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思考
2016-07-05赖玉龙
赖玉龙
【摘 要】练习课授课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环节,练习课不同于教授新课,更加注重突出练习题的新意和对知识的巩固与掌握,同时侧重于理顺知识体系,需要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的递进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为基础。本文通过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探索,将知识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贯串起来,通过测试、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方式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练习课;教学;最近发展区;小学教育
一、在练习情境中培养数学兴趣
针对小学生数学练习课的教学主要在于对于课程的设计,将兴趣放在第一位,由于知识点并不是很难且与生活常识联系较多,从身边出发多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吸引学生去学习,进行数学的计算与应用,最终能够做到掌握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农村小学课堂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大量的巩固练习缺乏主动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当学习数学成为了一种负担和任务,自然教学的效果不会理想。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即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也就是说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或趣味等方式起先训练来加发培养的。设计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联想到这个情境中需要怎么去计算,学生在练习中练习与思考相结合;练习与情景相结合,产生练习的快乐,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变厌倦的情绪,唤起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继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很轻松。
二、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基于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课程的难易程度是很容易将数学与生活相关联的,比如计算车辆的速度差的时候,农村的学生很难去想象这个问题,那就用自行车或者说用人跑步来代替同样的习题。从生活周边的计算开始研究,让数学变成一种可以看得到、遇得到的科学,充分去打开农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就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练结合来提高能力。所以练习时应把练习内容进行合理组合、归纳、提炼、使练习内容简单化,由浅至深层层递增难度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巩固和提高。
数学练习除了让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梳理之外,还应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练习时必然会出现不同学生或同一学生对同一問题由于不同的思考角度而出现多种解法的情况。然而,只有对不同的解法实行优化,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法,才是练习的最佳目的。如对于简便算法的公式的运用,要告诉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有很多计算方法会用到这些简便算法,不仅能够运算简单,还可以迅速算出准确的答案。练习课中,既要注意解法多样化,又要通过比较,提炼出最佳解法,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
首先,课上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让学生消除自主练习的恐惧心理,全身心投入到练习活动中,将课堂的氛围调整的更加宽松,老师的教案不能过于严肃,可以用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让学生喜好上数学课;其次,在素材的编制中要融会贯通,针对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习题设计。同一个问题,用同种形式呈现出来,在直观、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图文并茂、数形结合,形成概括、抽象思维——数学算式,甚至通过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对知识对再次巩固。
三、通过辨析数学练习题拓展数学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结合练习课的内容及学生完成的情况,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题的认真程度、解题的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
在发达国家的课堂中,往往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更加宽松,也就是说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更容易吸收知识,所以说在课改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数学判断,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力,那么辩论和辩析是最好的方式。把辨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把争论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评判的机会还给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改变。比如:怎样才能够让银行存款的利息更多且不影响正常消费,走哪条路线更近等现实生活中实际应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辨析,正确的计算方法得到了认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结论
通过数学练习课教学的实践,进一步说明练习课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找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难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融洽师生关系。小学生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确把握练习解题的技巧和实际的数学知识应用,紧紧围绕练习课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答题思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题量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课程内容与课外知识拓展相结合,练习内容与形式要将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快乐学习,达成学习能力提升,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雪萍.《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46
[2]陶行知.《生活教育》,《行知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期
[3]钟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