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资与交易动机视角下的商业信用研究
——一个研究综述

2016-02-27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新疆农垦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商业信用市场竞争

袁 玲(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融资与交易动机视角下的商业信用研究
——一个研究综述

袁 玲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商业信用是商品购销过程中供应商提供给买家客户的一种延期付款的信用。文章基于微观基础理论,从融资动机的角度对商业信用的使用及从交易动机的角度对商业信用的提供,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简单梳理,并为后续研究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市场竞争

商业信用是商品购销过程中供应商提供给买家客户的一种延期付款的信用。从提供者的角度来说,以赊销的形式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在增加产品销售、降低库存的同时承担客户对其资金的占用及违约成本、收账成本等相关成本,实质是在对提供商业信用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参与市场竞争;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通过获取供应商让渡的流动性,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增加投资和产出,提高市场竞争地位。

对商业信用的研究肇始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质疑,研究发现,货币紧缩阶段大企业通过对小规模企业提供信用支持,使得小规模企业对由货币政策变化所引起的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变小了[1],即商业信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对商业信用的透彻理解还需要了解商业信用产生的动机、提供或接受商业信用的成本与收益、使用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等微观基础理论。微观基础的后续研究主要围绕着两条主要线索展开,第一条线索是从融资动机的角度对商业信用的使用提供解释,第二条线索是从交易动机的角度来解释商业信用产生的原因。

一、融资视角的商业信用研究

有关商业信用融资方面的研究,一类是关注商业信用融资动机产生的内在原因,另一类是关注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因素。

(一)商业信用的替代融资作用

银行与客户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银行无法有效鉴别客户,抬高贷款价格则会带来客户的逆向选择行为。由此,信息不对称及客户有限责任导致了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某些企业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成本也难以获得融资,信贷市场出现供求失衡的低效率[2][3]。大型企业因财务制度较为健全、信息披露较为完善及用作可担保抵押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较多等财务优势,获得银行信用的概率较大,而不具备上述财务优势的中小企业往往会通过向供应商延期付款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获得更多资金的企业能够将资源转移给那些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实现资源的再分配,商业信用成为融资约束企业替代银行贷款获取资金的一种渠道[4]。而且,供应商提供商业信用较银行提供信用具有信息获取、对客户的控制力、财产挽回等比较优势,因而,其不能完全被银行信用替代[4]。

在实证研究方面,Petersen和Rajan采用美国企业样本的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接受了较多的商业信用,而外部融资约束较低的大型企业则提供了较多的商业信用[3]。Mo1ina 和Preve划分公司类型后发现规模较小、市场地位较弱的美国上市公司接受的商业信用明显较多,尤其当财务状况恶化时,商业信用的使用比例会增加[5]。基于日本企业的数据,Sterken和Tokutsu发现获得银行贷款较少的中小企业从大客户那里获得了更多的商业信用。学者们还发现对于正规信贷市场欠发达的国家,商业信用的获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充当金融中介机构的公司作为银行替代品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延长信贷(将所获得的银行信用通过提供商业信用)给在正规信贷市场受到信贷配给的公司,从而缓解了该类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6]。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商业信用的替代融资理论[7-9]。

(二)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商业信用融资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之一是探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两者间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获取银行信用困难的企业对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依赖程度较高,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10-13]及金融危机期间(Love et a1.,2007)[13]均是如此。另一种观点支持两者间的的互补关系,供应商较银行具有信息获取、对客户的控制力、财产挽回等比较优势,其提供的商业信用能够作为银行信贷决策的参考信号,获得较多商业信用的企业也获取了较高的银行信用[14][15]。

作为一种体制循环外的非正式融资方式,受相关法律的约束较小,因而企业的经营年限、盈利能力等自身的微观因素是授信企业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成立时间越长,供求双方在业务合作中建立的信任关系越稳固,因而有利于商业信用的获取[16]。供应商具有信息优势,企业盈利能力强,供应商对其持续经营越有信心,通常会允许其保持较高的商业信用水平[4][17]。企业规模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有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可供抵押与担保的财产越多,解决困境的方法也越多,容易获取商业信用融资[17][18];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和股票市场融资,对商业信用融资的需求较低[19]。成长性高低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特征之一,Cunat认为企业的成长性与其获取的商业信用融资呈“U”形关系,当企业的成长性强时,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有限,企业只能依靠商业信用融资;当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时,为应付冲击,也只能依赖商业信用融资;而位于“U”形中间低成长性企业,资金需求低或购买中间产品较少,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也较少[20]。

我国学者从企业产权性质等微观因素、市场竞争力中观因素及市场化环境宏观因素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国有企业的政府隐性担保,相比民营企业其获得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21][22];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增加商业信用融资[23];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与其市场地位或相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正相关[24][25]。在市场化环境方面,曹向和匡小平的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商业信用的获取[22]。

同时,我国学者从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规模效率[26]、对企业成长的正面影响[27]、促进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投资支出的增加[28]等方面研究了商业信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杨勇、黄曼丽和宋敏还发现了商业信用融资较银行贷款在CEO强制更换方面有更强的治理效应[29]。

二、交易动机视角的商业信用提供研究

与将商业信用作为融资来源的研究视角不同,有文献探讨了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原因。Ferris、Long,Ma1itz和Ravid以及Ni1sen认为公司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提供商业信用[30][31][11]。Cunat、Wi1ner发现因为供应商长期关注客户尤其是主要客户的生存,在客户面临临时性的流动性问题时,供应商会提供商业信用[20][32]。同时,相较于银行而言,供应商在提供商业信用给资金紧绌的买家时,其更具有信息、控制和执行的优势。因此,可以使用商业信用将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所获得的银行信贷再分配给融资约束公司[33][34][2][20]。

近期的理论研究开始强调商业信用的竞争性作用。通过给予潜在的客户以较宽松的付款条件,即事实上的价格歧视,及通过给予客户无需先行付款的测试产品的机会(间接的质量保险),商业信用可以作为一种竞争工具为供应商所用[33]。既然提供商业信用可以作为一种竞争手段,那么,公司所在的市场结构无疑会对商业信用的提供产生影响。关于产品市场竞争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有两种相反的结论。Petersen等认为规模较大、有较强市场势力的供应商提供了更多的商业信用[4],原因在于较强的市场势力给予了供应商一种非正规机制以执行信用合同的还款,即通过威胁切断供应未来的信用和商品来强制客户支付[35][20]。另一种观点认为,竞争将增加供应商提供商业信用的意愿,因为供应商不提供商业信用,客户可以威胁选择其他供应商[6]。商业信用的买方市场理论[36]验证了此观点,在供应商利润中占大比例的客户会得到更多的商业信用,或者可以理解为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时,会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36-38]。

近些年,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商业信用提供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些经验证据。如商业信用提供与资产规模[39][40]、商业信用提供与资产总额和存续时间、存货水平等企业特征的关系[41],以及从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再分配理论的视角所发现的银行贷款融资与商业信用提供之间的依存关系[42]。徐晓萍等、余明桂和潘红波、曹向和刘俊等的经验研究均证明了商业信用供给的竞争性假说理论[43][44]。基于我国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等特殊的制度背景,余明桂和潘红波[44]、胡泽和夏新平等[45]发现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加强烈地以提供商业信用作为市场竞争手段,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这种作用的发挥。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依然有较强的意愿将商业信用提供作为一种竞争手段[45]。而郑立东和程小可研究了市场竞争地位对商业信用条款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竞争地位越高,其向下游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回收期越短[46];在宏观经济发展处于上行通道之时,无论行业集中度如何,竞争地位较高的企业均能显著缩短其提供商业信用的回收期。亦有学者研究了商业信用供给的经济后果,发现商业信用供给通过增加客户粘性、传递产品质量信息、减少产品需求波动、增加竞争性等途径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47]。

总之,国内外现有文献表明,作为一种竞争工具,一些规模较小或融资约束的公司比规模大、没有受到融资约束的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商业信用(如McMi11an和Woodruff对越南公司的研究、Marotta对意大利公司的研究)[47][48],但是缺乏市场竞争对交易成本不同的商业信用供给模式(采用应收账款抑或采用应收票据)影响的研究,而市场结构与竞争对商业信用供给模式的影响也缺乏更多的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系统研究,如关于企业特征(融资约束、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特征(金融发展、法制环境的地区性差异)是否影响供应商商业信用供给模式的选择,这无疑给后续研究留下了空间。

参考文献

[1]Me1tzer A Z.Mercanti1e credit,monetary Po1icy,and Size of Firm[J].The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1960,(42):429-437.

[2]Biais B,Go11ier C.Trade credit and credit rationing [J].The Review of Financia1 Studies,1997,10(4):903-937.

[3]Danie1son M G,Scott J A.Additiona1 evidence on the use of trade credit by sma11 firms:the ro1e of trade credit discounts[D].Mimeo,Fox Schoo1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TemP1e University,2000.

[4]Petersen M.,Rajan R.Trade credit:theories and evidence[J].Review of Financia1 Studies,1997,10(3):661-691

[5]MoIina C A,Preve L A. An emPirica1 ana1ysis of the effect of financia1 distress on trade credit[J]. Financia1 Management,2012,41(1):187-205.

[6]Fisman R,Raturi M. Does comPetition encourage credit Provision?Evidence from African trade credit re1ationshiP[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4,86 (1):345-352.

[7]Ge Y,Qiu,J.Financia1 deve1oPment,bank discrimination and trade credit[J].Journa1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7,(31),513-530.

[8]王彦超,林斌.金融中介、非正规金融与现金价值[J].金融研究,2008,(3):177-199.

[9]张杰,刘元春,翟福昕,芦哲.银行歧视、商业信用与企业发展[J].世界经济,2013,(9):94-126.

[10]Schwartz R A. An economic mode1 of trade credit [J].Journa1 of Financia1 and Quantitative Ana1ysis,1974,(9):643-657.

[11]Ni1sen J H. Trade credit and the bank 1ending channe1[J].Journa1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2002,34(1):226-253.

[12]Mateut S,Bougheas S,Mizen P. Trade credit,bank 1ending and monetary Po1icy transmiss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50(3):603-629.

[13]Love I,Preve LA,Sarria-A11ende V. Trade credit and bankcredit:evidencefromrecentfinancia1crises[J].Journa1of Financia1 Economics,2007,83(2):453-469.

[14]Cook L. Trade credit and bank finance:financing sma11 firms in Russia[J].Journa1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9,(14):493-518.

[15]李斌,江伟.金融中介与商业信用:替代还是互补——基于中国地区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1):26-31.

[16]Fisman R,Raturi M. Does comPetition encourage credit Provision?evidence from African trade credit re1ationshiP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4,(86):345-352.

[17]Bougheas S,Mateut S,Mizen P.CorPorate trade credit and inventories:new evidence of a trade-off from accounts Payab1e and receivab1e[J].Journa1 of Banking & Finance,2009,33(2):300-307.

[18]陆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J].管理世界,2011,(4):7-14,45.

[19]王永进,盛丹.地理集聚会促进企业间商业信用吗?[J].管理世界,2013,(1):101-114,188.

[20]Cunat V M. Trade credit:suPP1iers as debt co11ectors and insurance Providers[J].Review of Financia1 Studies,2007,(20):491-527.

[21]应千伟,蒋天娇.市场竞争力、国有股权与商业信用融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9):58-64.

[22]曹向,匡小平.制度环境与商业信用融资有效性[J].当代财经.2013,(5):115-128.

[23]郑军,林钟高,彭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增加商业信用融资吗?——基于货币政策变更视角的检验[J].会计研究.2013,(6):62-68.

[24]张新民,王珏,祝继高.市场地位、商业信用与企业经营性融资[J].会计研究,2012,(8):58-65.

[25]郑军,林钟高,彭琳.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谈判能力与商业信用——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从,2013,(5):81-87.

[26]石晓军,张顺明.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及效率影响[J]经济研究,2010,(1):102-114.

[27]应千伟.金融发展、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成长——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9):86-94.

[28]李林红.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从,2014,(3):7-52.

[29]杨勇,黄曼丽,宋敏.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融资及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9,(5):28-37.

[30]Ferris J S.A transactions theory of trade credit use [J]. The Quarter1y Journa1 of Economics,1981,96(2):243-270.

[31]Long M S,Ma1itz I B,Ravid S A. On trade credit,qua1ity guarantees and Product market Abi1ity[J].Financia1 Management,1993,22(4):117-127.

[32]Wi1ner B S. The exP1oitation of re1ationshiPs in financia1 distress:The case of trade credit[J].The Journa1 of Finance,2000,55(1):153-178.

[33]Smith J K. Trade credit and informationa1 asymmetry[J].The Journa1 of Finance,1987,42(4):863-872.

[34]Mian S L,Smith C W.Accounts receivab1e management Po1icy:theory and evidence[J].The Journa1 of Finance,1992,47(1):169-200.

[35]McMi11an J.,Woodruff C. Interfirm re1ationshiPs and Informa1 Credit in Vietnam[J].Quarter1y Journa1 of E-conomics,2009,114(4):1285-1320.

[36]Fabbri D.,K1aPPer L D.Trade credit suPP1y,market Power and the matching of trade credit terms[R].Working PaPer,Wor1d Bank,2008.

[37]Van H N. Do firms use trade credit as comPetitive too1?Evidence from deve1oPment countries[R]. Working PaPer,Wor1d Bank,2005.

[38]Giannetti M,Burkart M,E11ingsen T. What you se11 is what you 1end?ExP1aining trade credit contracts[J]. Review of Financia1 Studies,2011,24(4):1261-1298

[39]苏汝劼,冯晗.商业信用与企业规模的负相关关系——基于关系网络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3):66-71.

[40]王明虎,席彦群.资产规模、融资路径与商业信用供给[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2):50-56.

[41]张铁铸,周红.上市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09,(3):121-127.

[42]谢诗蕾.所有权性质、盈利能力与商业信用的提供--基于再分配理论的实证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3):56-65.

[43]徐晓萍,李猛.商业信用的提供:来自上海市中小企业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6):161-174.

[44]余明桂,潘红波.金融发展、商业信用与产品市场竞争[J].管理世界,2010,(8):117-129.

[45]胡泽,夏新平,曹立竑.金融危机时期商业信用的产品市场竞争动机[J].金融研究,2014,(2):84-97.

[46]郑立东,程小可.宏观经济增长、企业竞争地位与商业信用政策——兼与行业特征因素的综合考察[J].财贸研究,2014,(6):145-152.

[47]裴志伟,陈典发.商业信用供给动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机制与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6,(3):21-23.

[48]McMi11anJ.,Woodruff C.Interfirm re1ationshiPs and Informa1 Credit in Vietnam[J].Quarter1y Journa1 of Economics,2009,114(4):1285-1320.

[49]Marotta G.Is Trade credit more exPensive than bank 1oans?evidence from Ita1ian firm 1eve1 data[R].Working Pa-Per,2000.

(责任编辑:李亚利)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人文社科中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RWSK13-Y04);石河子大学高层次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RWSK201301)。

[作者简介]袁玲(1972-),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商业信用市场竞争
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政府控制层级、商业信用与信贷资源配置
市场竞争、产权改革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问题探究
最低工资制度的反竞争性
关于板材连锁企业竞争态势及战略选择的思考
家电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电商背景下网络经济发展创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从联想集团的发展谈企业产品多元化
商业信用对货币紧缩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