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研究
2016-07-05谢秋菊河北省武邑县圈头医院妇产科河北衡水053400
谢秋菊(河北省武邑县圈头医院妇产科,河北 衡水 053400)
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研究
谢秋菊
(河北省武邑县圈头医院妇产科,河北衡水053400)
【摘要】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单独治疗)与观察组(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P<0.05);观察组的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血清β-HCG水平分别为(12.48±5.16)天、(7.59±2.10)天、(1324.58±196.37)I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13.76,12.87;P<0.05)。结论 将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于宫外孕的治疗中,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疗效,促进病情康复与症状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外孕;疗效
宫外孕即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位置不处于子宫腔内的妊娠类型,最为常见的宫外孕是输卵管妊娠。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急性腹痛,病情凶险,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由于腹腔大出血而死亡。数据调查显示,在妊娠死亡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死于异位妊娠[1]。保守治疗是宫外孕早期的常用疗法。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治疗宫外孕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后确诊为宫外孕,无误诊病例[2]。对照组输卵管妊娠20例,卵巢妊娠14例,宫颈妊娠5例,腹腔妊娠3例,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7.64±3.19)岁;观察组输卵管妊娠19例,卵巢妊娠15例,宫颈妊娠6例,腹腔妊娠2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39±3.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单独治疗,50 mg/d,肌肉注射,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50 mg,口服,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5天后评定疗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3-4]
参照相关文献进行疗效判定。若治疗后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且B超检查发现包块消失,各项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若治疗后血清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且B超检查显示盆腔包块体积缩小至少50%以上为有效;若治疗前后血清β-HCG水平变化不明显,且B超检查并未发现盆腔包块体积缩小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治疗后血清β-HCG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与血β-HCG含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包块消失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血清β-HCG水平也相对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与血β-HCG含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与血β-HCG含量比较(±s)
组别 n 包块消失时间(d)腹痛消失时间(d)血β-HCG (IU/mL)观察组 42 12.48±5.16 7.59±2.10 1324.58±196.37对照组 42 23.16±4.32 14.38±4.23 2043.27±264.01 t 11.39 13.76 12.87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对于宫外孕患者来讲,血清中的β-HCG含量是主要衡量指标,若患者每2天内的β-HCG增加量低于66%,则可基本判定为患者存在宫外孕或宫内发育不良。此时需进一步证实其妊娠类型,并积极予以治疗。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宫外孕患者在接受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血清β-HC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均<0.05)。与王有萍[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价值和应用优势。甲氨蝶呤是常见的宫外孕治疗药物,属于抗叶酸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的核酸合成来抑制胎盘中滋养层细胞的生长繁殖,导致胚胎绒毛组织变性死亡,达到治疗目的。但甲氨蝶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存在限制。而米非司酮则属于特异性孕酮拮抗药物,有利于降低孕酮活性,同时还可以对凋亡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使腺上皮细胞等逐步凋亡,达到诱导胚胎死亡的治疗目的。二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扩大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可将其视作为宫外孕的临床首选疗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裴海英,张大微,吴钦兰,等.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68-172.
[2] 解瑞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32(22):79-80.
[3] 付兰兰,黄美玲.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防治持续性宫外孕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4):133.
[4] 覃肖丽,刘 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不同血β-HCG浓度宫外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4):63-64.
[5] 刘小英,邹 秋.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143-144.
[6] 王有萍.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6(25):5277-5278.
本文编辑:张 钰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5.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