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劳动者工资扭曲的影响研究
2016-07-07郑志林
郑志林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金融发展对劳动者工资扭曲的影响研究
郑志林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经贸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分析1999-2007年间中国省区信贷资金市场化指数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于各省区,但更佳的金融发展环境能显著地抑制工资扭曲。而且,对于那些经常面临信贷歧视的非国有企业而言,金融发展对工资扭曲的抑制作用更大。因此,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实现借贷资金市场化,是促进劳动者工资回归边际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金融发展;工资扭曲;边际生产力
一、 引 言
工资向下扭曲(被低估)现象,是近年来广受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话题。它不仅困扰微观企业的正常生产建设,也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和分配效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且,“恶意欠薪”也被写进刑法。矫正劳动者工资扭曲,是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百姓的必然举措,亦是推动劳、资、政三方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要考察的是,宏观的金融发展环境是否抑制了劳动者工资向下扭曲?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这方面的研究略显匮乏。既有文献关于我国劳动者工资扭曲现象的解读主要有三:一是对当前我国工资扭曲程度的实证测算,比如盛仕斌、徐海利用两要素Cobb-Douglas生产函数测算并比较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边际产出与其要素价格的偏离程度,发现工资扭曲普遍存在于各种经济类型企业。[1]二是对劳动者工资扭曲形成的原因解释和计量检验,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歧视和分割[2-3]、政府实施工业赶超战略[4]、生成要素价格管制的经济政策导向[5]、所有制约束[6]、城市商业环境[7]以及外资进入[8],等等。三是探索劳动要素工资向下扭曲的经济后果。比如徐长生和刘望辉强调,劳动力市场扭曲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9]施炳展和冼国明研究发现工资价格向下扭曲促进了私营企业、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出口,入世后更加显著,同时加强了国有企业的国内市场垄断程度。[10]冼国明和徐清(2013)研究发现,虽然工资低估可以部分吸引FDI 的流入,但劳动力市场扭曲会使得工人就业意愿减弱和资本边际生产力下降,从而增加跨国公司投资风险,因而直接抑制了FDI的流入。[11]这些文献对于理解当前我国劳动关系转型下劳动者要素收入分配现象颇有启示。不过,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收入分配错综复杂,上述文献远未构成完备的成因解读。本文从金融发展的新视角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扭曲问题。研究意义是,倘若金融市场化发展有助于缓解工资向下偏离,则能为破解当前收入分配格局扭曲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二、 作用机制与研究假说
金融如何影响劳动者工资扭曲?基于现有文献,笔者系统地梳理了两条作用机制:一是直接机制。金融发展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微观企业雇佣决策和工资决定,尤其是那些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二是间接机制。信贷资金供给市场化的宏观环境影响企业资本集约度和技术选择方式,进而影响劳动者在议价谈判地位和工资扭曲程度。
(一)金融发展促进信贷资金供给效率的提升,从而改善了劳动者工资扭曲程度
尽管我国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全面推行金融体系大规模重构[12],但金融发展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金融部门在所有制方面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因而,金融系统在配置信贷资金时依然选择国有企业优先投放,并没有平等分配信贷资源给非国有企业,而非国有企业对金融资源需求最为迫切。其最终结果是,宏观层面上出现了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现象。
大量文献表明,外部信贷资金获取对于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再投资非常重要[13]。在一个不完美的金融市场中,那些受困于自身财务状况和经济规模的企业就很难通过抵押获得银行信贷。为了维持和扩大生产,企业不得不削减劳动雇佣和雇员工资来维持固有投资,因为劳动力成本是容易改变的[14];而且那些遭遇外部信贷歧视和融资约束的企业,会把更多利润用于资本积累(同时资本集约度也提高了),而不是与员工利润共享[15]。
(二)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对资本-劳动雇佣决策和资本集约度,导致劳动者工资扭曲
当前中国经济一个典型特征是“强资本、弱劳工”。当金融环境欠佳,外部融资约束将促使企业增加“内源式”融资,将利润转为再投资,从而改变资本-劳动比例,提升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和劳动存在互相替代的前提下,资本集约度的上升会抑制劳动者工资在增加值的分享比例;同时,资本集约度的提升,弱化了劳动者在工资契约谈判中的力量,从而使得劳动者工资向下扭曲。
从上述讨论不难看出,本文理论逻辑是:金融环境不佳→融资约束→利润再投资→资本深化→劳动者工资受打压→劳动者工资扭曲。基于上述讨论,笔者提出理论假说:控制其他前提条件不变,金融发展环境越好的省区,劳动者工资向下扭曲程度越小;金融发展环境越糟糕的省区,劳动者工资向下扭曲程度越大。
三、工资扭曲测度与事实
(一)测度说明
如何测度工资扭曲是本文的核心。参考既有文献做法,本文采用最具灵活性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来计算劳动边际生产力(MP),并比较劳动边际生产力与实际工资的比值来计算劳动者工资扭曲指数。
定义工资扭曲指数为:distort=W*/W=MPL/W。若指数小于1,则表示工资向上扭曲(工资被人为抬高);若指数大于1,表示工资向下扭曲(工资被人为压低)。
计算过程需要的企业变量包括:Y为企业工业增加值,采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平减;K为企业固定资产净值,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L是全体职工;w是实际工资,采用消费物价指数平减。企业数据来自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①,价格指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再者,中国30个省区(西藏、港澳台未计)金融发展状况,来自樊纲等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指标(FD)。经过宏观与微观数据匹配之后,一共获得近120万个观测值。
(二)测度结果
测算可知,所有行业无一例外地存在工资向下扭曲,扭曲指数介于2.6-5.3之间,而且表现出鲜明的行业差异(见表1)。工资扭曲指数的全国平均值为3.4,明显大于1,反映了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严重的工资低估现象。本文更关心的是各省区工资扭曲程度之差异(见图1)。总体而言,东南和环渤海地区工资扭曲程度最小,西北和中部一些省区则十分严重。工资扭曲的地理分布图,则生动地反映了身处不同地区环境劳动者遭遇到不同程度的低估和工资议价劣势(见图2 )。
表1 各行业参数估计及工资扭曲程度情况
图1 工资扭曲地理分布图(藏、港澳台未计入) 图2 金融发展指数地理分布图(藏、港澳台未计入)
四、估计模型与变量选取
基于前述提出的研究假说和报告的经验事实,为准确考察省区金融发展对劳动者工资扭曲的影响,笔者构建计量模型为:
Ln(distortijkt)=α0+α1·FDkt+δ·Zijkt+εijkt
式中,Ln(distortijkt)表示企业层面工资扭曲程度,取自然对数。下标i、j、k和t分别表示企业、行业、省区和年份,ε表示随机扰动项。变量定义如下:
核心解释变量:省区金融发展(FD)的估计系数符号及显著性是重点关注的。省区金融发展指数来自《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指标(FD)。依据第二部分讨论和第三部分统计,金融发展会促进实际工资向均衡工资回归,从而工资扭曲程度就越小,因而变量FD系数预期为负。
为控制其他因素对劳动者工资扭曲的影响,笔者将如下变量纳入模型中:1.市场力量(Market),采用某企业销售量占某一省区该行业总销售量比重来描述。2.企业规模(Size),采用企业总资产对数值度量。3.企业资本结构(Lev),采用总负债除以总资产度量。4.出口行为(Export),采用出口交货值除以工业总产值来表示。5.企业成立年代(Establish),采用企业创办年代的自然对数值表示,这个变量亦可反映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时代特征。国有企业通常支付较高的工资,它们的工资扭曲程度相比其他所有制企业较小,因此,模型还控制了所有制(国有、集体、私营、港澳台、外资)和行业特征变量,用二值虚拟变量表示。
由表2可知,金融发展与工资扭曲(自然对数)存在负向的统计学关系,显著水平达到1%,初步印证假说。同时,各主要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值较低(最高仅为0.208),且方差膨胀因子VIF最高值仅为1.12,远低于临界值10,从而可排除解释变量间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
表2 变量统计信息与相关系数矩阵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全样本估计结果
实证估计中的金融发展变量的回归系数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它反映了信贷资金配给市场化对于劳动者工资扭曲的影响效应。表3第(1)-(4)栏是基本识别结果,笔者采用White(1980)的异方差稳健估计。
第(1)栏估计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变量估计系数为负数,且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第(2)栏金融发展变量估计系数和显著水平几乎不变。第(3)栏和第(4)栏控制一系列反映企业(家)特征变量,结果十分稳健。第(4)栏,金融发展估计系数为-0.007,达到1%显著水平,表明在给定其他条件不变情形下,当金融发展指数每提高1单位,则劳动者工资扭曲指数会下降0.7个百分点,金融发展对于工资扭曲的抑制效果十分可观。因而,政府部门在改善融资环境、促进资金配置市场化方面的努力,能够帮助破解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劳动力工资低估之困境。
为了得到更加稳健结果,笔者采用两种方法(即在第(5)、(6)栏分别报告):一是剔除异常样本点;二是更换工资扭曲测度结果作为新被解释变量。首先剔除异常样本点。由企业工资扭曲测算结果可知存在较大变异性,异常样本点会严重影响估计效率,需加以考虑,基本做法是只保留工资扭曲指数在5%分位数和95%分位数之间的样本点。从第(5)栏估计中可知,考虑异常样本点影响后金融发展变量估计系数为-0.008,变化甚微,且达到1%高度显著水平,结果仍支持前述结论。其次,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工资扭曲指数。人们可能质疑生产函数不同设定导致研究结论可靠性,为此笔者进一步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更换为C-D生产函数来测算工资扭曲指数②,并将新的工资扭曲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估计结果见第(6)栏。对比第(4)栏,虽然金融发展变量FD估计系数略微下降,但符号和显著水平均未发生变化,证明本文核心结论并没有丝毫的改变。总之,本文结论是稳健可靠的。
各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与国内同类文献的经验发现基本一致[7-8]。笔者发现,企业市场力量(Market)和规模(Size)的估计系数高度显著为正,表明市场影响力更大的企业,将弱化工人议价能力,工资扭曲程度也就越大。负债资本比(Lev)和出口行为(Export)估计系数显著为负数,说明对工资扭曲有抑制作用。企业成立年代(Establish)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越早成立的企业,工人利益共享越处于有利地位。
表3 全样本估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工资扭曲指数,对数形式)
注:圆括号内为t统计量,* p<0.1, ** p<0.05, *** p<0.01。
(二)子样本估计:不同所有制影响的差异
这里重点考察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金融发展的影响有何差异。回归方法也采用White异方差稳健估计。
通过测算可知,从工资扭曲程度比较看,国有企业最小、私人企业最高,集体企业以及港澳台外资企业介于二者中间,工资扭曲的所有制差异客观存在。在现实中,相比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一直是信贷资源的优先投放目标,故而不太可能面临融资困境,有理由预期,金融发展境况改善对工资扭曲作用应存在所有制差异。表4的实证结果证实,在四种所有制企业中,金融发展对工资扭曲影响明显不同: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中,金融发展反而会加剧工资扭曲;而在对私营企业、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工资扭曲的抑制效果更强(相比全样本均值估计)。这进一步确认了国有集体企业部分存在工资被高估而私营和外资企业工人遭遇工资被剥夺的现实。金融发展对于不同所有制子样本的影响差异,暗示着在政策上应针对不同企业类型采取差别化政策。
表4 子样本估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工资扭曲指数,对数形式)
注:圆括号内为t统计量,* p<0.1, ** p<0.05, *** p<0.01。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中国市场化指数》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一起构造宏观-微观匹配数据,从经验上考察省区金融发展对于劳动者工资扭曲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从中国地理分布看,东南和环渤海地区工资扭曲程度最小,西北和中部一些省区工资扭曲程度则较为严重,这与省区市场环境不无关系。2.全样本估计表明,金融发展与工资扭曲之间存在反向的显著关系,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工资向下扭曲程度越小。而且,这种反向关系在剔除异常样本点和不同生产函数设定条件下是稳健成立的。不仅如此,笔者还发现,金融发展对于国有和集体企业工资扭曲非但没有抑制,反而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而对私企、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工资扭曲则起到抑制作用。
从政策层面看,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点启示。第一,应重视金融对于改善劳动者工资被低估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利于广大劳动者的大背景下,通过金融发展和信贷资金配置的市场化,改善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弱化企业压制工人工资的动机,有利于形成工人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第二,政府在塑造宽松金融环境的前提下,信贷资金应兼顾公平和效应,多向私营企业倾斜。这不仅有利扭转信贷资源的误置,还有利于改善整个社会收入分配格局。
注释:
① 由于2004年调查数据缺失了“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等重要指标,将该年剔除,故实际使用数据年份为1999-2003年及2005-2007年。
② C-D生产函数设定为:Y=AKαLβ,求偏导得MPL=AβKαLβ-1=βY/L。假设实际工资率为w,则工资扭曲指数为:distort=MPL/w=βY/L。
参考文献:
[1]盛仕斌,徐海.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1999(05):66-72.
[2]蔡昉,王德文,都阳.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1(02):4-14.
[3]DÉMURGER S,FOURNIER M,李实,魏众.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03):55-62.
[4]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05):4-20.
[5]张曙光,程炼.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要素价格扭曲与财富转移[J].世界经济,2010(10):3-24.
[6]史晋川,赵自芳.所有制约束与要素价格扭曲——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06):42-47.
[7]魏下海,董志强.城市商业制度环境影响劳动者工资扭曲吗?[J].财经研究,2014(01):4-18.
[8]邵敏,包群.外资进入是否加剧中国国内工资扭曲:以国有工业企业为例[J].世界经济,2012(10):3-24.
[9]徐长生,刘望辉.劳动力市场扭曲与中国宏观经济失衡[J].统计研究,2008(05):32-37.
[10]施炳展,冼国明.要素价格扭曲与中国工业企业出口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12(02):47-56.
[11]冼国明,徐清.劳动力市场扭曲是促进还是抑制了FDI的流入?——基于中国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3(09):25-48.
[12]罗长远,陈琳.融资约束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吗?[J].金融研究,2012(03):29-42.
[13]CULL R, XU L C. Institutions, Ownership and Finance: The Determinants of Profit Reinvestment among Chinese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4, 77(1):117-146.
[14]FAZZARI S M,PETERSEN B C. Working Capital and Fixed Investment: New Evidence on Financing Constraints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24(3):328-342.
[15]AZIZ J,CUI L. Explaining China’s Low Consumption: The Neglected Role of Household Income[R]. IMF Working Paper, 2007(181).
[责任编辑文俊]
收稿日期:2015-11-30
作者简介:郑志林(1973— ),男,江西抚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经济金融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13(2016)02-0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