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6-07-06王勇
王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观念与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从初步感知入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問题;单独完成作业,让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强化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等五个方面入手,阐释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独立想出解决的方法或者方案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学生独立思考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准确掌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是大会的主持人。”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在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中,离不开有效的数学思考活动。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有探索价值的数学问题,充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产生学生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这样课堂交流与讨论才能不断深入,才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讲解问题,只注重知识的讲解,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缺少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听命于教师的讲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摒弃这种停滞在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依据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参与到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中。这样不但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二、从初步感知入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由于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小学生思考问题以形象具体为主,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较弱。用直观材料进行教学,强化动手操作,不但能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并可增强其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的纸和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形(这两个圆形与用长方形纸卷成的圆柱体的侧面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采用实验法,随意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变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获得真正理解的知识,并懂得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没有疑问的学生不是一个会独立思考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的“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指出比的后项不能为零,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会说:“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为0”。那么学生还有什么疑问?有的学生会提出:体育比赛成绩为什么会出现2:0这样的情况呢?这后项不就为0了吗?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体育比赛中“几比几的含义”,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学生经过质疑问难,自觉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单独完成作业,让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每学完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单元后都会出现具有一定难度、能升华学生思维的思考题,让学生带回家思考,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有好处的。例如: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以后,我曾经出过一道思考题:“如果长方形、正文形、圆形周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吗?”学生有的回答相等,有的回答不相等。老师没有及时讲解,而是让学生回家自主思考、实践验证,然后再在课堂上统一讲评,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有实践探究的基础,分析讲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有意识的提出思考题,故意不及时解答难度较大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去思考,能有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五、强化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水平的发展,为此就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在备课时,可把在课堂上要提的问题分成难、中、易三个层次,分别向好、中、差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收获,避免那种“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书面。在安排布置作业时,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例如对成绩差的学生主要布置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计算为主,适当安排解决问题方面的题目,而对成绩优秀、思维活跃的学生则要安排难度大,思维程度高的解决问题的题目。这样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倡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做学习上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仇光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学周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