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7-07汤延庆

黑河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体制校企合作模式

汤延庆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校企深度合作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近年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股份制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师资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正是高职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之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高职学校和众多企业培养人才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部门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的办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校企合作践行的是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使职业院校的毕业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1.校企合作的体制创新

(1)探索构建“政、企、研、校”四位一体的职教集团,形成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

学院与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建设集团、黑龙江省低温建设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立职教集团,形成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理事会就学院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事关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定期开展咨询指导和评议监督,根据需要下设教学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等委员会,开展对口指导工作,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推进共同发展。

(2)形成二级学院(专业)董事会制度

学院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改革。各二级学院及相关专业采用股份制、合资等多种形式,成立各种类型的董事会,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

2.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

(1)实践股份制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平台

校企合作的终极目标是相关利益者的股份制合作,我院多个专业通过“校中厂”股份制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

建筑工程技术学院与黑龙江省建设集团签订股份制合作协议,由省建设集团分别建立全套钢结构设备生产线,甲方(我院)向乙方(省建设集团)提供生产用地,乙方在甲方提供的场所进行钢结构的生产加工,同时无偿提供一体化教学服务,为学生生产实训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最后,根据双方所占股份,按照单项工程利润进行利益分配。

艺术设计学院与双奇雕刻公司签订股份制合作协议,由双奇雕刻公司在我院“教学做”一体化平台的精雕实训车间建立精雕生产线,甲方(我院)向乙方(双奇雕刻公司)提供生产用地,乙方在甲方提供的场所进行精雕工艺的生产加工,同时优先满足甲方教学生产需要,为学生生产实训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顶岗实习学生享受准员工待遇。最后,根据双方所占股份按照利润进行利益分配。

(2)实践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制

学校投入场所和设备,企业投入注册资质和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经营管理,以生产项目为轴心,镶嵌教学项目,满足教师培养、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

我院与黑龙江省龙航检测公司达成协议,在我院成立龙航检测公司江北分站,对外承揽工程材料检测任务,由我院提供检测设备和实验人员,龙航检测公司负责对我院试验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试验设备检测和试验技术指导。这使我院实验教师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为我院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材料检测工作环境。

(3)实践校企合作师资培训模式

企业提供机会让教师进入工作现场相应的岗位开展实践性学习、科研与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岗位能力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我院与黑龙江省建设集团达成协议,利用省建设集团的科研优势,抽调我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与省建设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包括科研、教材编写等)的研究与开发。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并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课堂。

(4)实践校企合作对外技术服务模式

学院成立技术工作室,直接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在职人员培训与生产技术服务。

在理事会框架下,完善和推广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加强与中建总公司有关工程局、黑龙江省建工集团等大型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与企业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享收益的办学实体。建立市政工程技术研究所、能源利用技术研究所等5个对外技术服务实体。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既为企业解决了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又锻炼了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了双赢。

(5)实践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

学院市政工程技术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及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共建协同创新团队,成立由各自领导层参加的战略合作委员会,在科技研究、科技成果、产业政策、合作机制、校企教学、校企实训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开展绿色低碳建筑和新兴城镇化建筑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等工作,推进政、企、学、研相结合;构建我省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社会服务、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共同推进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与市场标准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示范;建立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校企合作培育人才以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endprint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了校企合作不紧密的问题

通过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深层合作的问题。学院与企业相互渗透,形成“利益相伴”的团队,以解决企业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科研攻关,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和产品。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

2.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职教师资队伍整体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校企通过师资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实现了双方互派、互聘、互训、互研,帮助教师了解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3.解决了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

通过引厂入校的股份制合作,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先进生产设备、生产线等应用于实训,极大地改善了实训条件。

4.解决了教学时间与企业用人时间冲突的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优化了教学时间和企业用人时间,解决了企业用人难题。

四、存在的问题

1.高效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校企合作的制度不够健全,还需进一步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共享共赢的激励机制、合作共建的运行机制、有效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2.创新的力度还不够

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虽然尝试了股份制董事会制度,但还没有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在混合所有制建设方面还应大胆尝试,争取在更多专业取得突破。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契机,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以更好地支撑教学顶层设计、实训条件建设、“双师”队伍培养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使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薇薇.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06).

[2]杨红荃,崔琳.法制视域下德美日三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06).

[3]邹宏,伊宏伟,王福娟.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综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省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JB1214010)

(责任编辑 赵永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制校企合作模式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