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2016-07-06刘崎

物理教学探讨 2016年6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刘崎

摘 要:基于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究性的分析,希望对现实中的物理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39-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一轮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成功的物理教学应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整合。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4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

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把核心素养教育落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基于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现就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1 物理教学要促进学生哲学思考

首先,以物理学的发展史教育人。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谬误的历史,是一代接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历史。例如,“经典力学之父”牛顿“如果我能看的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名言让学生学会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法拉第十年磨一剑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居里夫妇为提炼放射性元素镭而甘愿受放射性辐射损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造福人类敢于献身的精神……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重温这些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到科学家坚忍不拔、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实现立德树人。

其次,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人。对科学家的评价我们还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情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情的另一方面。例如,在介绍伽利略、牛顿、开普勒、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贡献时,我们都非常正面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我们可能更多地当作“反面教材”,忽视他的贡献,甚至“嘲笑”他。其实,在教学中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时也不妨进一步指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称他是最博学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评价一个人,从而懂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人。

2 物理教学要启发学生的学科思维

马云曾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学习是让学生从“知识”层而上升到“智慧”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的物理教学往往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思维定势,容易一叶障目,不见物理学的“森林”。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力的分解方法,然后讲解典型例题,最后就大量地让学生练习巩固。而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怎么进行力的分解,如何应用力的分解,教师则是一笔带过,这样做短期效果很光亮,但学生的学科思维被“格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也就不复存在。

笔者曾在所教高一学生中做过一次测试,以下是其中两道题目。

题目1 如图1所示,物块所受的重力G=10 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 °,BO绳水平,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求AO、BO绳所受的拉力分别是多少?

题目2 假如你驾小车在野外树林陷入泥坑里,此刻你发现无法向周围人求救,若车里只有一根长绳,你如何自救。

对题目1,大多数学生能应用力的分解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说明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模型化”的题目;题目2,还是考查相同的知识,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解决,说明虽然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只懂得机械做题,不会从物理迁移到生活解决问题。

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能够解决“模型化”的题目,更要启发学生学科思维和方法,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3 物理教学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体验到的东西最具真实感,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2]。在物理教学中,因为所涉知识面广,概念抽象,规律复杂,题目多变,仅仅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索空间,让学生参与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最终使知识由抽象变为形象,思维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例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摇‘绳发电”实验:如图2所示,让两个同学摇动导线,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情况,可以感知地磁场的存在及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情况;在学习“自感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千人震”实验:如图3所示,在开关断开瞬间,牵手学生有强烈触电的感觉,让学生体验线圈在自感现象发生时神奇的“魔力”;在研究“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针浮液面”实验操作比赛:如图4所示,每张桌上放有一根回形针和装有水的玻璃碗,尝试让回形针漂浮在水面上,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液体表面张力超能的“力量”。

教学中,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实验感召下,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亲身体验,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回归生活。这样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将得到提高,同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

4 物理教学要激发学生科学唯美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人心旷神怡。物理美是一种科学美,它源于自然之美,它的美存在于自然物理现象中,体现在物理理论的内容和形式上,也体现在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揭示物理理论的简单美,物理学科的统一美。

物理世界看似错综复杂,但物理问题的内在规律与本质属性必定是简单的,清晰的,经得起考验与检验,大道至简。例如,“开普勒行星三大运动定律”揭示了太阳系所有行星的运动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揭秘了宇宙间的电磁现象。此外,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高斯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它们都以最简洁的语言和数学公式体现了物理理论的简单美。

宇宙中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一切都井然有序,这种神奇的力量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就是物理学科的统一美。例如,万有引力定律体现的是天与地的完美统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体现的是电与磁的完美统一;爱因斯坦相对论体现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统一。 “三大守恒定律”乃是物理世界中统一美的最高体现,物质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一个个守恒不正是体现不同物体之间的完美统一吗?

物理学充满了种类繁多的公式、计算,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物理学科在破译宇宙密码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展示其“惊人的简单美”及“美妙的统一美”[3]。只有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美学的启迪,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让物理教学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每一位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教师深思的问题。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将为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使学生养成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彭前程.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16(02):1—2.

[2]吕德明.例析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趣味实验[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0):14—16.

[3]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物理 选修3-5[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

(栏目编辑 罗琬华)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