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016-07-06杨明霞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

杨明霞

【摘    要】科学学科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资源呈现工具的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是科学学科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有效的科学学习的需要,更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激发兴趣  突破重点  促进思维

科学学科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资源呈现工具的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是科学学科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有效的科学学习的需要,更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需要。因此,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是科学教学的极好手段,当然,要想充分发挥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合理有效地运用,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它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课件的演示性、科学交互性、直观形象性等功能优势,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太阳系》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显示满天繁星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满天的繁星,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接着老师说:“你们先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去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这时老师再让学生驾驶虚拟的宇宙飞船“升空”,学生用鼠标点击各种按钮,观察各种仪表的显示情况。当学生“启动”发动机,操纵“宇宙飞船”“起飞”计算机会模拟出“宇宙飞船”的各种姿态,并且显示宇宙太空的情景,同学们近距离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太阳系。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

2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起决定作用和一般作用之分,难易之分,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教师口若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课中岩石的风化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上学生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或教学专题片,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实地考察的效果。如对于卵石的形成,首先呈现在河道上游岩石受风化的画面,使学生知道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碎石、沙粒;然后重点表现在水的搬运过程中,河道中游的碎石与沙粒相互摩擦,逐渐失去棱角,变得越来越圆,最后到河道下游,形成了又圆又光滑的卵石。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获得对卵石的正确认识。

3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是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例如,在学习《面包发霉了》这课时,就是让学生明白: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长得快?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且学生对这些不太了解,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教师可把这一课制成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块发霉的面包,然后再显示两组试验的详细过程,最后在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文字性小结。使学生在观察试验过程中,直观地感觉到当时的情景,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其思维性、创造性和严密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4 运用信息技术的建议

4.1  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才观、师生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运用置于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科学知识。同时,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教学课件制作、实验设计、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搞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教学的能力。

4.2  运用信息技术,并不只是掌握科学教材中的具体知识,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以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所有功能,更不能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就是教师个人运用,要激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亲历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既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3  运用信息技术有一个度的问题,要切实把握好,否则就会偏离科学教学的重心,成为信息技术课,因此,在运用中,应根据科学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精心设计运用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整合精当。

5 总结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堂上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并以其能够充实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學生负担等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韩晶.浅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对策[J];吉林教育;2011年14期

[2]蒋青月.巧用信息技术,构建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8期

[3]陈琰.信息技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3期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