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
2016-07-06邵文华
邵文华
【摘 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就可能无意识的伤害了一些学生。要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心灵沟通 关爱 尊重 教学策略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平等、尊重。是否对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进沟通的方式? 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就可能无意识的伤害了一些学生。要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通过问家长和他本人,了解该学生在什么环境下成长,这些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利的。家族中谁对他的影响最大,他有怎样的习性,这些习性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我班里有个女孩,因为她在语言表达和与人沟通上存在较大困难,于是我采取了家访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解,通过和她的父母较长时间的交谈后,我了解到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兼有自闭和多动的行为特征,学习上识字较多等,而且通过交谈我还得知其家人在对她的照顾上花费了很多的心血,爸爸从小为了训练其走路,在很长的时间内坚持用手抓住她的脚练习走路,最终促使现在的她行走自如。
第二、深入学生生活,做学生的朋友
每一个班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开朗,有的内向,有的自私,有的大方。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朋友,学生才能感到你可亲,可爱与可敬。否则,严肃的面孔只能让他们望而生畏、敬而远之。那样你就无法了解他们,当然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德育工作。因此,我想要了解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想方设法作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你的信任和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试着做了一些工作。我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带领学生一起跑步、打球、做游戏等,每次学校举行的体育、文艺活动,我都亲自参与组织。我还常用课余时间到他们中去,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甚至还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有时简直忘记了自己是老师还是学生。正因为如此,同学们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知己,乐意主动与他接近交谈,从而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通教育的通道。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的出发点,但绝不是教师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业成绩不一样,脾气秉性不一样而采取不平等待遇,否则会极大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
作为教师,接受每一个学生是无条件的,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要发扬民主,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公平的位置上,开导他们,鼓励他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教育,班主任的爱是博大的爱,它像阳光一样,洒向大地上每一个角落。
第四、关爱每一个学生
人各有差异,我们不可以单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谈到了“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他说,学习上的成就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面对一个班级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爱那些在学习成绩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挖掘他的潜能,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有所得,能够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消,在课上,可以給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即分层教学、分层指导。这无疑给班级授课制的教师带来诸多麻烦,但是,看到每一个学生能在课上有较大的收益,就是为师者的快乐。
第五、师生有效的沟通原则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指导帮助,而不是伤害。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育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适当的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
1.就事论事。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去翻旧帐。更不能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与你对立。
2.用心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非批评的语言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而批评的语言引发怨气、制造紧张。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期待,用“我”字开头;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请求,则用“你”字开头比较好。
3.在愤怒时不能用侮辱的语言。在现实中班级人数多,自然需求就多,有时造成教师愤怒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经常惹你生气,教师可以宣泄怒气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击学生的品行。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
4.不给学生贴标签。贴标签就是一种伤害,贴标签的形式有:以成绩、以相貌、以家庭、以财富、以表现等贴标签。处置学生问题时要尽量避免武断和预测,武断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形成真的毛病。学生通常照着老师的消极性语言成长,天长日久就会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5.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学生,这样学生容易接纳你,也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教育学生绝不是说了就行,和学生沟通应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并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教师只有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