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6-07-06鲍娟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审美观

鲍娟

【摘    要】为了转变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人体艺术的理解误区,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笔者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人体艺术欣赏  审美观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西方美术人体艺术不可避免会遇到。在小学美术课中很少涉及人体美术方面知识的同学们在面对突然降临的人体美术欣赏图片时往往表现的很不好意思。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欣赏人体艺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欣赏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探究的问题。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对人体充满好奇,同时又羞于启齿,虽通过生理课对人体有一点认识,但尚处于朦胧阶段。加之当前,人体艺术形象正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充斥在各种传媒中,报刊杂志、影视广告、网络图片、行为艺术、人体彩绘等等均有大量的人体形象出现,对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和态度都有很大影响。

在多年的初中美术教育工作中,我想谈谈我的教学浅见:

首先,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修养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消除紧张情绪,同时好的教态也会感染学生。在遇到人体艺术这样的敏感话题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力,向学生传递一种健康的讯息、对艺术美的享受,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课堂教学不至于陷入一种尴尬局面,得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师的教态应更自然、大方、亲切。

其次,课堂教学的技巧非常重要,针对人体艺术欣赏,我认为教师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入为主。

还记得我上过的一堂西方艺术欣赏课,当大屏幕上出现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时,男同学有的捂着嘴窃笑,有的窃窃私语,更有甚者发出怪声,而女同学则羞红了脸,甚至有的恨不得把头埋到桌子底下,是什么促使他们有了这些古怪的行为?归根结底就是对人体的了解不够,不敢正视人体艺术的存在,把人体与邪恶、低级趣味联系起来。我果断的采用了开门见山、先入为主的办法,自然、大方的讲起了西方人体艺术作品的相关知识,由于欣赏了众多的不同时期的人体艺术作品。并在欣赏的同时给予了更多的思想性引导,学生逐渐的放下思想包袱,不但没有了初看时的羞涩,而且还可以对人体艺术作品表进行一些观点的表达,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收获满满。

第三,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成人的家长要从人体美学的角度,从人体生理构造、人体功能等角度给孩子必要的解释,使孩子对人体的认知是正确和正面的,而不是对孩子提出的有关人体的问题采取回避或岔开话题的办法。错过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另外我归纳了一些在人体艺术欣赏中教师可以拓展讲解的内容:

(一)人体艺术不等于是裸体:人体是在适应大自然的演变而造就出的,是有合理科学的骨骼、肌肉、皮肤以及各部位器官的巧妙组合而成的均衡和谐的整体。人体之所以是最美的,是因为没有一种线条、轮廓比人体的线条、轮廓更生动、柔和、富于变化和富有韵律美;更没有一种色彩比人体的肤色更鲜嫩、滋润、透明、更有光泽和更具生命的感觉了。人体艺术是以人体作为传达艺术家情感的载体,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赋予人体以千种色彩,万般体态。它的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如绘画、雕塑、摄影等。日常为我们熟知的如舞蹈、绘画人体、艺术体操、健美操等都是人体艺术的范畴。其中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欣赏,以及由此引发的创作者的情感流露。

(二)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人体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了,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美学思想又对后来的欧洲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希腊的运动会上,运动员都是裸身出场,自信地亮出自己健康的身躯和体魄;我们也会看到,十八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也是从裸体美的展示开始的。没有欣赏人体美的能力,就没有对生命的肯定和热爱。所以西方美术欣赏课中都有大量的人体艺术的内容。

(三)中西方史前人体艺术并没有多大差别,都具有女性生殖崇拜的造型观念。只是由于古希腊文化和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体艺术才开始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我们经历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洗礼,对于人体艺术来说和西方比起来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人对于人体的态度,既没有古希腊时期人神合一的理想化精神追求,也没有文艺复兴时期强调性感与美感统一、美化人的自然属性的精神境界。中国传统美术把神韵气势、意境作为艺术的最高标准。而西方美术则在再现写实的领域发展,以真善美为准则,追求理性和真善美的统一。我想课堂也应该起到同样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是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体艺术的巨大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人體艺术的形象是一种表达手段,它和花卉,静物,建筑,自然风光一样是艺术家手里运用自如的事物。如今人体艺术形象不再是典型的古希腊式或者古罗马式,它可以自由的出入艺术家的作品之间。它可以是前苏联的《雕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一对男女青年手中高举铁锤和镰刀,仿佛要凌空飞翔,姿态雄健而轻盈。它也可以李象群的《永恒的运转》中掷铁饼运动员运转身体行将出手的瞬间,并以“十”形结构迥异于米隆的《掷铁饼者》那种经典雕塑的图式,使人耳目一新。处理手法简约,造型略带诙谐,寓有哲理和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还可以是达利制作的《带抽屉的米罗的维纳斯》,颠覆经典的《米罗岛维纳斯》的形象,给观赏者精神上指引另外一条小道。

最后,我们要懂得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人体美,学会辨别伪艺术。温克尔曼说:“最高的美应该摆脱一切风味,就像纯洁的水一样完美,艺术是神圣的,它是对生活的归纳总结,是生活的升华。它常常给人以启迪、想象、思索,所以人们才去欣赏艺术并接受艺术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汲取艺术的养份。”

学校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汲取营养的地方,除了正常开展的生物课、思想品德课和美术课,还应该多为他们营造了解、接触人体美的机会和氛围,接触的多了,眼界开阔了,思想境界和审美眼光自然会提高。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正确的认识人体的美,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摒弃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社会氛围,以发展的眼光建设一些艺术场馆,举办艺术展览、提高全民艺术素养。

猜你喜欢

审美观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解读“黑色”二元对立的审美观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浅谈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日式美学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美术鉴赏力和提升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