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生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现状及对策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2016-07-08关燮强陈紫珺何妙芳林彦羽曾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生组织需求服务质量

关燮强陈紫珺何妙芳林彦羽曾 恒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006;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浅析学生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现状及对策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关燮强1陈紫珺2何妙芳3林彦羽2曾恒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006;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学生组织来自学生,服务学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章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组织为例,参照差距模型原理,通过调研、分析整理出学生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重点在于解决学生组织外部学生及内部成员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学生组织;人才培养;服务质量;差距模型;需求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基本功能,其中核心是人才培养[1]。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组织来自学生,服务学生,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组织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信任,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学生组织、学生三者的良性互动。

本文从学生组织的角度出发,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组织2014~2015年度调研数据为依据,根据差距模型原理,整理出影响学生组织服务质量差距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缩短差距的相应对策,为学生组织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学生组织的定义和分类

学生组织的定义和分类方法较多,为方便展开分析,本文探讨的高校学生组织是由在校大学生为组成主体,以高校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服务目的,具体一定组织结构和长远组织目标的团体[2]。为了短期目标而组成的短期内会解散的学生组织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如为参加比赛而结成的队伍等。按照组织选择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学生组织归为学校选择型学生组织和学生选择型学生组织两大类[3]。学校选择型学生组织是校方为了自身管理需要而设立的,典型代表是团委学生会;学生选择型学生组织是学生依据自身需求自发成立的,典型代表是学生社团。

二、高校学生组织现状

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学生组织、学生三者的良性互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是我国重点本科院校,1995年由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而成,合并后对学生组织的管理也进一步改革,学生组织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20189人,校级和院级团委学生会共计18个,规模2397人,覆盖率11.99%;学生社团62个,规模9371人,覆盖率46.86%。

为对广外学生组织的现状进行了解,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我们进行了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的调研。出于对学生组织现状这一调研课题的选择以及对接触学生组织群体的考虑,我们选取卸任工作人员、在任管理层(部长、组织负责人)、非学生组织工作者(普通学生)三大类作为被调查对象,希望从内部了解学生组织的发展情况、从外部了解学生对学生组织的服务评价。其样本情况:派发纸质问卷1950份,回收问卷1675份,回收率85.90%,其中有效普通学生问卷1054份,卸任工作人员问卷362份,部长级问卷168份,有效率为94.57%;通过电话访谈及派发信息收集表的的形式收集学生组织负责人有效信息32位。

综合调研资料,当前广外学生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组织缺乏良好内部培训

影响内部工作人员对所在组织评价的因素,按相关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工作技能的提升、部门凝聚力、部门工作效率、与上级的关系、意见听取度、部门纪律性、社交能力的提升,而投入部门的时间与总评价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工作技能提升与总体评价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339937,说明内部成员最在意的是技能的提升,即个人成长。据受访的学生组织在任部长级人员和卸任工作人员的数据显示,42.67%的成员认为个人能力上升,在学生组织中得到锻炼成长,39.28%的成员表示自我提升效果一般,15.95%的成员认为不太能得到发展,2.10%的成员表示自身没有得到发展。通过对广外学生组织负责人的进一步深入访谈,归结出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内部培训的完备机制与动力,二是缺乏内部培训的专业能力和人才。

(二)学生组织未能切实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

针对学生组织外部的普通学生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活动次数、服务态度、活动质量、营造学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9614、0.292355、0.366836、0.457785,营造学风的相关度最高,学生更看重活动是否能够引领学习风尚,活动的质量、服务的态度都次之,活动的次数更是其间最不重要的因素。这表明相比活动次数的增加,活动质量的提高和学风引领作用的增强,更能提高学生对学生组织的评分。但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仅28.74%的学生对学生组织的服务感到满意,57.19%的学生表示一般,14.07%的学生认为学生组织未能发挥其育人功能。总言之,调研结果表明现阶段广外学生组织仍缺乏对学生真实需求的了解和思考,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外部满意度是评价学生组织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推及广外学生组织当下的人才培养效果,其服务水平没有达到外部学生期望也不足为奇。

三、学生组织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建立及分析

人才培养是高校学生组织的主要服务内容,可采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评估高校学生组织人才培养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是美国营销学家帕拉休拉曼(A.Parasuraman)和赞瑟姆(Valarie AZeithamal)等人在《服务质量的概念模式及其对未来研究的意义》一文中首次提出的[4],被认为是分析各类型组织服务质量的经典模型之一。本文根据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原理结合学生组织的特点建立学生组织对外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一)模型建立

图1 学生组织对外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根据学生组织对外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学生对学生组织的服务满意度来源于学生预期的服务质量(以下简称“服务预期”)与学生感知的服务质量(以下简称“服务感知”)之间的差距(差距5),服务感知相对于服务预期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根据帕拉休拉曼和赞瑟姆对服务质量的定义,我们得出学生组织对外服务质量的主要含义是:满足学生预期、提高学生实际感知服务的程度。因此,普通学生是评价学生组织对外服务质量的主体,调整学生希望得到服务的预期,加强学生组织对外服务的有效性传递是提高学生组织对外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学生组织对外服务质量差距成因分析

针对广外现有学生组织现况及学生的服务预期与感知之间不同的交错关系,以下简要分析几个差距的成因:

1.差距一:普通学生对服务的期望与学生干部对期望理解之间的差距。

差距成因:第一,学生干部缺乏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的意识或方法。第二,学生组织结构不够扁平,多层级汇报导致所收集的学生预期服务信息不精准。

2.差距二:学生组织对外服务标准与学生干部对期望理解之间的差距。

差距成因:第一,缺乏专业指导。第二,设计的服务标准没有以学生的期望为导向。

3.差距三:实际服务质量与服务标准之间的差距。

差距成因:第一,学生干部缺乏达标的知识技能。第二,缺乏有效指导。第三,过程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第四,学生干部对服务标准不理解或不认同,导致服务态度不认真。第五,学生组织流动性强,干部交接过程中大量经验和资料丢失。

4.差距四:实际服务质量与学生组织对外沟通的差距。

差距成因:第一,各职能部门对外沟通交流相互独立,缺乏整体宣传计划。第二,过度宣传,过分提高学生的期望。

5.差距五:学生的服务期望和学生的服务感知之间的差距。

差距成因:差距五是前四种差距的综合体现,其大小取决于前几种差距的情况。

(三)实证研究

根据模型,研究提出4个假设,假设前4个差距与差距5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过方差分析,显著度ANOVA表中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等于0.5,表明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表1 差距间Anovab表

通过回归分析,四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等于0.5,且β值大于0,表明4个差距分别与第5个差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个变量的VIF值不大于10,则表明4个差距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关系。回归关系的强度由R2值(0.793)来评估,它说明差距5的大小有79.3%取决于前4个差距的大小。

表2 差距间回归分析系数表

由实证研究可得,差距5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前4种差距的大小。再根据回归分析的β值可得出前4个差距分别对差距5的影响程度,β值越大,表明影响程度越大。

1.按照对差距5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前4个差距,依次为差距1、差距2、差距3和差距4。实际意义为,对学生服务感知与服务期望的差距大小,学生的服务预期与学生干部所理解的学生预期的差距大小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学生组织对外服务标准与学生干部所理解的学生期望的差距,再次是实际服务质量与服务标准之间的差距,影响程度最小的是实际服务质量与学生组织对外沟通的差距。

2.差距1和差距2对差距5的贡献最大,表明学生预期的服务质量与学生干部的理解差距、学生干部的理解与服务标准的差距对学生服务感知与服务期望的差距影响最大,即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而差距1和2都包含学生干部的理解这一因素,表明学生干部的理解对学生组织对外服务的服务质量起重要作用。

综合以上5个服务质量差距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针对外部学生感受的差距或是学生组织内部成员理解的偏差,良好的内部培训与有效的教育传达是提高学生组织服务质量的重要关键。因此,学生干部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学生组织进一步发挥其人才培养功能的建议

高校学生组织作为大学课堂的延伸及拓展,肩负着培养具有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批判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因而人才培养一直是各高校学生组织工作的关注要点。综合以上对高校学生组织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人才培养可从内部和外部参与人员两大方面入手:

(一)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组织发展能力

1.关注组织内部成员,成员的成长带动组织的发展

学生组织提供的服务有助于高校学生增加见识和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组织内部成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经历和体验,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及学生组织干部都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组织内部成员。学生加入学生组织时抱有诸如提升自身能力、扩大社交圈等等的期望,如果学生组织的内部培训、交流等活动无法满足内部成员的期望,就容易造成成员的流失,弱化学生组织人才培养的能力。学生组织要对自身有较高的期许和要求,鼓励内部成员锐意创新、寻求突破,帮助内部成员成长成才,而新成员成为干部后又可以更好地帮助又一批新人成长,形成良性的循环。

2.骨干培训与内部传承相结合,培养学生组织领军新人才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的领导核心,是学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的桥梁纽带,其工作的开展,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质量,影响学生工作的落实[5],因而对学生组织骨干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组织管理层的培养可通过学生干部工作指导讲座,新老学生干部经验分享会,干部指导中心进行综合指导,引导学生干部形成目标指向性与行为自觉性的统一。对于新晋人才的培养,应该关注学生组织的群体意识,即成员间的归属感,这种凝聚力功能来源于使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关心集体的组织精神。而作为校园精神的代表,归属感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认可的一种价值观,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对师生具有绝对的凝聚力和超强的感召力[6],所以在内部传承上,需要注重学生组织内部文化的建设、新老干部工作的交接以及学生新晋干部培训等等方面。

3.外部考核机制与自我监督相结合,形成自律自觉新风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那么学生组织内部就会呈现一盘散沙,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导致工作效率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将会成为学生组织建设路上的绊脚石,因此目前亟待建立健全对学生干部的监督机制。学生干部监督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其学习、工作等方面的监督。在学习方面,必须明确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而作为学生干部更加应该在学习上做好榜样示范,所以对学生干部的成绩考核和纪律考勤等方面要给予一定重视。每一学期末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学习考核,对于学习风气较差,经常旷课的学生干部要给予警告,如屡教不改者,可以给予处分并除去其干部身份。在工作方面,要定期检查学生干部的工作落实情况,从而掌握学生干部的工作状态,在发现干部有懈怠情绪时要予以思想指导。学生组织也应当严肃要求自己,组织内部应当形成上下级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局面,摒弃懒散、松懈的坏风气。学生组织内部学习进取、自律自觉的氛围,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4.校园性指导与社会化引导相结合,掀开互利共赢新篇章

社会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多元化时期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主潮[7]。为保证高校学生组织与时俱进、服务优良,学校应当委派专业教师对其进行工作指导,导师制的存在不仅可以增强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还能为学生组织的工作提供技术上、专业上的指导,从而为学生干部的专业素质能力、实际管理能力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多样化、校园社会化需求的不断加大,校园的力量早已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它的运作是需要依靠社会完成的,通过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进入校园进行交流分享、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广泛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8]。推动学生组织走向社会,扩大学生组织的视野,有助于学生组织了解自身状况并正确制定自身发展规划,接受来自社会先进的经验和专业指导,进而有利于高校培育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把握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组织服务质量

1.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意识,奠定学生组织工作基础

学校选择型学生组织工作的开展大多以管理、规范学生工作为主。随着学生组织发展的日益完善和新时期高校建设的需求,学生组织正朝着“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方向转化,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意识,是开展学生组织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这一理念,才能在日常工作及活动开展中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需”。而对于学生选择型学生组织来说,服务好每一个参与进来的学生是组织的存续基础,了解、满足、引导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大部分学生社团既有的目标。

2.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确立学生组织服务新方向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发展,社会竞争越发激烈,综合能力的大小在社会竞争中显得格外重要,因而当代大学生早已不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汲取,更多地倾向于对自我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圈的扩展等方面。学生参与组织活动大多也以发展自我、娱乐身心为目的,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活动服务的期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还能提高学生组织的服务质量。把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应深入学生群体,通过线上投票及线下采访、问卷调查等渠道进行多方位了解,切实以学生的需求为准开展工作。

3.创建网络沟通宣传平台,更新组织活动新动态

学生组织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沟通协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高校统一的学生组织平台不仅可以落实学校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扩大学生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活动影响力,还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组织的工作并从中选择参与符合自身需求的活动。通过该网络调查平台,还能实时跟进学生需求的变动,对工作方向进行调整,满足学生的现时需要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体来说,高校学生组织的人才培养需要高校、学生、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组织不断注入新活力,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钢.大学理念与大学功能再思考[J].高教论坛,2007(4).

[2]郭强.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与变革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5.

[3]周湘林.试析我国高校学生自治权的现状及其保障——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9(5).

[4]Valarie A, Zeithaml L, Berry L, ParasuramanP. Delivering Quality Service:Balanc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M].New York: Free Press,1985.

[5]徐正兴袁若瑜.论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五大要素[J].文教料,2009(12).

[6]王梅.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新西部,2012(6).

[7]刘鑫渝,高伟.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机制对比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8]王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1-0030-05

收稿日期:2015 - 12 - 15

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1846063)

作者简介:关燮强(1994-),男,广东江门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

通讯作者:曾恒(1988-),女,江西赣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学生组织需求服务质量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自发性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组织中“家”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于一校两区办学模式下的高校与学生组织的双向互动机制探究
技工院校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倾听患者心声 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