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兵团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调研报告

2016-07-08袁敏芳兵团党校经管教研部副教授新疆五家渠831300

新疆农垦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团场供给

袁敏芳(兵团党校经管教研部副教授,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关于兵团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调研报告

袁敏芳
(兵团党校经管教研部副教授,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当前兵团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现状,结果发现,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尚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有效宣传与管理;基层文化人才严重缺乏等现实问题。因此,要通过转变观念、提高意识;逐步完善服务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城乡规划,协调城乡发展等具体方式来促进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关键词]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公共文化产品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包括公共文化设施、产品、资源和服务等制度和系统总和[1],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力[2]。重视和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兵团贯彻落实党中央文化治疆方略的具体表现,是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各族职工群众文化素养和生活幸福感不可或缺的举措。从兵团的实际来看,兵团团场公共文化产品是由兵团、师、团提供的,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保障了师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兵团团场公共文化产品具体包括:(1)公共文化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文化设施。(2)公共文化产品。包括电视节目、电影、农业书籍、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3)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政策宣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的宣传与教育、农牧业先进技术推广等。

在向南发展加强兵团南疆师团力量新形势下,重视和优化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注重提高团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丰富活跃各族团场职工群众的文体活动,提高面向基层职工群众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是兵团在南疆打造兵团传播中华文化高地的重要举措,也是弘扬和传承兵团文化抵制敌对国家的文化渗透的重要内容。第三师作为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最多的师,为更好地了解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情况,课题以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为研究重点,2015年5月23日—29日课题组对第三师下属部分团场(41团、42团、44团、45团、50团、51团、53团等)的文化建设及职工文化生活展开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有效问卷301份,其中,少数民族职工群众问卷40份;有效率达88.53%。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7.4%,女性占42.6%;年龄集中在20-60岁之间;其中:56.4%为共产党员,3.28%为共青团员,40.32%为群众;从职业构成看,农工56.63%,工人7.83%,学生2.24%,经商人员2.31%,专业技术人员(含教师、医生)4.86%,服务业人员4.26%,党政机关干部8.78%,企事业单位干部3.28%,待业或无业人员3.23%,退休工人或干部5.52%,其他职业1.06%。

一、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分析

(一)团场职工文化生活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第三师各族团场职工群众业余时间的休闲活动方式比较单一,看电视是最主要的休闲活动方式,占82.36%;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家庭的普及应用,上网已成为了各族职工群众位居第二的休闲娱乐活动,占53%;看书读报占28.46%。选择听广播、串门聊天不超过20%,跳舞、唱歌、健身等休闲娱乐方式达到37%,其中多为20-35岁年龄段,选择看电影、观看文艺演出、参加文化科技培训及其他休闲活动方式的为数不多。令人可喜的是,由于近几年来第三师各团场对打麻将、扑克等带有赌博性质活动严格管理,打麻将、扑克作为娱乐方式在团场连队占比不到10%

调查对象中,仅有9.26%经常参加文化娱乐活动,49.69%偶尔参加,27.38%表示视情况而定,13.67%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任何文化娱乐活动。不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原因有42.58%的人选择了不感兴趣,其余不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原因依次为:文化活动种类太少,内容太陈旧且更新缓慢、文化活动的管理者服务态度不好,文化场馆管理混乱、认为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认为自身文化素质修养不够,去了也白去和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团场各族职工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消费意愿调查显示:愿意花费收入的3%以下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占调研对象的40%,花费收入的3%-8%用于文化娱乐消费占32.25%,花费收入的8% -15%的占21.55%,花费收入的15%以上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消费占6.2%,因此,大多数职工群众乐意消费文化娱乐活动,而对文化娱乐活动感兴趣却不愿意参加,主要原因是当前团场提供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各族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比如,在调研中,在20-35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对跳广场舞已不感兴趣,广场舞是50岁及其以上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20-35这个年龄段女性对有更高艺术标准的各种舞蹈有强烈的兴趣,但团场既无场所,也无专业指导老师;随着“双五千”计划的推进,团场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有的大学生对朗诵、创意制作和体育活动等需求旺盛,目前多数团场尚不能提供这些基本文化活动。因此,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来看,单一的娱乐活动形式和陈旧的活动内容已经成为各族职工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从各族职工群众在对文化知识获得兴趣看,兴趣度大小依次为:农业科技生产技能类和经济管理类、法治法律类、政治历史类、文化教育类、旅游交通类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类、艺术与摄影、中外文名著及其他文化知识等,这也反映第三师团场经济发展中,农业仍是职工群众收入主要来源,通过阅读并掌握农业及其管理知识,以此提高生产技能,从而促成收入增加,是职工群众普遍的文化需求。在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职工群众对法律知识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关于“希望增加哪些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有近82%的被调查者希望增加体育活动场所、设施等。

(二)团场公共文化建设情况

目前,团场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有文化广场、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小区周边的免费休闲场所、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室)和连队书屋等,个别团场还拥有了体育健身场馆、团史展览馆、少年宫等,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为职工群众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娱乐场所。

表1 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 单位:%

第三师团场举办了各种公共文化活动,对这些公共文化活动的调查如表1所示,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活动多种多样,其中广场文化活动、节日庆祝活动卓有成效,分析原因,重要的一个方面是2010年以来团场城镇化发展迅速,团场文化广场纷纷建立,为团场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提供了基本文化设施保障;兵团开展“访惠聚”活动,对团场公共文化活动有明显促进,被调研者普遍反映拔河、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明显增加,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不过,在文化活动举办频率上不够,同时,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还比较薄弱,各项文化活动都有群众反映不清楚。

(三)团场公共文化活动满意度

第三师团场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调查中,如表2所示,由于多数职工群众对活动内容及形式不了解,或者没有参加过这些文化活动,因此无法对这些活动给出评判,其中以送书下乡活动为最。近年来,三师广泛开展了“连队农家书屋”活动,截至2013年上半年,第三师已建成连队、社区农家书屋292个,占兵团第三师连队(社区)总数的96%,从目前来看,宣传基本到位,团场的职工群众基本知道有农家书屋,但连队农家书屋利用率比较低,甚至形同摆设,社区书屋利用率逐渐提高,连队、社区书屋“送的书”与各族职工群众“要看的书”之间矛盾也渐已显现。在表2列出的公共文化活动中,有21.5%的职工群众对科普(人文)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表示不清楚,其他活动知晓度较高。另外,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活动整体满意度较低,现有的文化活动当中只有广场文化和节日庆祝活动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超过60%。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团场公共文化活动大多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及作品。

通过对第三师部分团场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质量,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设施的管理维护和组织管理人员素质的满意度调查,除了公共文化设施数量这一环节满意度较高,在公共文化设施种类、质量、公共文化活动内容、设施管理及维护和组织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不高,满意度均未超过40%,特别是设施管理及维护和组织管理人员素质这两项满意度不及30%。

二、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足

第三师有15个农牧团场,195个连队,目前还有部分农牧团场没有文化广场,尽管15个农牧团场都建立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但有12个团场都和办公楼合建,175个连队的综合文化活动站和连队办公室合建,虽强化了办公的功能,但弱化了文化活动的功能,未发挥文化活动中心应有的作用。现有的文化场馆中,很多处于“三无”状态(无经费、无人员、无设备)。已建成的团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由于缺乏后续资金保障,内部图书音像资料、文体活动器材等购置十分不足,特别是适合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公共文化产品极为缺乏。第三师是兵团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比例最高的师,而少数民族职工群众需要语言、文字的文化服务产品,如维语报刊杂志、维语广播电视节目、维语电影电视剧的译制等非常缺乏。

表2 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活动满意度调查表 单位:%

表3 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服务环节满意度调查表 单位:%

(二)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团场公共文化产品基本是“自上而下”供给模式,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对职工群众吸引力不强。书屋里的书籍报纸更新缓慢、种类不全,很多早已过时;电影放映新片少、大片少;文艺节目质量不高、缺少精品,还有些活动就是走形式,有数量、没质量,职工参与度低,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三)缺乏有效宣传

据了解,近年来,为满足团场连队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师在基层积极开展文化工作,加大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修建了许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举办了众多公共文化活动。不过,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职工群众对本团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并不了解或很少参与,一些文化设施因此成为摆设,参加文化活动的职工群众不多,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效率低下。分析该问题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没有对举办的文化活动或开放文化场馆进行有效的宣传,文化活动在小范围举行,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文化活动场馆。

(四)缺乏有效管理

没有专人对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进行管理,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也缺少必要的监管。除个别较大团场有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外,绝大多数团场没有配备专职的宣传文化干事,兼职宣传文化干事只能应付日常工作,文化工作流于形式。另外,由于缺乏合理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的评价管理体系,不仅降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效能,一些组织管理人员对工作敷衍懈怠,职工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五)基层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团场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缺少专业性的人才,这已经成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广大职工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对公共文化活动设施、活动内容、种类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而团场文化工作人员缺编无经费,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文化人才流失;文化工作者素质普遍不高,又缺乏必要的培训,这都影响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效能。部分领导在文化发展中更多注重硬件建设,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上,重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团场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上投入甚少,团场连队缺乏文化带头人。

三、加强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体的具体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纠正“重经济、轻文化”的落后观念,改变兵团团场公共文化产品“重形式、轻成效”的供给现状。充分认识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团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是团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兵团文化、兵团精神的重要手段,不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兵团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要等量齐观,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通过向各族干部职工提高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提高职工生活幸福指数,营造舒心便利的生活环境,为团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提供公共文化产品需要公共文化设施作为重要平台,而提供有效公共文化产品的基础环节是设施网络建设[3]。根据团场发展趋势和常住人口变化,以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改善文化民生为主题,以团场连队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建设。一方面,以推动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加快团场图书馆、文化馆(站)建设。根据三师团场增长速度及相应标准,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规划建设团场图书馆、文化馆(站)。实施“团场、连队公共文化服务达标计划”,按照图木舒克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现各团场有图书馆、文化馆,并逐步达到相应的标准,团场既有文化馆又有综合文化站的,可将其合并为文化馆或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加快团场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网络建设,与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加快连队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连队现有图书室、文化站基础上,整合资源,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文体活动、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不断加大文化经费投入,保障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社区各类文化活动室、广场及活动设施等基本服务项目健全。

(三)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在团场建设文化综合活动中心、团史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工作,探索连队“农家书屋”与“社区书屋”相互补充的模式。二是在有条件的团场以行政引导、市场运作方式筹措专项资金推进数字影院建设工作。三是软件上抓精品生产。打造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运用兵团丰厚的屯垦文化资源,梳理聚焦红色文化、军队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等的内涵,每个团场都打造出一个具有团场特色的文化品牌。

(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首先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用好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推进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团史馆等免费开放工作。其次建立各族职工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最后加强团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双向互动功能,为便民服务提供窗口和平台。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加快推进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五)扩大资金来源,合理配置经费

扩大资金来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国家将从实施新疆文化建设“春雨工程”、实施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新疆文化市场监管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三方面着力支援新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借此机遇第三师图木舒克应努力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争取国家的财政拨款。(2)充分了解和重视团场的文化建设,师市把文化投入作为重点列入政府年度预算,增加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投入。(3)利用好广东东莞市对口支援建的机遇,促进东莞市对第三师图木舒克及各团场的文化援建工作,并争取其他省市的资金支持。(4)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为团场文化事业捐款,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六)统筹城乡规划,协调城乡发展

彻底扭转第三师团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落后局面,必须改革现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制,使图木舒克市与团场协调发展。将统筹图木舒克市与团场文化发展理念贯穿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个方面,在政策、投入、人才和技术等优先考虑团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应考虑团场及连队实际情况,加大团场和连队文化基础设施、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扶贫”力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师、团、连联动机制,带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以师市文化场馆及服务为龙头,以团场文化场馆及服务为节点,贯通师市、团场、连队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加大对团场、连队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推进以体现团场所在垦区特色为主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涉农节目制作和军垦文化、丝绸之路等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及文化活动。统筹推进团场、连队广播电视用户接收设备配备工作,鼓励建设团场、连队广播电视维修服务网点。

参考文献

[1]刘淑兰,郑逸芳,韦娜.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5-47.

[2]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六个特性[J].人民论坛,2011,(10):38-39.

[3]陈立旭.从传统“文化事业”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浙江重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的过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11):5-15.

(责任编辑:胡宜挺)

[作者简介]袁敏芳(1972-),女,新疆石河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管理、文化产业、兵团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团场供给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新疆兵团10个团场退出贫困团场序列
发力供给侧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团场女人
团场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