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践
2016-07-09朱海燕夏俊
朱海燕 夏俊
【摘 要】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创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科链+专业链+产业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显著成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全学分制下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编号:Y2014100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4-0029-02
截至2015年,全国有27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线路长度3468公里,全国有35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长度2760公里。按照轨道交通每公里需要50余人的行业普遍情况计算,全国累计需要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缺口将达15万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迅猛发展,凸显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和技术水平的不足。因此培养轨道交通专业人才成为当前行业的长期、艰巨任务。
一、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全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态势,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技术特性及作业面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研究分析从业人员所需得知识、技能,得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内涵,从而了解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结合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下文简称“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特色基础上,本专业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设定以下培养目标:
目标1: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
目标2: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目标3: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
目标4: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管理、行车调度的基本能力。
目标5:面向工程实际,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安全控制、资源配置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能力对照
围绕“高等学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为途径,从产业发展趋势、技术特性和作业面等方面分析交通运输发展态势,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分析乃至工程教育人才内涵的角度分析交通运输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能力对照矩阵。
知识能力要求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知识能力要求2:具有从事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知识能力要求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交通运输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交通运输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知识能力要求4: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图学、系统工程学、管理学和交通运输组织学的应用能力;具有制图、计算、仿真、设备操作等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所必需的调查数据的采集、处理、解释和实验方案的制订、实施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知识能力要求5:具有对于交通运输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具有在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中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知识能力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知识能力要求7:了解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关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知识能力要求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知识能力要求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知识能力要求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构建了校企战略联盟的办学机制与合作培养模式
本专业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体,承载着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动向,引领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师资、产学研基地,为教学实施、教师挂职锻炼、科研和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支持。现在已经形成了三级的校企联合机制,高层:校企之间的领导之间的宏观调控;中层:各系与分公司之间专业交流;基层:专业课教师与现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
2. 确立了“三位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产现场应用实践的教学环节的开展。全学年分成三学期制,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同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采用课内参观、学生实地调查、专业实习、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创建了与轨道交通行业无缝对接的教学、实践基地
(1)建立教学实验、实训的校内基地。专业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控制仿真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实验”,可支持教学体系内所有校内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2)以应用实践为目的的校外生产现场实践的工程教育基地的建立。本专业与上海轨道交通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本专业生产现场实践工程教育基地,负责完成生产实习、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企业实践教学任务。
四、结语
本专业始终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目的,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体系,加强并突出轨道交通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轨道交通专业教育的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工程系统与工程协同观念的深化,将轨道交通最前沿的知识和发展动态以及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现场实践教学、学校教学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在教学体系上形成了独特的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综合训练、生产现场应用实践的“三位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崔志林,王进.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目标、路径与保障措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8):79-81.
[2] 刘善堂,成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与提升策略[J].江苏教育,2014(1):133-134.
[3] 招晓菊,李健艺.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29-31.
[4] 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39-40.
[5] 吴艳艳.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包钢科技,2013,(1):93-95.
[6] 李俊辉,黎新华,丛丛.“三维融合、三层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69-71.
(编辑:郝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