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2016-07-06李晶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150086

黑龙江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农村

李晶(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150086)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李晶
(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150086)

摘要: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居民的生活质量远落后于城镇居民。为了准确反映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现状,以黑龙江省内的农村为调研对象,着眼于群众对现状的主观感受,以调查问卷的回答为基准,发掘和分析农村建设在居民心目中的成绩和问题,力争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最显著的问题。而“农民”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我们建设农村,为的是能够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已对生活质量开始了全面的调查与研究,其调查与研究工作的重心在能够影响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之上。而在70年代后期,对生活质量的调查则因主观生活质量的改变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据相关研究发现,客观的生活质量只能对居民生活质量的15%进行解释,而主观指标,如:生活满意度,则可以解释70% ~80%[1]。

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的,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快速发展。其中有几次重要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开拓了全新的发展天地,如:1985年,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与天津社会科学院进行合作,对天津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2006年,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中,连玉明从居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中提炼出12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2010年,李享、宁泽群结合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的问题,对北京的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且得出相应的生活满意度理论,可以发现在众多影响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中,休闲供给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

1 调查目的及意义

中共十八大提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此观点再次强调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广大人民,这就要求在反映人们生活状况时不能仅局限于收入等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能全面综合衡量人们在生活各个方面需求的满足程度,即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主要是依照个人选择标准,对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生活情况进行总体性的评价分析,可以说生活满意度就是对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可以将影响个体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指的是个体对待事物的态度、取向等与认知有关联的因素。客观因素则是指与个体的实际经济生活相关的诸多因素,如: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等。

从以往我国学者对生活满意度问题的研究来看,研究方向大多都针对城市居民,而且更多地集中在对客观生活满意度上。然而,我国社会阶层中最基本的群体是农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程度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程度的提升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笔者以已有的关于生活满意度研究理论及指标体系为基础,定量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据此为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查问卷的形成

2.1 指标的选择

2.1.1 客观因素

A.经济收入。从人们的广泛认知来看,经济收入与生活满意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B.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自然环境指的是居住区周围的卫生条件。社会环境指的是人们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2.1.2 主观因素

A.心理因素。社会心理的观点认为,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满意度有直接关联。如压力、成就等。B.个人特征。已有的研究理论表明,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与生活满意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对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个体对生活认知的综合判断。

2.2 调查方式

以黑龙江省内各个村镇为调查单元,用调查问卷采集样本,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大部分都包含了整体规划建设情况、休闲生活、婚姻状况、工作状况、经济收入、住区环境、社会保障等。

2.3 数据来源

本文原始调查数据来源于2014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小组各成员于2016年寒假期间对黑龙江省内各辖区县镇实施的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此次社会实践分别对省内辖区的15个村镇、县城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各调查村、县、镇的当地居民,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收入、不同职业的人群,调查对象特征的详细情况见图1、图2和表1。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5份,除去填写不全以及不规范的问卷(重要个人信息缺失),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为94.9%。

图1 调查对象婚姻状况Fig.1 Marital status of respondents

图2 调查对象年龄结构(岁)Fig.2 Age structure of respondents (year)

表1 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Tab.1 Occupation situation of respondents

3 居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3.1 调查结果评价分析

本次调查共设置23个测量指标以描述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调查采取的是满意度量表的形式,即要求被调查者在被问及对某一生活领域是否满意的时候,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是很满意”和“不满意”中选择回答。

在对经济和物质生活的感受方面,被调查的居民对目前的工作和收入状况表示比较满意,并且有近半数(44.7%)的受访者收入与去年相比有所增长,对居住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示比较满意。这说明我省辖区内各个城镇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比较符合当地的经济特点,实施效果令居民感到比较满意,大多数居民(62.3%)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在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感受方面,69.3%的受访者表示对目前的居住条件感到满意,但57.5%的居民对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自然环境破坏现象表示不满,而且80.1%的居民表示当地的环保工作有待提高。63.7%的居民表示对所居住的村镇整体规划感到满意,尤其是近年来对生活必需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等)建设的满意度很高,为68.8%。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居民在工作之余可选择的休闲娱乐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集中在看电视、打牌和串门上,超过90%的居民都期待当地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如公园、广场等)能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的完善和提高。这一结果表明,现阶段小城镇建设的当务之急并非是将村镇建设成高楼林立的“城”,而是要满足居民更高的精神追求,解决滞后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之间的矛盾。此外,居民还对当地的教育质量和医疗卫生状况的提高有相当大的期待。

在对政府服务能力的感受方面,74.8%的居民对政府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近年来所居住的村镇变化很大,并非常支持和期待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87.7%的居民可以接受在合理赔偿的前提下将手中的土地交付给政府作为建设用地,并有84.7%的居民认为小城镇建设将会给生活水平带来一定的改变。但是,居民对于当地政府的执政信心不足,对于被征走的土地用于城镇建设还有很多担心,最突出的几个问题显示如图3。

图3 征地用于建设担心的问题Fig.3 Concern for the confiscate land used for construction

调查结果显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只有少数居民参与了城镇医疗、城镇养老保险,农村养老基本依靠子女,家庭养老观念仍没有改变,84.9%的村镇居民在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3.2 调查结果综述

参与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个体特征的差异(经济收入、是否已婚、从事职业)是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收入仍是最重要因素。此外,我省辖区内农村居民在涉及宏观社会环境领域,比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主观满意度相对较低。在受访者最期盼改善和解决的问题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公路建设、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

4 意见与建议

近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在居民基本经济收支、教育医疗等方面还远低于全国水平,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省仍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时期,而要想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就必须将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放在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要想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实际生活品质,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实际经济收入。尤其是通过对我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分析、调查,可以清楚地发现居民收入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因而,要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就必须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第二,努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对政府的执政信心。廉洁奉公,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多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不做面子工程,不断提高百姓对政府的执政信心。第三,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活的实际满意度,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以此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因而调整消费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教育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有利于在社会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多渠道改善农村居民的实际就业情况。

参考文献:

[1]James Obadiah Bukenya. An Analysis of Quality of Life,Income Distribu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West Virginia[D]. Morgantown:West Virginia University,2001.

On the survey analysis of rural residents' life satisfa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 Jing
(East Universityof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Heilongjiang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has a larger propor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their life quality is far behind urban residents. In order to accurately reflect life satisfaction status of rural resid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took the countryside of Heilongjiang as research object, focused on subjective feelings of the masses, made questionnaire as a benchmark, explored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minds of residents, so as to proposed some valuabl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Village; Lif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16)09- 0154- 03

收稿日期:2016- 03- 21

作者简介:李晶(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工学硕士,从事道路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微信订阅服务中信息过载的调查与防控机制研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大同市第一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