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慈善合作模式创新研究
——以深圳HS街道“善行银行”为考察对象
2016-07-07胡炎平吴巧芬林艳珍
胡炎平,吴巧芬,林艳珍
(五邑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江门 519020)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慈善合作模式创新研究
——以深圳HS街道“善行银行”为考察对象
胡炎平,吴巧芬,林艳珍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江门519020)
摘要: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中,多元参与主体合作共治明显不足,慈善合作模式创新势在必行。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构建慈善合作模式,应明确各方主体权力,搭建多元共治的慈善合作平台;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建立多元主体的慈善监督机制;扩大资源的来源渠道,合理配置慈善资源;构建便捷的慈善网络平台,加强合作各方的互动交流。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慈善合作;善行银行
我国的慈善事业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多元参与主体合作共治不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1]为此,本文以深圳HS街道的“善行银行”为标本,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来探讨慈善事业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一、利益相关者与慈善合作
(一)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 stake holders)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 年代美国斯坦福研究院的企业经营理论。迄今为止,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已有30多种,概括起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美国经济学家R. Edward Freeman为主要代表的专家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为:“那些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公司目标实现影响的任何团体和个人”[2],此为广义;而以Clarkson为代表的专家认为:只有那些为公司投入了专用性资产,或者对公司有权益要求,或者承担了公司经营风险的团体或个人,才能认可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此为狭义。[3]本文所指的利益相关者是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即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者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和支持,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影响或受组织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准确识别利益相关者的类别对组织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多维分类法,如Freeman从所有权、经济依赖性和社会利益三个维度进行分类[4]; 另一种是属性分类法,如Mitchell等人将影响力、合法性、紧迫性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属性进行分类[3]。本文将用二维划分法,从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程度和受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将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分为A、B、C、D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一是组织需要与受组织影响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其关系的保持在于双方的意愿和合作的效能;二是相关者的利益都重要,任何一方都不可控制其他相关方的利益;三是利益相关方管理关键在于各方参与组织活动,尤其是决策制定。[5]由此可见,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合作治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其契合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治理主体多元,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治理主体;第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相互之间不能完全替代;第三,各利益相关者只有积极参与、合作共治,才能产生良好效能。[6]
(二)慈善事业的利益相关者合作
1.慈善事业的利益相关者。慈善事业的利益相关者有: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及其员工、志愿者、受助者、其它社会组织等等。根据上文的二维划分法,其中慈善组织及其员工属于A类利益相关者,即对慈善事业影响力强,受影响也较大;政府、企业属于B类利益相关者,即对慈善事业影响力强,可受影响较小;而志愿者和受助者属于C类利益相关者,即影响力较小,而受影响较大;其他社会组织则属于影响力和受影响都较小的D类利益相关者。本文所说的慈善事业的利益相关者合作主要是指前三类的合作。
2.慈善合作的动力来源。各利益相关者参与慈善主要有两个动力来源:
(1)利益驱动。利益就是好处,是个人或团体寻求得到满足的需求或愿望。利益驱动的实质是主体行为的动机,而行为动机总是围绕着一定的利益而展开。趋利是人类理性行动的不竭动力。[7]慈善,有益于促进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扩大自身政绩,故各级政府推崇;善行,有利于优化企业形象、积累社会资本、践行社会责任,故企业积极参与;善行,有助于彰显个人品格、提升人性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故公民个人愿意从善,愿为志愿者。满足利益需求是利益相关者慈善合作的源动力。
(2)社会认可心理。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有社会认可的需求。人们积极参与慈善,关爱、帮助他人,需要且应获得社会认可。性善理论认为,人性都是善良的,人都有向善心理。可要持久向善,需要激励机制,而获得社会认可就是满足人受尊重的需求,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二、深圳HS街道“善行银行”的慈善合作模式
(一)“善行银行”的基本情况
创办善行银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和倡导崇德向善的理念,让公民多行善举,依据“善心、善念、善言、善行”的递进方式,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善行平台。在借鉴广州南沙 “时间银行”运营模式的基础上,深圳市盐田区HS街道于2012年12月创立了HS街道“善行银行”。善行银行倡导“日行一善、善行一生、温暖他人、成就自我”的理念宗旨,运用类似银行的运营机制,将会员的一些善行义举或日常参加的志愿服务时间折算成善行积分,以“道德资产”的形式进行存储。凡是会员都能得到由“善行银行”理事会发放的“银行卡”,将自己的善行积分存储在银行卡内。其存储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时间储蓄”,是把人们平时做的好事、义工活动、义务巡逻等时间记录起来积累成一定的积分;第二种为“实物储蓄”,是把人们闲置的图书、富余的衣裳等折算成一定的积分存在善行银行进行累计;第三种为“款项储蓄”,是人们所捐的钱存入善行银行累计积分。根据《善行银行规章制度》,只要个人储户认购爱心物品或捐赠现金、物资(折合人民币)每满100元,则可积2分;参加志愿服务每1小时积2分;义务献血1次积10分。同样,会员可以随时支取自己的积分。个人会员可以利用自己存储的积分来换取企业提供的实物、产品,或者是当自身有困难需要帮助,可用积分兑换别人的帮助或资金援助;企业会员的积分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获得一定级别的“善行企业”荣誉称号。
最初的善行银行属于HS街道负责下的一个工作范畴,由HS街道来负责统管它的一切事务。后来善行银行从HS街道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种政府、善行企业、个人会员共同参与的慈善合作平台,善行银行也正式步入慈善组织正常发展轨道。在多方支持下,善行银行的品牌活动越来越多,善行理念越来越深入民心,会员参与度越来越高,组织吸引力越来越大,截至2015年7月,善行银行已经发展会员3000多名,专业服务队组建了8支,合作善行企业已达12家,会员积分已累积26 277分;善行银行的组织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在居民中的知晓率达95%,认同率达96%。善行银行基本建立了“奉献—积累—互助”的长久发展模式,促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善行回路”。
善行银行是在广州南沙“时间银行”的基础上改良和创新而成。时间银行是以善行时间作为交换要件,而善行银行不仅在于此,还创新性地把善行企业引进来,企业把善款、产品捐赠给善行银行。即善行银行用于交换的资源不仅有善行时间,还有有形的实物。因此,会员可以通过自己参与的慈善活动来换取相应的积分,再通过积分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帮助或生活用品。做善事变成了到银行存款一样,可存可取,大大激发了人们做善事的积极性。
(二)“善行银行”的慈善合作模式
经过三年的发展,“善行银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慈善合作模式。在此模式中,政府、善行企业、个人会员与善行银行四方之间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合作,实现各方的利益回报,推动善行银行的发展。
1.政府是引导者和推动者。在善行银行的日常运作中,HS街道时刻关注上级政府扶持慈善的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并协助善行银行制订合法合理的运行制度,为其平稳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定期发布善行倡议,在家庭、学校、企业和社区等场所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扩大善行银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善行银行提供运作场地和资金资助,为其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善行企业是善行银行的支持者。企业的支持是善行银行有效组织慈善活动的重要条件,对善行银行的发展与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善行银行是企业行善的新型平台,企业通过把实物或自己的产品捐赠给善行银行来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相应荣誉。
3.个人会员是善行银行的主力军,是慈善活动的践行者、参与者。通过善行银行,个人会员可以在物质上、精神上、行动上帮助他人,传递善心。当然,其善行不再是单方向的付出,个人会员可凭自己的善行义举获得道德积分,从而去换取相应的物质帮助或者服务,真正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慈善受益循环链条,激发会员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崇德向善”的可持续发展。
4.善行银行是慈善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监督者,是倡导“崇德向善”理念、推进善行实践的枢纽,是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慈善受益循环链条的桥梁,是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合作的平台。各方合作模式示意图如下:
三、“善行银行”慈善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善行银行”慈善合作的运行成效
1.居民热心慈善的积极性提高,善行银行的建设队伍逐渐壮大发展。在许多人看来,参与义工活动或向慈善机构捐赠物资只是个人精神上的升华行为,是一种纯奉献行为,而善行银行“可存可取可转换”的特点使得原来的单方面帮助变为了个人与社会的互助,大大激发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带动更多会员参与“行善”活动 。善行积分的认定是行善人将来获得相应支持和帮助的保障,更是对他们善心行为的一种表彰和肯定。目前,善行银行的建设队伍建设逐渐壮大发展,已有一家总行和七家分行驻点在不同的社区,会员涵盖各个阶层和领域。
2.开发丰富善行“金融产品”,社会关注度提升。善行银行在政府、善行企业、个人会员三方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策划并举办了“善行愿望漂流计划”、“善行国学堂”、“善行课业辅导班”、“善行大过年”、“健康快车进社区”、“文明微行动”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丰富多样的品牌活动,让善行银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银行曾经荣获2013年深圳关爱活动“十佳创意项目”,成为2013年深圳市社会工作会议汇报推荐项目,市委领导批示“在全市推广”。另外,善行国学堂还被授予“第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
3.增加居民对街道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和谐街道的形成。目前,HR街道已经与善行银行合作,顺利开展了一系列的慈善活动,加深了居民对街道的信任和认可。无形中,HR街道的名声得到提高,在社会上形成良好街道形象。居民增加了对街道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街道社区内的热心人士或认购一些慈善物品,或帮助其他家庭安装水电等等,通过平凡简单的事情在居民之间传递爱心,形成互助的社会风气。
4.善行企业的爱心得到社会肯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善行企业在实现其回馈社会理念过程中,从另外一个方面让群众感受到了企业的品牌魅力。企业在与善行银行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宣传了自身的服务,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在人群当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以及照顾。根据有效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有着善行名誉的企业较其他非善行企业而言,着实会获得群众更多的支持与青睐。
5.创新慈善合作模式,多方合作促发展。根据深圳大学课题组第三方名义调查结果显示,HR街道的善行银行引起了深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居民群众的关注,并且获得了社会媒体的青睐,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作为一个优质的公益平台,善行银行合作模式强调四个主体共同开展参与慈善、共同承担了善行银行的运行风险。该合作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公益慈善合作模式,为优化当地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对全国慈善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二)“善行银行”慈善合作存在的问题
1.四方合作关系尚不明确,善行银行难以形成合力。善行银行发展至今,四方伙伴关系已达三年,但政府、善行企业、个人会员与善行银行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合作平台的善行银行,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责任尚未明确;在善行银行的战略发展方面,品牌活动的策划、组织、监督等方面,各利益相关方如何参与进来尚未明确;政府的指导、企业的支持、个人会员的参与如何规范操作未有指导细则。规范的缺失,让各利益相关者难以准确定位,难以充分发挥角色职能,难以在善行银行这个平台形成合力。长此以往,也将严重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善行银行的运行效率。
2.政府仍处于主导地位,善行银行的自治性不高。善行银行本质上是民间慈善机构,属于社会组织,但善行银行的发起、孵化、培育,都是由HS街道办操持的。因此,善行银行从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附程度较大,善行银行的人、财、物是由政府掌控,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品牌的宣传推广,都是由政府操办。虽然善行银行现在已经与政府脱钩,身份上已经是独立的社会组织,但其重大决策、组织运作仍受政府掌控,善行银行更多地是执行者的角色,其独立性仍然不强,自治性不高。
3.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合作方的善款捐赠有限。真正独立自主发展的社会组织应该通过多条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凭借自己的品牌魅力获得赞助支持,从而促进组织稳定而可持续的发展。然而,目前善行银行仍处于发展初期,其公信力还不强,品牌效应不大,资金筹集能力有限。目前,善行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明显单一,主要靠政府每年30万的拨款,善行企业、个人会员捐赠的善款相当有限。
4.善行企业数量少,类型较为单一。目前,与善行银行合作的企业不多,只发展到12家,并且种类比较单一,主要为本街道范围内的一些服务型的企业,如维修类、剪发类、教育培训类等等。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善行银行的发展仍不成熟,其影响力不强,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企业的慈善精神、社会责任意识仍然不强。
5.会员缺乏话语权,合作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善行企业和个人两类主要会员在合作系统中缺乏话语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善行银行在运行过程中的决策、监督等重要环节,企业、个人会员都没有参与,没有话语权,也不了解相关信息,所以会员只是单纯的执行者,自主性不强,其参与慈善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也不强。
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善行银行”慈善合作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各方主体权力,搭建多元合作共治平台
作为社会组织的善行银行,必须逐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直至完全与政府脱钩,真正实现自身的独立自主性。作为合作平台的善行银行,必须逐步完善运行制度,明确政府、善行企业、个人会员等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责任,尤其要明确规范各利益相关方在善行银行的战略发展方面以及品牌活动的策划、组织、监督等方面的权责,搭建一个各利益相关者合作共治的平台,让四方主体尽力履行好各自职能,真正让政府成为善行银行的指导者、善行企业成为忠实的支持者、个人会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为善行银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建立多元主体的监督机制
目前,善行银行的监督主体主要是其内部的理事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除了内部理事会的监督外,善行银行还需要建立政府、善行企业、个人会员三方主体的外部监督机制,把善行银行的相关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公开,让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监督中,从不同方面对善行银行的整体运作进行监督,让善行银行在阳光下运行,增加群众对善行银行的信任感,提高组织的影响力。
(三)扩大资源的来源渠道,合理配置资源
善行银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提供资源,还需要扩大资源的来源渠道。善行银行应积极向各类企业、各类社会人士寻求资源支持,尤其是资金、人力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善行银行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吸引多方主体的支持,提升善行银行自主筹集资金的能力。同时,善行银行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帕累托最优”原则,合理利用、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组织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构建善行银行网络平台,加强合作各方的互动交流
建设善行银行网络互动平台,既能加强合作的利益相关方的互动交流、保持合作方的密切联系,也能减少内部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网络互动平台可设五大模块:连锁会员、论坛交流、内置产品分类、微心愿服务、友情链接。具体内容如下:连锁会员模块:居民进入此模块注册成为会员,查看各种积分来源、记录情况、消费去向、进行积分转赠等相关服务;论坛交流模块:是会员之间交流的区域,会员可以发布用积分换取服务的各项内容、分享志愿活动的心得等;内置产品分类项目:各项“金融”产品在交互平台上发布,如善行国学堂、辅导班培训、微服务活动等,对这些活动的交流时间和进展情况及时的跟进;微心愿服务模板:每个会员都可以编辑并发布自己的微心愿,亦可查看别人的微心愿,寻找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帮助完成的服务;友情链接模块:善行银行各分行间可以及时进行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完善总行和各支行的联系链条。
参考文献:
[1]汪大海,何立军.中国慈善事业的合作治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0 (5):13-18.
[2]谢可川,刘振涛.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财政资金监督体制研究[J].财政监督,2015(18):43-48.
[3]江若玫,靳云汇.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8.
[4]孙家明.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5(06):62-69.
[5]刘淑妍.公众参与导向的城市治理——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2.
[6]倪斯铌.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中国慈善组织管理模式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 (4):27-29.
[7]王艳丽.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2:64-65.
[责任编辑文俊]
收稿日期:2015-12-21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项目“深圳善行银行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的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胡炎平(1974—),男,湖南双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地方治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13(2016)02-0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