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
——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2016-07-08海南省海口市第九中学高元青
□海南省海口市第九中学 高元青
学教
——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海南省海口市第九中学高元青
一﹑在学习中完善,提高专业素养
教育活动旨在教人为善,教人做人。教师为人师表,需要立言立教,重塑人格和学识魅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以唤醒和感召学生的心灵。正如当代中国作家梁衡在其散文集里所说的:“能工作时就工作,不能工作时就写作。二者皆不能,读书、积累、思索”。在教学之余,搁笔之闲暇时,做多样化的学习者,读书、积累、思索,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充实丰富自己,提高学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阅读哪些书?怎样多样化地读书学习?因为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不可能给我过多的读书时间,所以必须学以致用,也就是学以致教。《专业标准》明确“专业知识”维度分解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方向。
1.阅读理论书籍和浏览专业书刊。阅读理论书籍,用“swot”的分析法去读,读出教育教学理论的优势、劣势、机会(可操作的环境)、威胁(解构理论的因素)。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通过“swot”的分析法获取理论方法知识和技术,熟悉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方法上有法可依,因课施法,游刃有余。理论书籍如美国版《教学模式》、北大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北师大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生本教学研究》和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清华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东北师大版《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地理》、《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等。
浏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和《班主任》等期刊,有利于及时学习国内地理教研新成果,关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密切关心地理活动信息。其中,《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侧重提供理论方法,《地理教学》侧重理论方法的实践运用。
阅读闲书,向地理学者型靠拢。比如阅读《徐霞客游记》。游记内容丰富,具有地理学、文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的价值。读游记可谓一举两得。它不但教给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地貌地质的方法,而且组织运用优美的文字表达旅游生活的感受,从中学会用散文笔法展示敏锐的观察与栩栩如生的描述及深刻的洞见。
2.利用网络,借助微博、微信和QQ空间展示观点,传递资源,虚心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不放过学习的机会。
打开山东省青岛名师郭成强的QQ空间,里面有地理日志千余篇。阅读这些日志,让我受益匪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郭老师给人一个地理人的形象,生活处处皆地理,随手拈来是地理。他不但善于发现地理美,而且擅长表现地理美。郭老师的地理日志题材分三类:
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鲜活,处理信息技术和地理课程整合的技巧娴熟且别出心裁,传递着他独特的地理观点和鲜明立场,如《教学匠心十五篇》。
地理游记,从地理视角观察描述地理时空分布和变化,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其成因。郭老师立志做一个为孩子讲地理故事的人,他认为山水是写在天地间的文章,脚下的地理是活的。其在地理游记中述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生动活泼,处处都有他细致的观察和不一样地理感受发现,甚至本着对科学负责任的态度,认真从地理学上指出地方地理介绍的谬误,如《为你行走七十二篇》。
时事生活文章,从地理角度透视社会热点的地理背景,剖析其隐含的地理原理。如《到中国区造个马桶盖》,详细用地理学说明日本为何进行产业转移。
3.行走千山万水,活用地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走活用地理,这个做法,我深受青岛郭老师的影响,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自己观察、描述和探究,收获身临其境的地理感受和发现,陶冶情操;同时有助于活化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行走岛内,寻求乡土元素地理,让课堂丰满鲜活;行走中国疆域,欣赏区域地理特色。
漫步古都北京和西安的古建筑群,恍然穿越千百年。北京故宫依五行布局,暗合“天人合一”的默契。兵马俑枕戈待旦,挥剑千年不息,历史在威武雄壮的刀光剑影中翻了一页又一页……
4.培训研修共举,观摩交流同行。培训研修共举,参加各级培训,结合自主研修,边学边教,现炒现卖,不失为迅速有效提升专业水平的捷径。
“远程国培计划”网络培训,听课做作业修学分,学思共举。“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聆听各位专家的教改见解和主张,我像贫瘠的土地般贪婪地吮吸着阳光雨露。通过完成作业提高教学个性理解,学会反思。专家点拨,茅塞顿开。专家设立的开放式网络教学热点交流平台,学员与专家共享经验,求同存异,论辩精彩纷呈。“国培”科学的培训,让我受益良多,提高了专业学识。
观摩交流同行。观摩听课,我以一位批评者的角色去鉴赏。同城观摩,因理念方法相近,发现自己之短,扬长避短。异地观摩,因理念方法新异,发现自己之陋,横植出新。交流切磋,参加各级观摩比赛教学,展示自己的能力。同场竞技,高下立判,得失寸心,一切尽在过程中。经过竞技教学比赛,可以让人的教学心理、见识和能力踏上新台阶。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做多样化的学习者,读书、积累、思索。生活处处皆地理,随手拈来即地理,浑身上下是地理。就这样,我通过学习充实和完善了知能结构,提高了专业素养。
二、在教研中成长,提升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能力,《专业标准》规定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领域。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常态存在着“教学归教学,教研归教研,各归其位”,颇似“恺撒归恺撒,上帝归上帝”的意趣。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上。”在教研中完成教学。做教研要用诚恳的心表现自己的个性,谋求独立的教学理解。我的地理教学立足于校本教研,把教学教研统一为一体,把地理教学课堂变成教研课堂,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研中迅速成长。
“翻转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研活动主题。
我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三学两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运用“对位”相成方法,建构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如图——
支持地理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有三要素——
1.意义课堂学案;
2.多媒体信息技术;
3.小先生“一拖N”学习模式。
由于我坚持把地理教学课堂变成教研课堂,坚持校本教研,坚持在教研中完成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经验共享合作共赢,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我在教学方面突出表现,2010年我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湘版地理教材课改实验区首届课堂教学大赛录像课荣获一等奖,2012年荣获海口市中学地理教学大赛一等奖,2012年被授予为海口市首届“教学能手”,2012年被授予为海南省第二届“教坛新秀”,2013年被评为2013-2017年海口市骨干教学教师。
三、在写作中升华,绽放创新精神
之所以教书匠遍地开花,原因是缺失一颗教育家写作之心。没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解,就没有创新,提升教学能力自然迟缓。论文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变成创新前行路上永远的伤痛。谢有顺教授说:“事实、经验和细节之上,贯彻着作家的精神发现和心灵看法,这就是散文最重要的两个维度。”作家如是写,教育教学论文亦如是。因此,我在把地理课堂变成教研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和反思,提炼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我写教育教学论文,题材如下——
1.教学反思。我的写作从课后评价开始,以批评者的视角鉴赏得失;从简短的“豆腐块”开始,写自己的教学发现和理解,有意识积累成篇。有了足够的素材,生成了看法,就参考模仿《地理教学》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移植练笔,直到独立创意写作。
我在2010年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整理课堂教学心得写的论文《图导三步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荣获海口市第四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二等奖。2011年再次总结教学案例写的论文《追求灵动自主的生态课堂——以季风气候为例探究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整合》荣获海口市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二等奖。
2.教研课题。2010年我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了由海南中学陈运香校长主持的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开发》,负责地理课堂教学实验。课题研究于2013年底验收完成。在此期间,我撰写的《“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实践》先后荣获2011年度海口市和海南省地理学科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地理课堂学科小先生“一拖N”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先后荣获2013年度海口市和海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3.班主任工作。2009年,我开始担任一年级跟班班主任,直到学生毕业。担任班主任期间,本着和谐思想,我着重营造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理念由学生共同讨论制定认同。让学生学会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师生共同建设同班一家亲的氛围:“因你,我更有力量”。有了共同的理念,学生互相关怀、支持和帮助,使每个人的尊严、能力和特色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
2011年我总结体会写成《浅谈和谐班集体建设》荣获2011年海口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海南省综合类学科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
写教结合,能促进提高综合素质,把经验升华到理论层次,由此超越自己,走向创新。把“学教”做好了,与教育家的灵魂同行的梦想就不远了。我相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在学习中完善,在教研中成长,在写作中升华。”始终贯彻在“学教”的专业发展路上,不断超越自己,美丽的创新之花,将在坚持中一路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