严密而灵活的组织优势。
(四)扎实有效的实践育人优势
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实践部等共青团组织每年都会不定时组织“三支一扶”、“寒、暑期三下乡”、“自强社”等社会实践、公益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常常带有科技学术类的调研报告和专业理论的实践课程的同步进行,共青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着扎实而有效的实践育人优势。
三、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分析
1. 问卷设计
为了了解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吸纳可行建议与意见,进行共青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研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在高校的落地生根,特别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此次调查问卷活动。此次问卷分为卷首语,调研对象基本资料,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建立等几个方面展开调研。近年来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绩斐然,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2. 问卷分析
此次问卷发放400份,回收问卷385份,有效问卷380份,回收率96.25%,有效回收率95%。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生,大一学生34.09%,大二学生20.45%,大三学生25%,大四学生20.45%,这些同学来自各个不同专业,如管理系,网络系,国贸系,数码系等。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突出的问题归总当中,接受调研对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创新创业理念更新相对不够敏锐;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的融合教学不够深入;第三,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培养的实践平台不够;第四,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思想认识高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用于创业新机制”的要求,根据《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有关部署,高等院校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然而独立学院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大多数还处于“碎片化”研究状态,远未达到战略策划这一较高层面使之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上。
2. 人才培养方案未能重点突出创新创业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都具有一定规划性和稳定性,在与创新创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凸显的现实情况相比,人才培养方案在着重突出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契合度方面有所滞后。
3. 创新创业训练孵化平台的仿真性不够
高校在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训练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基于课程教学场地的局限性和学生社会经验的匮乏两大因素,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仿真度和风险模拟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使得创新创业成果难以转化。
4. 协同推进创新创业的合力尚未形成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协同推进需要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目前高校在完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方面尚未达到要求。
四、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共青团深化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的实践与启示
(一)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战略谋突破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科技学术节,自2002年举办已十三届,是由学院团委主办,学院学生会、各系分团委、学生会、科技类社团承办的在每年3~6月份开展的一系列学术科技活动。学院秉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思路,通过设计、发明、创作、实战演练、技能竞赛等各类专业比赛,以让学生参赛,老师指导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培养科技创新以及动手制作能力搭建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能通过比赛亲身体验课堂的理论,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学会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稳步推进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
学院一直坚持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稳步推进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的开展。在第十一届大挑中,学院获得国赛三等奖两项、省赛特等奖两项,在第九届小挑中,获得省赛金奖一项、银奖一项、铜奖五项,近三年,累计在挑战杯中投入179500元。
(三)科技学术节与IT论坛为依托,打造IT创新创业氛围
2002年,学院建校伊始便创办科技学术节,由学院团委承办,致力于打造成有IT特色的科技盛宴,每年举办科技创新、实战竞赛和社科普及三大类,20多项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参赛人数和作品数逐年增加,从中走出一大批优秀项目,例如余佳文的《超级课程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P2P流媒体研究》等。
2009年开始,学院团委牵头联合企业创办“华软IT论坛” ,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邀请微软、INM等国内外知名IT精英开展形式多样的论坛和沙龙,参与师生达到了3万多人次,旨在通过业界与高校的共鸣,寻求进一步提升高校IT专业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IT技术与IT人才培养无缝接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四)联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和创业讲坛
学院团委联合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处,以课程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院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提升》、《创业管理》等6门就业指导课程,其中3门为必修课。学院建立软件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共有2个团队成功创业,其中,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子余佳文创办广州周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团队研发“超级课程表”手机软件,现已获得千万级别融资。
(五)几点启示
根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共青团深化大学生战略和措施的实践过程,以战略的特征角度看,高校共青团通过科学地战略策划与定位,直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1.其战略的指导性,界定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明确方向。
2.其战略的全局性,会使高校共青团站在系统管理的高度,全面规划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3.其战略的长远性,能够确保高校共青团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4.其战略的竞争性,能够使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蔡慧.高校创业教育三种模式[N].文汇报,2003-09-02.
[2]王万山,汤明.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2(02).
[3]亚森·艾力.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4]刘奇耀.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职能履行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03).
[5]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
[6]蔡宗模.论创业教育模式:目的的视角[J].西南教育论丛,2009(02).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