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2016-07-05杨华英
杨华英
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对于人的文化素养与人格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今天的孩子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奠定未来文化传承的情感基础。我园从身边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绵竹年画入手,探寻、利用绵竹年画中对幼儿成长有益的资源,设计、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绵竹年画教育活动,让孩子对绵竹年画文化有所了解和熟悉,激发幼儿对绵竹年画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绵竹年画教育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主张我们要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帮助儿童学会“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幼儿园应以家园为中心,充分运用中国的音乐、诗歌、玩具及大自然教育儿童……绵竹年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民众,从中挖掘教育资源开展活动是必要也是可行的。
绵竹年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创作的原始性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存在许多相似点,其好看(年画的色彩、线条、图案)、好听(故事、儿歌)、好玩(故事、儿歌创编、游戏)、好学(年画作品内容的可置换性、迁移性)的基本特点与幼儿生理、心理以及学习特点之间是相通的。年画儿歌、故事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绵竹年画和游戏的共同本性,年画教育能满足幼儿视游戏为生命的心理需求。因此,当幼儿与绵竹年画零距离接触后,他们容易接纳、喜欢年画。绵竹年画常常是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对幼儿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展年画活动,从幼儿的视角看,幼儿接受年画活动是可能的,从幼儿的发展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幼儿生命成长的重要动力。
二、利用绵竹年画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一)利用绵竹年画教育教育资源开展活动,能为幼儿园现有课程提供补充、进行融合与丰富,构成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促进力量。
现阶段,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大多为整合活动课程,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幼儿园整合活动课程》,该教材由学前幼教专家教授编写,它具有极强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可能也没有对于使用教材的幼儿园当地地域文化与民间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绵竹年画来自于民间,它以其浓郁的乡土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成为绵竹最具影响力的本土资源,其内容广泛,色彩艳丽明快、线条流畅,有鲜明的节奏感,以激发人们的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利用绵竹年画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可为现有整合活动课程提供补充、完善与丰富,构成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促进力量。
(二)利用绵竹年画教育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年画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给孩子在未来学习生长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合理的文化价值取向。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形成习惯、陶冶情操、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时期。在幼儿园开展绵竹年画教育活动不是单纯地学习年画技法,更不是要培养年画的传人,而是搜索与整理在年画文化中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挖掘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对幼儿的发展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的教育元素。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让孩子对年画文化有所了解和熟悉,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基础,激发幼儿对年画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给孩子在未来学习生长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合理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基础条件。
三、以适宜幼儿发展为最基本的准绳,把握绵竹年画资源中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元素,以领域教育为途径,充分实现绵竹年画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绵竹年画品类繁多、内容广泛,然而,是否所有的年画都能走进幼儿园,都有教育价值?我们认为,作为隶属整个社会的民俗文化产品,它不具备针对幼儿的特性,需要教师以适宜幼儿发展为最基本的准绳,准确把握年画资源中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元素,在艺术、社会、语言、健康等领域中设计、开展活动,以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为导向,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如在设计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时,轻技能重体验与感受是我们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活动中,教师在幼儿充分欣赏年画丰富的表现形式如色彩、线条、拓印、刺绣的基础上,选取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如以感受色彩为主的趣味彩绘脸谱、体验陶版年画特性的胶泥陶版制作、以吸管、粗毛线、纱布为材料的另类刺绣……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对年画、对美的理解与感受。再如语言领域活动以年画儿歌、故事为媒介,以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幼儿在欣赏中感受传统语言美,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改编、续编活动中培养语言创新能力。社会领域活动仍以年画中的故事、内容为突破口,但将活动目标的重点放在情感教育价值的挖掘与实现,如在传统故事《卧冰求鲤》的学习中感受到父母及长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对孩子进行“孝”与感恩的教育。在欣赏年画《年年有余》中,感受了祝福与被他人祝福的喜悦,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通过欣赏具有民俗特色的年画作品,如:《骑竹马》、《亮火虫》、《捉蟋蟀》等等,体验画中的游戏时,感受到原来自然界赐予人类那么多美好的有趣的东西,激发孩子爱护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年画作品《大红花》、《爱国旗》等,孩子们了解了我们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产生“我是中国人我自豪”的想法,激发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