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2016-07-08钱智民

教育与职业(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校转型就业竞争力众创空间

[摘要]在地方高校向服务社会经济的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高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错位,教学模式和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求错位,高校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有限,学生缺乏就业培训空间,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校转型过程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新型优势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法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转型 就业竞争力 就業基地 众创空间

[作者简介]钱智民(1972- ),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理论。(河南 南阳 473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高校转型过程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240041040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4-0066-02

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为了使知识丰富、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社会基层,使社会各行业人才合理配置,促进各部门工作持续发展,地方高校应在高校转型背景下,积极推进改革进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工作,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能力。

一、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因素

社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断增加,人才供应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就会逐渐显现。从高校角度来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如下:

1.高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错位。专业设置更新滞后和市场需求迅速变化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招生实行统一分配制度,一些高校只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招生,大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陈旧,缺乏实践能力,导致其就业竞争力较弱。

第一,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有些就业岗位已经饱和,社会已经不需要与这类岗位相关的专业人才,但是高校仍然继续招生,这就不符合市场的发展需要。南阳理工学院作为河南省应用型示范性高校,2016年把原来的经济管理学院改造升级为电子商务学院,适应了“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对于我国制造业急需的、与技能相关的专业,应该扩大招生人数;对于就业率低的体育教育、动画、英语等专业,应该减少招生人数;对于地方高校缺乏竞争力的法学、中文教育等专业,应该逐步取缔。但是高校为了解决专业利益和教师留任的矛盾,极力保护难以就业的专业。社会急需的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就业综合满意度较高,应该扩大招生规模。

2.教学模式和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求错位。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教育模式存在问题。高校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模式,但该模式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进取精神、工作热情都有所欠缺。多年的研究发现,虽然有的学生在毕业前会担任学生干部或兼职一些社会工作,但总的来说,高校毕业生还是比较缺乏社会实践能力。高校的学生教育和培训工作不符合社会部门或企业对大学生的实际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和社会需求相协调。

课程设置偏于理论,缺少实践环节,导致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弱。社会迫切需要复合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企事业单位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但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脱节。缺乏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3.高校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有限,学生缺乏就业培训空间。企事业单位重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快速岗位适应能力,高校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许多高校仍然留在“象牙塔”内,不与外界交流。大学的封闭与社会的开放必然导致接收不到各种最新信息。传统高校教育与社会缺乏密切联系,必然难以得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实习基地薄弱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学生就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后要重新接受技术技能培训。

二、高校转型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方法

在高校转型背景下,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社会、学生三方面要共同努力,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

1.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展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综合实力,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缺乏,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校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战略调整。

各地高校应关注新产业、新行业和新技术,掌握技术发展趋势,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应整合新产业、新业态,针对当地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形成新的训练模式和技术创新模式;应促进生产和生活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采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互联网+”策略;应切实服务地方经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实现服务转型、产业升级。

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确立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学科结构,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如郑州大学形成了以“一省一校”为主线的学科建设总思路,形成了以特色学科为高峰、重点学科为高地、基础与新兴学科为高原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各地方高校应结合市场需要,坚持走独具特色的道路。

2.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新型优势专业,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应当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减少招生数量,最终停止招生,设置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需求的专业。学校应注重市场的需求,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及时推出优势明显的新专业。许多应用型高校正加速与企业对接,提升自身的专业建设规格,促进专业集群服务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应用型地方高校应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设计,合理布局,实现专业组织和地区产业链紧密对接。如安阳工学院适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安阳航空运输之都、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需求,在现有的技术、交通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了物流工程、飞机制造、维护维修及其他相关专业,力争做大做强“航空专业集团”。黄河科技学院也新设了新纳米材料和技术本科专业,以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中原工学院毗邻郑州航空港,抓住航空相关产业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新产业格局的机会,重点投入电子信息、重点精密机械、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争取纺织学科与工程学科在全国居领先水平。

3.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地方高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新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首先,形成多方合作机制。企业和大学的科学研究,可以考虑实行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结合,关键是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例如,黄河科技大学与惠普合作建立“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促进大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其次,以大学科技园和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引入企业研发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可以采取政策鼓励的方式来促进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实现院校和企业联合管理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且高校和企业都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出客观评价。

三、高校转型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思路

高校只有增加自身的实力,加强实践教学,开拓就业领域,建立众创空间,高校学生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1.提高应用型高校的综合实力,按照社会需求设置新专业。从高校层面来看,各高校正處于深度转型发展阶段,应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宏观上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制订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相关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专注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不应被局限在“象牙塔”内,要走出去,要参与社会实践。以前,教师只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现在教师要及时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学生层面来看,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弱的问题,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事无成,导致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应该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了解就业趋势,并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2.提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机会,实现校、企、师、生共同提高。高校转型过程中,许多成功创业的校友把资金捐给母校,成立校友基金会,无偿资助在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公司的团队或个人,高校也修建创新创业公司集中的大楼等作为创业场地,即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成为创新创业公司的集中办公场地。一些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公司,公司运营成功取得效益后再推向社会,校园公司成为社会企业和公司的孵化器。

探索高校众创空间的灵活模式,走孵化园建设与运营的新模式,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高校建立众创空间等公益性机构,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南阳理工学院建设了创新创业大楼,把北京中关村的公司引入校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南阳理工学院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大学众创空间取得巨大成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黄河理工学院众创空间的项目团队有70多个,其中有80%来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南阳理工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的项目团队已经有104个。创新创业孵化园和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总之,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学校要按照社会需求设置专业,社会企事业单位要开拓就业领域,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丁新红.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现状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3(23).

[2]胡喜海.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4).

[3]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

[4]罗晨,魏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5]李辉.内涵发展视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向[J].高教探索,2013(4).

猜你喜欢

高校转型就业竞争力众创空间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院校项目驱动式企业化外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优化改革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