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16-07-06马烈
马烈
【摘 要】在多年来的新课改教学中,我反复思索,感悟颇多,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氛围 阅读习惯 口语交际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多年来的新课改教学中,我反复思索,感悟颇多,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搭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因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多组织几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置于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使学生以愉快欢乐的情绪进行学习。有一次我为了纠正学生的错别字,特意设计了一个“错别字医院”专栏,把学生经常出错的错别字写在专栏内,作为“病人”。让学生自愿报名当“小大夫”,给错别字“治病”,并要求找出“病因”。这样“治愈”一个“病人”就消灭了一个错别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提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一直坚持每天利用一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时间安排“我读书,我快乐--自我展示”环节,让孩子们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快乐。在展示过程中,大家还常常会就某个词句发生争议,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碰撞。记得有一个孩子在展示搜集到的成语时把“春夏秋冬”一词归到成语类里,当时就有同学表示了疑义,孩子们不但学会了阅读,更在阅读中学会了思考,并敢于质疑,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我还在班上举行了“读书卡”创意设计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评选故事大王,手抄报比赛等等,通过这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持久化,并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帮手,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我快乐”的成功与喜悦。
四、提倡学生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