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上海市“老漂族”的养老选择问题

2016-07-09陈蔓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漂族

陈蔓

摘要:“老漂族”是指依靠家庭代际关系流动迁移的老年人口。近年来,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地区,“老漂族”成为继“城市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之后的又一老年问题群体。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积极应对,正是我们当下所要了解的。针对上海市“老漂族”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上海市“老漂族”结束“老漂”生活后的养老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主要针对养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老漂族;代际关系;养老方式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63

1 上海市“老漂族”养老选择问题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1.1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知网中,主题为“老漂”的文献于2011年开始突现,这一群体研究主要在流动、迁移老年人口等问题中所部分涉及。由于流迁的非劳动经济性和规模小,早期流迁老年人口问题一直未能引起相关研究领域重视。如今“老漂族”群体规模扩大,其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对于上海来说,独特的历史背景、发达的经济活动以及身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包容性使得更多的“老漂族”进入。

家庭代际因素是我国老年人口流迁的一大原因,因此,研究上海市“老漂族”家庭代际关系是了解其养老选择、妥善协调其养老方式的关键。

1.2 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55岁以上外来人口及上海市55岁以上本地人口。

(2)调查方式: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

(3)调查时间:2015年7-11月。

(4)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根据开展问卷调查的可操作程度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6%。其中上海市外来老龄人口占总人数的98.8%,本地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2%;男性占54.76%,女性占45.24%。问卷整理与数据统计:在对问卷进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统计软件为Excel。

1.3 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上海市“老漂族”的养老选择主要与其家庭代际关系、户籍性质、在沪时间、户籍所在地等方面有关。其中户籍所在地与在沪时间对其养老选择有较直接影响。

由于我国南北方生活环境的差异,我们将受访者分为来自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及上海周边地区三类。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清晰的看到。南方地区的“老漂族”相较于北方的,因为距离较近,可选择的空间较大,因此有33.3%的人没有想好未来养老地点。而选择留沪和回乡的则受地方差异影响不大。而上海周边地区的上海“老漂族”由于距离较近,回乡方便,几乎全部都已经想好并且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到家乡,只有极其少的因为和老伴一起来到上海,年龄较大决定以后留在上海养老。就总体而言,上海“老漂族”中选择回乡的有63.16%,占了大半,选择留在上海的仅有15.79%。

在沪时间对上海“老漂族”的养老地域选择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在上海居住少于一年的且决定留在上海的仅有1%,其中71.7%都选择了回乡养老,随着在沪时间的增长,部分“老漂族”开始适应上海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老漂族”选择留在上海,当在沪时间到达十年以上时,选择留沪、回乡以及没决定的人数大致相等。据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因为家庭代际关系来到上海的“老漂族”占来到上海的老人的83.78%。根据上海统计年鉴,上海市2000年60岁以上外来人口9.6516万人,占总的外来人口的0.6%,2010年60岁以上外来人口347.70166万人,占总的外来人口的15.1%,2015年60岁以上外来人口286.71774万人,占总的外来人口的28.77%,外来老龄人口日渐增多,其中由于家庭代际关系来到上海的“老漂族”数量更加不容忽视。

由于“老漂族”本身拥有一定劳动力,因此年龄段主要分布在60到70岁,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老人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是有数个子女,子女通过家庭代际关系影响着老年人的养老选择。根据调查结果,半数的子女会为父母在上海的生活提供经济支持,但仍有一部分依旧在生活上依托于父母,父母拥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因此,家庭代际关系虽然是引起“老漂”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但就目前看来,并不是影响“老漂族”养老地域选择和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除了在沪时间、户籍所在地和家庭代际关系外,还有户籍性质也对养老选择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下表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上海“老漂族”选择留在上海的比重明显少于来自城镇的上海“老漂族”。生活方式的不同、语言不通、接受适应能力不好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孤独感,缺乏与他人的交流,碰到问题没有办法及时沟通疏导,日常生活单调都可能影响到“老漂族”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这样“老漂族”的出现不但没有给他们的子女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反倒埋下了隐患。

2 上海市“老漂族”养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老漂族”自身的问题

2.1.1 子女带来的经济上、生活上的压力

抚养下一代并赡养上一代是我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这种模式直接的加大了中间层的压力,再加上由于中国的人口压力,中间层的人需要肩负的压力将是原来的两到三倍。这样就导致了子女从经济上、生活上依赖父母,给父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从安心养老变成由于家庭代际关系变动而出现的“老漂族”。

前面我们提到仍有一部分依旧在生活上依托于父母,现今青年一代承担赡养的义务正逐渐弱化,老年人对子女的支持日益增多导致了“啃老”等不平衡的代际交换,“养儿防老”这种传统交换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适用于描述新形势下的家庭代际关系。根据调研的数据显示,有55.26%的“老漂族”在上海的经济来源是其子女,但却有71.05%的“老漂族”完全承担着家中的劳务,仅有18.42%的子女会与父母分工合作。父母不完全靠子女养活,并且子女的能力也不足以养活父母,反倒需要父母帮助其照看孩子,安排生活,给父母在经济上、生活上构成一定的压力。

2.1.2 生活方式单调,缺乏沟通

我们知道人是具有群体性的,当一个人长期的脱离自己的群体,就会产生一些其他人一开始难以发现但确实存在的问题。老一辈的上海人的普通话普遍不是很好,而外来的“老漂族”普通话同样带有口音,有些甚至不会说普通话,不识字的也很多。因为语言不通而长期的与他人无法交流,子女工作忙,也没有朋友可以聊天,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很多心理问题只能压抑无法得到纾解,十分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养老。在访谈过程中,有多位老人提到“心里经常觉得十分孤独,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觉得告诉子女会给他们造成负担,还是不说了”、“我们能理解他们,但是孩子们不能理解我们”类似的话语。在这样一个无法良好与外界沟通的环境里,父母对于子女的心理依赖必然更胜于之前,如果子女不能及时的发现,将对父母的养老活动产生不良的影响。

2.2 养老制度的问题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老漂族”会选择回乡养老,但仍有部分选择在上海养老,并且就算所占比重不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每年进入上海市的“老漂族”的数量将日渐增长。2030年到205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人口总抚养比将最终超过50%,日益突出的重度老龄化及高龄化问题也毫无疑问的直接体现在上海市;上海市的“老漂族”主要集中在60岁到70岁这一年龄段,是一个十分巨大的人群,但是由于至今为止,我国的养老模式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因此并没有对这一人群进行良好的管理协调。根据调查显示。71.05%的“老漂族”希望将来能够通过依托于子女的方式养老,选择通过养老院养老的仅占10.53%,而选择依托于社区的养老方式的则更少,为7.89%。这样的社会现状与我们的政策和预期相差甚远。根据国家既定政策,城市居民的主要养老方式为社区养老,但接受访问的人们对这种方式并不了解,而农村居民的主要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由于家庭代际而出现的“老漂族”想要依托与子女养老,享受天伦之乐可行性变得更加不高,除非留在子女所在的城市,可是根据了解,多数“老漂族”的子女不在同一个城市或者仅有一个子女但是子女需要赡养多个老人,短期赡养老人问题不大,一旦长期赡养并且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就会渐渐出现矛盾。在新形势下,作为发展中国家,将要面临的是家庭养老不断体现出来的脆弱面,但全面的实现社会养老需要一个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3 对上海市“老漂族”的养老问题采取的对策思考

3.1 从子女的角度

首先,在日常生活方面,“老漂族”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但因其身体素质限制不便出门,子女应该及时关注米面等日常用品储备并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务,带老人进行定期身体检查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在经济保障方面,对于“老漂族”自身而言,他们不求回报的支持着子女的经济活动,我们知道个人与伴侣的退休金、养老金以及子女的经济支持是“老漂族”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同时子女也需要父母在其他方面的照顾,因此,经济方面可以与父母共同商讨承担,尽可能做到合理安排资源,及时沟通。最应当注意的是在精神赡养方面,“老漂族”的心理状况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孙辈的劳心劳力、对于周围生活无法融入的孤独感还有可能来自于子女生活的矛盾都可能成为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差的原因。根据调查,在与子女沟通方面,女性要比男性做得更好。因此,子女也应当积极主动的了解父母的精神状况,尽可能减少精神赡养问题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公众平台发布一些类似于老乡会的号召,由特定的社区或者机构带头组织活动,主要的发布对象为“老漂族”的子女们,帮助上海市的“老漂族”们找到交友渠道,从社会的角度缓解其心理问题。

3.2 从养老政策的角度

对于缺乏认知度的社会养老,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正确认识社会养老并且积极宣传。由于社会养老本身的经济保障是来自于国家、社会等渠道,因此可以将养老保障的风险降低,加之以法律中国家庭养老的伦理思考法规作为保障机制,是目前为止最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养老方式。但很多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社会养老虽然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可以减少家庭的养老负担,但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养老功能单一、增加财政负担等。我们国家建立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养老保障体系,迫切需要进行若干重要的政策调整,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调整,增强社会养老的社会认同感,增进居民对养老制度的认识以及对体制变化方向的了解。方便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更为适合的养老方式。

猜你喜欢

老漂族
“老漂族”的纠结情怀
浅析中国老漂族的现状
1800万“老漂族”的“任务”
让“老漂族”成“享老族”需双向发力
“老漂族”生活适应情况调查
“老漂族”的“水土不服”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
再社会化视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适应与个案工作介入
“老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