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探究”的激情语文教学

2016-07-07徐四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验激情语文教学

徐四英

[摘 要]重在研究以“体验—探究”教学模式为抓手的激情语文教学,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实验,一是点燃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激活语文课堂,使学生积极思考、快乐合作;二是在课外的语文活动中,激发学生阅读和探讨的兴趣,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提升语文素养、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

[关键词]体验 探究 激情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04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愉悦,为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插上快乐的翅膀,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究的目标。近几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探讨以“体验—探究”教学模式为抓手的激情语文教学,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实验,一是点燃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激活语文课堂,使学生学会设问、学会探索、学会合作;二是在课外的语文活动中,激发学生阅读和探讨的兴趣,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

一、激情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思考

1积极心理学

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自己的幸福彼岸。这里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指让人们在充满挑战和压力的现实中想法更乐观、行动更积极、感到更幸福的一系列优秀心理品质,包括乐观、自信、有责任感,等等。

2积极语用理论

浙江师大潘涌教授认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目标重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重在养成认知、记忆、复述等的再现性语用能力,完整的语文能力应该是视听说读写思,语文教学目标应升华到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审美表达直至创意表达为指向的表现性语用能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言表达的自我实现,应在言语中学习言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3过程论

斯滕豪斯认为,教育是为了使人获得理性自主能力,使人从作为权威的固定知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已有知识作为思考的材料,发展理解、“负责的判断”和批判反思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面对有争议的内容时,保持中立的准则;主要教学方法是讨论研究,而不是讲授;讨论时应保护参与者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试图达成一致意见等。

根据以上理论和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我们进行了基于“体验—探究”的激情语文教学的探索。激情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完整、深刻、个性化的表达能力,形成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

语文学习需要师、生、文本三方的激情共鸣。语文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情感活动与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过程。所谓情感活动与交流,就是指作家的创作之情、教师的教学之情和学生的学习之情三者相互沟通,呈现出一个强烈的情感共鸣的状态。这种共鸣一旦出现,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课堂上或表现为气氛活跃,议论纷纷,或表现为鸦雀无声,屏息凝神,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实践中,激情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激发兴趣,二是体验情感,三是品读思考,四是归纳提升。从情感唤醒到情理交融,由浅入深,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在交流中善于倾听,善于合作,勇于发表观点和意见,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激情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1.打造激情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目标重在形成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审美表达直至创意表达为指向的表现性语用能力。课堂上运用如设境生情、以理激情、读中悟情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点燃他们语文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我校“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也给学习者提供独立思考、个性表达、创意探究这种开放的精神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自信、快乐、成功的语文学习者;激情语文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他们主动质疑、思考、探讨、表达,教学过程是生成性的。在以“思、视、听、读、说、写、评”为基本形式的完整语用能力为教学目标下,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幸福地教。这样的语文课堂能够激励每个学生放飞内心深处的表达欲,真切体验表达自我的成就感与愉悦感,提升学生个体思维品质的缜密性和严谨性。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丰富并发展了“体验—探究”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合作探究、归纳提升四个阶段。第一,自主阅读文本,引发独特感受(完成读后感)。课前,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有时间思考、体验、积累,以引发独特感受。课上,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人的阅读心得,每组选出两篇认为最值得交流的读后感,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第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文本。用来引领讨论的问题有两种:一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二是教师全面深刻钻研文本,并依据教学目标所预设的问题。在合作探究时,必须把课堂讨论的中心从问题的结论转移到问题本身,也就是说,我们的合作探究不把问题讨论的目的定位在得到某种结论,更期待出现精彩的讨论过程。第三,教师启发,发展与丰富文本价值取向。教师要以文本所反映的正确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个人情感,同时又以自身丰富的积累、开阔的视野、独到的理解来引导学生,发展与丰富对文本的解读。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文本解读过程,才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完成重新构造自身的过程。一次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生活多层面的对话中,逐渐接近文本的真相和本质。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1)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勤奋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尽量在学生的脑海中,将阅读的体验与愉悦联系在一起。如果单纯地布置阅读任务,布置读书笔记,估计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而已。但是,我们若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交流分享阅读心得,探究文章内涵,给学生展现阅读成果的平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比如,我们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班上设立水浒人物讲坛,每个学生至少在班上介绍一个水浒人物,每班评出最优的两名学生,年级再进行PK,选出一、二、三名。有了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去读,并且兴致盎然地参与水浒人物讲坛。

(2)让学生在言语中学会言语。打破那种全预设、全封闭和全垄断的指令性教学范式,升华到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审美表达直至创意表达为指向的表现性语用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为了丰富学生读写的内容,除语文课本外,我们每学期编写一本20万字左右的课外阅读文本,开展名著阅读以及赏析,如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加强字词的积累与运用,学习文言小故事100篇等。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他们喜欢读(课外时间大量阅读)、乐意写(课前预习写读后感,写日记,写批注)、愿意说(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大胆表达)、积极背(背经典文章、背《成语词典》),在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体验激情语文教学
萌动的激情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