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环境,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2016-07-06吴茗
吴茗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需要教师不断革新教育观念,以符合时代的思想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从而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要切实提高认识,改进管理方法,做好班级的德育工作。小学生作为刚步入学校大集体的人,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学生的人格、道德的形成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 班级文化 德育
环境对于人的塑造作用是众多教育者共知的。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在班级环境的营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优美的班级环境,创造优秀的班级文化,运用班集体独特的教育魅力,给学生创建一个精神享受的海洋,让学生在感召中,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创建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
优美、和谐的班级环境能为学生创建舒适的班级氛圍,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中,获取健康自信的道德品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一边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的布置中,要以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管理与实践,利用班级中的每一种文化形式,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努力,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管理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将黑板当成一棵小树,小树上长出了众多鲜嫩的枝叶,鲜嫩的枝叶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众多模块,主要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形成强烈的舆论影响,由各课班主任定期更换,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创建“知识宝库”栏目,为学生展示时事政治,加强学生对于国家大事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学生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英雄榜”将学生按照列来分组,每一竖列为一组,一共分成4组,让学生在卫生、纪律、学习三个方面进行竞争、比赛,为表现良好的组内奖励一面流动红旗,从而为学生创建积极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到的品质。
二、营造上进的班级思想,规范学生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的道德认知需要经历不断自我认识,自我纠正,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因此,班主任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思想引导学生获取良好的道德认识与体验,从而以班集体中的积极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道德的自我纠正与完善。因此,班主任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中,为班级设计班训、班徽、班级口号、班级海报等各类文化。例如,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创建班徽时,可以以大鹏为题材,让学生学习“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魄力与胆识,以及积极向上的姿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形成长远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在教室中为学生悬挂名言警句,比如:“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等,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办“读书角”为学生书写一些警醒时光匆匆、时光易逝的名句,比如:曹操的《长歌行》、《杂诗》、《一剪梅》等。使学生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为学生创建积极的班级文化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能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为学生的自我完善提供依据。
三、利用规范的班级制度约束学生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自我约束力欠缺,处于“他律”的阶段。因此,班主任要发挥监督与纠正的作用,为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规范。班主任可以通过在每学期开学时,召开班会,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的文明礼仪、学习常规、班级常规、行为规范、卫生执勤、奖惩制度等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使全班学生对于制度的制定产生认同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严格执行,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其次,班主任为学生制定操行评定细则,除却每天学校的检查外,班级内部也做检查,设立专门的值日班长。将班级内部设立为多个小队,并鼓励小队间的竞争,从而更好地保证班级文化的创建与实施。将制度文化贯彻于班级规范中的各个细节,能使班级制度更加缜密,贯穿于学生行为的各个角落,从而规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利用这种制度规范方式,使学生明确什么事情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都要遵守各类规则与规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进步。
四、开展积极的班级活动巩固学生的道德行为
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之后,班主任要注意趁热打铁,使学生的道德意识转变为道德行为,从而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使道德思想升华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班主任通过各种道德活动的举办与开展,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达到言行一致的效果,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形成责任意识。其次,在每次看完班级活动之后,都能进一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自觉遵守纪律与规则,使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班级活动的举办中,教师可以开展“认养活动”,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鼓励学生申请自己认为合适能够胜任的工作,在得到教师的同意后,形成自己的责任区。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学生承包了窗户,有的学生承包了讲台,有的学生承包了电灯等等。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此类班级活动,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实际的体现,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巩固与提升,实现言行合一。
总之,班集体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活动的重要场所,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的熏陶作用,利用积极的班级文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的认同。小学生处于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依据小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容易接受新思想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地教育与管理,从而使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婧.论小学班级文化的创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2]宋春晓.活动 制度 精神——小学班级软文化建设育人三部曲[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3]蒋哲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