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老漂族的现状

2017-12-07金艳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老漂族现状与问题建议

摘 要: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有更好的发展,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工作、安家,他们的父母为了能够帮衬他们,方便照顾第三代,也跟着儿女背井离乡,在异地他乡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这些老人被称为“老漂族”。本文简述了何为老漂族,通过了解老漂族的现状与问题,从而为他们更好的安度晚年提供某些建议。

关键词:老漂族;现状与问题;建议

1 老漂族的定义

近年来,老漂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群体的数量与日俱增。在学术界,这些跟随子女从外省市的农村或城镇到现居住地短期或长期生活的、非本地户籍的异乡老年人,被称为“老漂族”。他们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离开家乡,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帮着料理子女们的生活;本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唠唠家常,享受人生美好,却要漂泊在异地他乡倍感孤独和失落;

2 “老漂族”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

1、“老漂族”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密不可分

在中国,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从孩子出生到结婚生子,父母都会一直操心孩子的生活过得不够好,宁愿自己多受点罪、吃点苦,也要孩子过得轻松点,再加上与子女们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的愿景,使得很多老人甘愿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生活。

2、“老漂族”是我国当下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在中国城市发展快于农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发展快于二三线小城市,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多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小县城去发展更好的城市工作。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者是照看下一代,也为了和子女团聚,他们也来到到孩子工作的城市生活,成为了流动人口的一员。

3 老漂族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老漂族在成为老漂之前,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里的权威,来到儿女家里居住,取而代之的是寄人篱下的孤独感、无助感。在家庭内部关系上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调整,婆媳关系、第三代的教育问题都成了引起矛盾的导火索,同时,由于子女上班非常繁忙,平时不在家,也很少主动与父母交流,老人更觉得孤单了。

1,没有朋友,孤独是普遍生活状态

为了能与晚辈团聚,也为了帮助子女在大城市扎根落脚,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没有朋友,没有熟人,由于生活和语言习惯存在着各种差异,他们面临着各种不适应的情况,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对于两地分居的老人,寂寞感、孤独感更强。

2、焦虑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普遍会对身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焦虑,甚至是恐惧,而对于漂泊他乡的老漂来说,有过之无不及,他们害怕客死他乡,害怕自己“走”的时候,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特别是老伴儿不在身边,经常会胡思乱想。

3、老夫妻分隔两地,不放心

很多老漂都打算只漂个几年,儿女不需要帮忙的时候就可以回家了,因此老两口就派一个“代表”来子女身边,一般以母亲居多,父亲则留在家里。那些和老伴分居两地的“老漂族”一方面要照顾好儿女孙子的生活,另一方面还对在家里的另一半忧心忡忡,担心老伴吃不好睡不好,会不会生病。

4、没医保,生病了自己扛

看病难是老漂族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这些老人们在子女生活的地方大都没有医疗保险,在老家的医保无法享受异地报销,看病、检查身体都要自掏腰包,因此他们害怕生病、更怕住院,昂贵的医药费和异地报销让“老漂族”伤透了脑筋,甚至生病了也要自己扛着,不敢告诉子女,怕他们担心,也怕高昂的医药费。

5、心灵脆弱,缺少安全感

子女工作忙碌,与老人交流的机会很少,对老人的生活缺乏关心,会让老人心里难受,产生一种自己很多余的感觉,特别是那种需要处理婆媳关系的老人,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导致老人心里更加郁闷。

6、内心纠结

老漂们不适应城市里的新生活,又牵挂家里的老伴儿、朋友,时时刻刻都想着回家去,但每当看着孩子们辛苦,他们如果回去了,就没人帮忙照顾孩子了,他们又忍不住将回家的期限延后。

4解决老漂族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漂族也会在今后长期存在。如何让老漂族较快地融入新生活,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而如何帮助老人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除了老人自己,子女们有义务,社会各界也有责任。

1)自己:

1.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

面对困惑,老人应主动向子女倾诉。新环境的不适应再加上与孩子缺乏沟通,教育第三代的理念不同、婆媳矛盾等等这些都是“老漂族”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把烦恼和实际感受说出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能够解决不少问题,遇到分歧,应和子女商量,避免不理性冲突。

2.主動融入周边环境

与年龄相仿的邻居们一起买菜、聊天、锻炼、串门,热心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逐渐接触新的朋友圈子,愿意打开心扉,尝试着主动去融入环境,有益于转移注意力,排遣独孤。

3.分隔两地要勤打电话

对于两地分居的“老漂族”,与老伴儿多通电话常联系,有条件的可以视屏通话,了解彼此的情况,互相说说心里话、互相开导比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好很多。

4.培养新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社区都开办了老年书画班、舞蹈班、摄影班、合唱队、手工组等等,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几样去尝试,在日常空闲时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既能打发无聊的时间,又能增长见识,还能交到一些新的朋友。

2)子女:

1.体谅父母的辛勤劳动

儿女要能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无私奉献与辛勤劳作,遇到问题要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而不是无关紧要的。endprint

2.多一些陪伴

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人生地不熟,子女应该多花一些时间主动陪父母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不再那么孤独,能够享受应有的天伦之乐。

3.鼓励父母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

积极关注社区居委会的动态信息,了解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活动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告知父母,并对父母多一些语言鼓励,让他们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认识新朋友。

3)社会:

1.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完善

积极探索社会服务均等化,逐渐打破户籍壁垒,让外地老人能享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权益,特别是社会保障服务,医保卡、公交卡、城市基础养老设施等。

2.精神上多给予一些关爱

社区联合一些社会组织,经常开展关爱老人的社会活动,引导老人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能够从精神上得到放松;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和精神检查的活动,免费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能够健康生活。

3.发展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技巧、方法能够有效应对老年人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应大力发展老年社会工作,让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帮助老人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老漂族提供有效的服务。

4.引导周围人群接纳和理解

社区可以组织一批志愿者,积极引导大家对老漂族这个特殊群体给予善意的关怀和接纳,特别是周围同龄的老人,对老漂族不要抱有歧视的态度,要学会接纳他们,体谅他们的难处和不容易。

子女的陪伴和关心、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周围人群的善意和接纳,会让这些老人更容易融入新的環境,活得更轻松幸福一些。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够像普通老人一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吴慧芳等.留守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郭南南.“老漂族”现状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3]曾毅等.老年人家庭养老、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刘晓雪“.老漂族”的养老问题初探[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6).

作者简介

金艳(1993-),女,汉族,湖北荆门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妇女社会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漂族现状与问题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再社会化视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适应与个案工作介入
“老漂族”
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