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2016-07-09邬小学唐明开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民族地区

邬小学 唐明开(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邬小学唐明开
(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于努力打造高质量、大数量、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完整教师队伍。既能满足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又能促进三农现代化和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本研究以贵州省印江自治县为例,通过图书文献的查阅、实地踏勘以及有关人员的访谈等,获得了大量的最新数据与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研究,真正全面的理清了印江县农村地区教师的现状,针对印江县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印江自治县义务教育合理的师资配置结构科学落实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

一、印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概述及分析

(一)印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概述

印江县位于铜仁市西部,方圆总面积1969平方千米,辖有17个乡镇365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总人口43.91万人。[2]

截止2014年底数据统计印江县义务教育学校总计221所,专任教师4041人,在校学生人数65504人,如表1所示。

表1 印江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及学生统计表

(二)印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分析

通过对印江县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调查结果,对印江县教师的结构较为全面的了解,针对教师的基本配置结构、学科结构、变动情况结构为突破点合理分析,了解印江县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并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

1.职称结构现状

从表2、图1中可以看出由2012年到2014年教师职称结构变化,得到教师职称结构所占百分比和变化趋势。高职称教师在整个小学或中学阶段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在逐年增加,而低职称的教师队伍庞大,也就意味着需要放宽教师职称评选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努力完成职称评选。

2.学历结构现状

从表3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4年教师学历结构变化,在小学阶段,本科和学历的教师数在逐年上升,低学历的教师数量呈现下降趋势,高中阶段,高学历的研究生学历教师近三年没有变化,本科学历在缓慢上升,低学历教师在减少。从图2、图3可以看出印江县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教师学历各占的比例,低学历教师占偏多,相反高学历的教师太少对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3.年龄结构现状

从表4可以看出,20-29岁的教师有868人,占23.2%,30-39岁的教师有1132人,占30.4%,40-49岁的教师有1008人,占27.0%,50岁以上的教师有721人,占19.4%,从数据分析可知,新补充的年轻教师和教学方式落后老教师较多。

表2 教师职称结构现状

图1 2012-2014年教师职称结构变化图

表3 教师学历结构现状

图2 小学阶段教师学历结构统计图

图3 中学阶段教师学历结构统计图

表4 教师年龄结构现状

4.性别结构现状

从表5可以看出,男教师2256人,占60.5%,女教师1474人,占39.5%,男老师的数量普便大于女教师的数量,教师性别结构分配不合理。

表5 教师性别结构现状

5.专兼任教师结构现状

表6 专兼任教师结构现状

从表6可以看出,专任教师3729人,占91.1%,代课教师35人,占0.9%,兼任教师329人,占8.0%。不难看出专任教师占比较大,但是代课教师和兼任教师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6.教师学科配置现状

表7 教师学科结构现状

从表7可以看出,语文教师1048人,占28.0%,数学教师935人,占25.1%,英语教师333人,占8.9%,物理教师133人,占3.6%,化学教师101人,占2.7%,生物教师82人,占2.2%,历史教师89人,占2.4%,地理教师71人,占1.9%,政治教师242人,占6.5%,信息技术教师82人,占2.2%,通用技术教师1人,占0.03%,体育教师178人,占4.8%,美术教师105人,占2.8%,音乐教师106人,占2.8%,科学教师110人,占2.9%,劳动与技术教师13人,占0.3%,艺术教师11人,占0.3%,本学年不授课专任教师74人,占2.0%,其他教师20人,占0.5%。

表8 中小学、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变动情况

图4 印江县教师变动情况图

7.教师流动情况现状

从表8、图4可以看出,教师变动在镇区和乡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增加教师数量上,镇区所占的比例大于乡村,校内变动情况乡村变动得更剧烈,减少教师数量中,乡村所占比例大于镇区。镇区与乡村学校教师的变动情况很剧烈,调入教师的来源、调出教师的去向不明。

二、印江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印江县师资配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当前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上看,印江县师资配置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职称结构矛盾,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低职称水平教师所占比例高于高职称水平教师;二是学历结构矛盾,从图2、图3可以看出,小学阶段教师的学历以64.7%的专科为主,接近小学教师总量的2/3,中学阶段教师以70%的本科学历为主,高学历的研究生占比最小仅为0.5%,虽说低学历的教师在减少,但还是占有1.1%,也就是说学历结构的改善效果不是很乐观;三是教师年龄结构矛盾,数据表明教师年龄出现年轻化和老年化问题,而且部分中小学教师是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不仅仅是年龄偏大,专业文化知识基础也较差;四是教师性别结构矛盾,义务教育阶段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性别结构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五是任课教师结构矛盾,调查数据表明,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不能满足课程开设的需求,特聘请专业知识弱的代课教师,或是在其他单位任职的兼任教师,这样的结构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印江县农村地区部分专业教师紧缺

依据贵州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印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分布不合理[3]。当前语文、数学两门课程能正常运行,其他学科教师不能满足课程的开设。其中生物、历史、信息技术、地理、通用技术、劳动与技术、书法和心理健康等专业教师紧缺,导致国家规定的专业无法正常开设,即使有的学校开设这些课程也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样也加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4]。

(三)印江县教师流动失衡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流动失衡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社会进步有直接影响。从当前的调查数据显示,教师的流动只在数量上变化,具体流动方向不详。通过相关领导人的访谈得知教师流动主要是职称较高的优秀骨干教师、年轻教师,但是这种流动不是制度下安排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利益的驱动,从贫困地区向镇区或城市流入,使得镇乡学校教师流动不均衡,反映了有关法律制度在教师流动管理上的缺失。

(四)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专业发展水平偏低

农村地区教师学历普遍较低、观念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科研能力弱以及专业教师紧缺,加上政府经费投入有限,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没有机会参加专业的培训,随着新课改对专业需求的提高,更加剧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

三、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多维度优化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完善影响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真正的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还需从制度重建的角度思考。由于地区政府人事制度原因,新教师补充较困难,需努力推进人事改革,实现教师队伍正常运行[5]。在教师补充的时候必须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并且专业接口,从高校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中挑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人才补充到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中。另外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也要采取措施加快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放宽职称评选条件,二是改变原来职称的封顶现象,鼓励高职称教师继续学习更新新知识。

(二)提高工资待遇,完善专业接口

义务教育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均衡会影响教育质量,所以提高义务教育地区的教育质量就先要把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落实好。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艰苦,教学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政府该适当设立津补制度、提供免费住房、子女入学及就业给予照顾等,不断提高教师在艰苦的农村环境中工作的福利待遇,把本地区优秀骨干教师留住,同时高福利待遇还能吸引更多专业的年轻教师补充进来,完善专业接口,稳定教师队伍发展[6]。

(三)加快人事改革,稳定教师队伍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原因可归于环境、文化、历史和贫困等“条件性”原因,引起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教育的落后时由于某些条件性的原因引起的,其实质地区政府也有相应的责任,因此,解决好以下几个政策性的问题,可以巩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1.改变城市与乡村之间教师的差别政策。

2.依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3.打破示范校、重点校的政策。

4.安排专项资金弥补“新机制”的不足。

(四)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的有效措施[7]。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薄、思想观念陈旧不能胜任新课标课程的实施,因此,需加大力度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教师的专业需求作为导向,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深入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制定符合的培训模式和内容,使在职理论培训在农村中小学学校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文进荣.从历史的视角看西方义务教育的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5):93-94.

[2]张黎娜.贵州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合理配置研究[J].大学教育,2012(7):15-16.

[3]吴鹏.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

[4]杨军.探索深加工突破口推动宜昌大鲵产业可持续发展[J].渔业致富指南,2015(2):33-35

[5]冉贵生.贵州地区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民资,2010(2):16-18.

[6]铜仁市教育局http://www.tredu.cn/Item/5081.aspx

[7]韩作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26-28.

[8]邓艳红.贵州省铜仁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状况调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33(3):139-143.

[9]王希宁,王嘉毅.西部地区困难县“两基”攻坚阶段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开发研究,2007(1):85-87.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is to train the team of teachers with high quality,large quantity,strong ability,quickly updated knowledge,which can satisfy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ge,also ca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With Yinjiang autonomous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study acquired a lot of the latest data and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consult such as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the related personnel interview,clarified comprehensive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teacher in Yinjiang county through the contrast analysis,aiming a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al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Yinjiang county,and proposing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It has very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Yinjiang autonomous county.

Keywords:race region;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teachers disposition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0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研究课题《贵州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3ZC19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邬小学(1962,9-),男,贵州铜仁,铜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民族地区
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贵州农村各类型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析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