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

2016-07-05张银燕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高职高专途径

张银燕

【摘 要】在英语学习中,翻译是困扰大多数学习者的一个问题,尤其对基础不是很好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本文从实际角度探讨了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翻译教学之所以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改善翻译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现状;途径

一、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翻译教学一直是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总的说来,目前的公共英语教学中,老师普遍注重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而忽视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忽视英语翻译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学生的三级半考试,甚至把其视为学生能否拿到毕业的条件之一,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通过三级半考试,而不是为了与外国交流。有的学生英语三级半成绩非常高,却不能很好地应对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翻译。他们只是机械地学习英语,不能灵活地运用。由此可见,受我们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制于现行考试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总体上仍未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

(二)缺乏合适的翻译教材,翻译教学无从下手。现在所有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都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翻译知识、翻译技巧。虽然大多配有翻译练习,但是这些练习基本上都属于语法练习,很少有提及翻译方法和技巧的,尤其是一些基本的翻译观念和翻译理论。翻译教学主要是对课文进行翻译或者是围绕课文单词和语法进行的翻译练习,主要是单个句子的翻译,几乎不考虑语言以外的诸多因素。而翻译能力不经过有系统、有计划地培养是无法获得的。许多毕业生走入社会后无法应付工作要求,连翻译简单的商业信函都不会。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无法满足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需要,如何从教学内容上对他们加以指导成为提高翻译能力的关键。

(三)单一的教学方法。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規律、有计划、有步骤的传授。同时,教学方法拘泥于传统模式,教学手段和形式单一,仅局限于每个单元课后翻译练习的讲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缺乏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翻译中误读误解严重。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也会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信仰等方面背景知识的了解,在翻译实践中,学生往往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来表达,因而在翻译中造成很多的误解。如将“Ware his gift,that is a Greek gift”。直接译为:“小心他的礼物,那是个希腊人的礼物。”而不知道这个典故是指“特洛伊木马”,应译为“笑里藏刀”或“不怀好意的礼物”。

二、改进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的途径

(一)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翻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和要求,翻译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交中能否进行正确有效的信息交流。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层面的知识,如词语分析、句法分析、篇章逻辑分析、语言环境分析等,而且涉及非语言层面及文化因素方面的分析,所以翻译能力的提高是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不论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学院的就业前景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教师自身翻译理论修养,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翻译教学的主体,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水平,才能对学生起到指导和教授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对翻译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融合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只有实践和理论结合好了,才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指导。另外,由于翻译和许多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关联,并对两种语言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翻译能力的培养涉及很多方面,只有英语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素养,才能对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非语言因素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不仅要注重翻译中的词汇、句型结构等纯语言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非语言知识因素的作用,尤其是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文化因素具体包括人类知识、信念、伦理、思维、法律、审美等。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孕育各种文化的语言体系,这些语言传达了不同民族的思想风格和思维习惯及审美情趣,涉及到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传统历史和人文地理等诸多因素。它们承载了本民族文化的绝大部分内容,翻译正是两种文化体系的互相沟通。

(四)改革传统的高职高专翻译实践模式,将翻译训练贯穿于课内外实践中。

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是一个反复实践和运用的过程,必须不断实践。翻译实践不仅包含着课上和课下的翻译练习,而且应包括一定数量的课外实践。因此,除了在阅读课上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之外,还必须开展课外的大量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尝试设置翻译实践周,在翻译实践周内,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利用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知识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文体或英美杂志上的英文原版短文的翻译,对在翻译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翻译难点给予及时的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翻译竞赛活动,或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名篇名段的翻译比赛。长期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材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把握机会,紧跟时代步伐,重视英语翻译教学,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社会培养具备一定翻译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施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蔡基刚.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高职高专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高职高专《旅游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