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人才培养中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现状

2016-07-06孙倩茹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大学生

孙倩茹

(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



浅析高校人才培养中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现状

孙倩茹

(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

摘 要:大学生领导力研究已日益成为领导学界关注的课题,本文运用大学生领导力素质模型建立了大学生领导力水平量表,对天津市、河北省10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现状调研,并基于模型,总结归纳了现阶段大学生领导力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及学生自身等各方面培养领导力的提升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模型;对策建议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目前我国学者对领导力的研究主要限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把领导力引入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对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领导型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洛杉矶基金会所发表的研究报告《重新认识领导力:让高等教育参与社会变革》指出,领导“并不必然是那些占有正式职位的人,相反,所有人都是潜在的领导者”[1]。因此,进行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研究,不仅是高校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更是应对外部社会环境和变革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

本研究借鉴前期成果对大学生领导力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前期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词汇问卷调查、内容问卷调查、胜任力测量,建立并验证了大学生领导力素质模型。该模型包括:领导感召力、领导决断力、领导前瞻力、领导影响力、领导控制力五个维度,29个领导特征(模型如图1)[2]。使用SPSS17.0对这一模型进行了信效度验证,证明结构良好、维度有效。本文将在领导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大学生领导力量表,通过实证调研,探索现阶段大学生领导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提升大学生领导力。

二、大学生领导力的实证调研

(一)大学生领导力内容问卷的形成与发放

通过对大学生领导力词汇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构建大学生领导力模型基础上,对29项词汇进行精确的行为描述,转换为初始内容问卷。先在河北工业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的200名学生中进行预调查。通过SPSS17.0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对得出的预测试问卷进行多次专家小组讨论和数据分析检验,共重复进行了两次问卷的发放、分析、修改后,形成了正式的大学生领导力内容问卷,问卷包括5个维度29个题项。

通过对《大学生领导力内容问卷》的陈述进行调整,开发出《大学生领导力量表》,选取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太原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等十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25份,合格问卷406份,合格率为96%。

图1 大学生领导力素质模型

(二)调查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大学生领导力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69,大于0.80,说明此量表的可信度很高。其中最高领导力值为5,从描述性统计表得出,被试对象的总体领导力评价得分为3.28,第一维度(领导感召力)3.74,第二维度(领导决断力)胜任力评价得分为3.70,第三维度(领导前瞻力)领导力评价得分为3.65,第四维度(领导影响力)领导力评价得分为3.81,第五维度(领导控制力)评价得分为3.73。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被试高校大学生的领导力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以上,领导力评价得分比较均衡,较高的维度为领导影响力维度、领导感召力维度和控制力维度,也就是说大学生目前在领导决断力和前瞻力方面有所不足。

三、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领导力不足的表面现象,同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并结合已有的调研结果,推测出影响我们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诸多因素。即领导力理论不扎实、领导力意识不强烈、领导力特质不突出、领导力体系不完善等,归根结底主要是社会各界、教育部门、大学生本人三方面无法形成有机整体的缘故。

(一)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领导力理论知识匮乏

目前,在校大学生对领导力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只有部分管理专业会将领导学原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来系统讲授领导力理论知识,其他非管理专业学生只能通过一些诸如人际关系学、口才学、大学生择业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等选修课程来摄取相关知识,但在这些课程中,领导力只是其中一个章节,缺乏系统性;第二,各高校图书馆中虽然都有很多的领导力书籍,但学生借阅时往往更偏向于休闲阅读或学习、考试所需,此类书籍的借阅率较低。正是由于学习的零散性、被动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对领导力的内涵理解不够或有所偏差,甚至认为自己不具备领导力的潜力。

2.领导力意识较薄弱

领导力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对领导能力的自我培养,而领导意识是领导行为的前提,但在校大学生的领导力意识并不强。通过实际问卷调查,统计出不少学生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的数据,这说明了目前高校中部分学生对社团活动、班级活动表现不积极,对职务责任的承担不热情,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实践意愿,对组织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入,严重缺乏领导力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在积极参加班级、社团各类活动的学生中,必将只有小部分作为组织的领导者,组织协调各种活动,而其余人只会被动地接受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也缺乏领导力意识。

3.领导特质不明显

国内外学者对领导特质理论都很热衷,有的学者认为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自信心、个人魅力、非凡的智力、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的学者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需要有创新能力、乐观向上的心态、个性等。领导力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然而,通过量表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领导特质和能力很欠缺,甚至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心理健康方面有明显缺陷。比如调查中发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热情不够高,课堂表现不积极,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考试作弊屡见不鲜;在生活方面,集体主义意识薄弱,个人主义思想突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毕业阶段,诚信问题成为学校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毕业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等个人修养方面估计过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欠缺直接阻碍了影响力的发挥和领导效能。

4.理论与实践脱节,领导力运用不合理

领导力的发挥如脱离领导实践是无法真正实现的。领导者应在领导实践过程中合理利用权力,懂得识人、用人、管人、育人、招人[3]。大学生在校期间,担任班级或社团部门的不同职务,成为了领导者。然而,在组织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屡屡出现领导决策的失误、领导影响力和控制力方面的欠缺。一项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反馈阶段进行统筹领导,然而,往往出现准备不足、现场突发事件不断、部门之间配合脱节、被领导者之间欠缺沟通等等领导力运用不合理的现象。未担任任何职务的同学也存在领导力运用不合理现象,比如在问卷中显示,没有职务的同学在组织大局意识方面欠缺,不能从组织整体和长期的角度考虑,个人主义盛行;在领导者的带领下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组织工作,独断专行。

5.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领导力的需求不同

通过实际访谈发现用人单位(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非盈利社会团体)对应届毕业生的领导力更多的侧重于满足本岗位实际需求的能力。比如销售人员侧重于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行政人员侧重于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部门经理侧重于大局意识、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方面。然而,由于大学生缺乏自我认知能力,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因而个人能力与用人单位所需能力脱节。

(二)大学生领导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1.社会各界对领导力内涵理解不深入

传统的领导观念认为,领导力是具有权力、地位的个人或组织才应该关心的问题,没有职位的人就没有使用领导力的机会,就不用懂相关知识。这种错误观念导致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对领导力的范围和内涵理解都不够深入,以致于高校在领导力教育方面缺乏重视,社会对领导力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学生对领导力缺乏意识和愿望。

2.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受传统理念的束缚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教育理念、教育课程和方法。国外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和教育研究已经成为国外、尤其是美国学界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虽然我国部分知名大学校长也逐步改变了教学理念,注重对领导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落实困难。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非领导力专业学生无法系统学习领导力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践运用领导力技能,社会阅历短浅,领导能力不够;第二课堂和非专业课程设置也缺乏集中管理和引导,不能利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塑造领导特质。因此,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的领导力意识薄弱、领导理论知识不足、领导素质和特质缺乏。

3.大学生领导特质受家庭、社会、学校、朋辈环境的影响严重

发挥领导力的影响号召力,前提是自我领导的培养和历练。然而,大学生自身受到多方面环境的影响,导致自我领导意识、技巧明显欠缺。比如,家庭因素的影响,成长在贫困、不健全的家庭背景下的同学,受到父母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意识不够、沟通和决策能力欠缺。进入大学后,无论学习、活动、生活各方面都与在健康、优越的家庭中成长的同学存在差距。同时,社会不良因素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导致大学生领导特质受损,比如社会道德意识滑坡、社会诚信问题、虚假产品、投机问题等。

四、大学生领导力提升对策

我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尚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领导人才后备力量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

(一)将领导力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

1.打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基石。德育是领导力教育的基础,领导力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政治理论、价值观和道德修养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才能真正发挥领导力教育的作用。因此,必须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改变灌输式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2.全面开设领导力理论课程。充分利用领导力素质模型,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初步设想如:高校可以将《领导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设置成公共必修课;将《决策理论与方法》、《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设置成公共选修课。

3.实施全面教育与重点培养的策略。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对全体学生进行领导力的培养,同时重点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教育,以提高领导带头作用。

(二)开拓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发挥实践性教育的功能

1.学生社团活动。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仅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基本的技能,而且能促使他们探索和发现自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开辟道路。

2.志愿者活动。领导力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公民,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事业发展各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因此,高校志愿者活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团结合作和服务大众的素养。

3.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各类机构和社区都是学生发展领导能力的平台和教材。学生可以在服务社会和社区的实践过程中丰富领导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适应社会环境。

4.校际、校企合作的举措。有对比方显差距,高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充分激发大学生领导潜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也都在践行此方法。同样,校企合作也是促进领导力教育的有效方式。比如发展长期的实践基地和实习单位,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提高适应能力、人际能力、决策能力等各种课堂以外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房欲飞.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赵国祥.领导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3-138.

[3]文茂伟,房欲飞.在通识教育中发展大学生领导力——以美国大学生领导教育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8(1):7-10.

(责任编辑 李俊芬)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Leade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SUN Qian-ru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Abstract:Academic research about student leadership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Using student leadership quality model, the article established a Student Leadership level scale and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in 1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model,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eadership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motional suggestions.

Key word:college student; leadership level scale;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16)02—0045—05

收稿日期:2016—03—01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研究-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项目批准号:SQ151003。

作者简介:孙倩茹(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