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遴选评价标准分析①

2016-07-05周群芳胡优新韦乐平

现代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标准人才指标

■周群芳 胡优新 韦乐平

我国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遴选评价标准分析①

■周群芳胡优新韦乐平

2008年以来,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总数已达4100余人,带动全国各地各部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超过3万人。对于高校而言,加速海外人才、全球高层次人才的储备,以抢滩布局,是当下重要挑战。如何“快”、“准”地定向招募全球高层次人才,成为高校必须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选取我国近80所“985工程”、“211工程”及部分普通高校和相关国家部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中央或地方政府网站、高校人事部网站、海外留学人才网站上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价的相关信息,重点对其人才遴选评价标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试图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评价现状。

一、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评价现状概述

高校引进人才基于不同的需求,与学校发展阶段、规划目标、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等都有关。为了能引进合适的人才,必须借助一定的人才引进遴选评价标准。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有关的资料,主要集中在高校人才引进政策文件、海外人才招聘信息、高校教师和技术专业人员聘任表或审批表中。

在人才引进的政策文件中,高校一般会说明人才的引进目的、引进背景、引进对象、申请人(候选人)条件、申请资料要求、引进名额、岗位设置或岗位职责等。这些政策文件是遴选评价体制中宏观层面的标准,遴选评价标准具体指标的制定和实施都需依据政策的有关规定,是定性的遴选标准。

调查发现,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门制定遴选评价标准的高校迄今很少,关于如何确定遴选标准的具体指标和权重分配等方面的公开文件也几乎没有。遴选评价的具体指标一般只体现在聘任表、审批表中,这些指标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近几年的主要业绩成就、未来的工作思路、院系推荐意见、专家组评审意见、学校聘任意见等。

上述指标中,除主要业绩成就以定量为主外,其他内容均为定性指标,且在如何根据具体指标内容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方面,未找到有高校公开各指标对应的指标权重值。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高校没有公开详细的设置,二是部分高校没有制定比较严谨的指标评分体制。

目前的有关实施办法并未对高层次人才遴选标准如何具体制定和具体实施作详细介绍,更多侧重于评价和引进流程,忽视了遴选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大多数遴选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具体使用方案被认为是在引进之前固定不变的方案,在使用中仅作为同行专家评审的依据和送报上级的推选者材料之一,降低了高层次人才遴选评价标准在引进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二、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

(一)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遴选标准比较

不同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评价的标准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性特征主要有:遴选评价标准仅在人才引进政策中粗略提到;未以单独的实施方案提出;遴选标准缺乏整体规划,注重学历、职称、毕业院校等相关指标;遴选指标总体相似,评价机构单一;程序较为僵硬不够细致。我国高校分布具有明显区域特性,因高校聚集程度、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地方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不同区域高校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遴选评价环节有较大差异。下表主要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按区域对遴选评价标准作比较分析。

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评价标准的区域比较表

续表

(二)不同类别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评价标准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理科类、工科类、综合类、文科类、财经类、农林牧类高校,发现大部分高校的遴选评价标准差别不大。总体而言,文科类高校更注重品德、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但又往往缺乏一套有效系统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引进人才的品德素养,理科类、工科类、财经类和农林牧类高校相对而言,更注重科研成就评价。

(三)不同层级人才引进计划的遴选评价标准比较

尽管高校层级不同,要求的基本条件不同,但在具体的申报表中,不同层级高校的评价指标却相差不大,往往无法体现出不同层级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背景、目的和特点,且院校级的人才引进评价指标往往不具有特别的针对性,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其人才引进目的。在具体评价指标方面,各种引进人才计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指标与目的不符的情况。

在针对引进人才计划的调查结果中,“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省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及高校面向全球的招聘计划中,关于对人才遴选标准的满意度评价方面,高校招聘计划遴选标准的满意度稍低。

(四)遴选评价标准的优缺点分析

1.遴选评价标准的优点。遴选评价目标明确。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具有比较明晰的目标,如引进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学术带头人或骨干、讲座教授等,也制定了相应的引进基本条件,不同的引进目标在年龄、工作年限、学术成就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体现了引进目标具有针对性。

我国高校把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作为重点评估内容,这种做法和美国高校的绩效评估比较接近。美国多数高校强调给本科生授课不仅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而且是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和忠诚度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会明确地将研究能力和业绩放在聘任标准的首位,赋予其最大的权重。

高校设岗和岗位职责明晰。大部分高校能够根据自身发展所需设定岗位,依据岗位的具体职责规定引进符合学校实际所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由于岗位职责比较明晰,在遴选评价时,高校能够做到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对候选人才进行评估。

集中强调科研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高校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时的另一共性是对人才科研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强调,尤其注重对科研和学术素养的评价。科研和学术素养主要从参与的项目课题、科研奖项、发表论文专著、申请专利几个方面进行评定,教学能力一般以教学年限、职务、教学课程和培养学生等几个指标来评定。目前许多高校缺乏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力量,这样的遴选标准符合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更利于引进大量的科研人才。

2.遴选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遴选评价不够规范和科学。一些高校人才引进的权力过于集中在学校领导和人事部门,用人部门只是被动地接收引进人才,缺少发言权。在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鉴别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具体规定同行专家的选定标准,用人部门在专业上的考察和把关难以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

高校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类别,很多高校还存在区域特色,但实际的遴选评价标准差别性不大,遴选评价标准存在相互借鉴、大一统的现象,遴选程序不够规范和科学。相比之下,美国高校人才引进遴选程序非常严格和复杂,不仅校际差别较大,同一高校内部不同院系之间也可能沿用完全不同的模式和套路。

缺乏一整套长远的战略规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遴选评价标准缺乏长远战略规划,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超过一半的高校引进人才遴选标准跟随大趋势,特别是照搬“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层次和省市层次的人才引进计划,其评价的标准几无差别,没有从自身实际发展所需制定专门的遴选评价标准。②部分高校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也有独立遴选评价标准,但因缺乏长远战略规划。海外高层人才引进的遴选标准表现得比较混乱、随意,造成了人才随意引进、重复引进、引进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偏差。

遴选评价操作难度大。尽管在很多招聘信息和人才引进指导文件中给出了遴选评价的标准,但这些标准需要一些具体指标来体现。特别是品德素质考察,具有很强的隐形特征,难以量化评价,缺乏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一些高校将“基本素质”细化为职业道德、个性品质、工作作风和合作意识,但实际评价中往往是由引进的候选人自我评价,高校难以获得直观有效的数据,往往流于形式和趋于简单化。为了易于评价人才,许多高校制定了大量的对引进人才的“硬件”素质考察指标,即学历学位、职称、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但忽视了“软件”即品质、合作精神、事业心等方面素质的考察。总之,对引进人才的考察和评价往往重表面的、定性的东西,缺乏内在的、定量的考察。

遴选评价操作难度大,还体现在难以对各项指标给定一个评价标准,大多硬性定量指标把数量作为评价指标,对质量只限于经验的评价,缺乏严格的指标项标准库。虽然论文和著作可以用发表期刊等级、引用率等指标来判定其价值和地位,但一些课题和项目、科研获奖情况等没有量化的数据库支撑,大部分只能凭经验来判定,使得遴选评价准确率降低。

三、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遴选评价标准的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遴选评价标准

高校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时,应首先依据课题和重大项目、学科发展、学校类别、地区发展、引进人才结构配置等几个方面统筹考虑,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人才引进规划。制定的遴选评价标准应具有系统的指导思想、明确的目的性、学科性、学术性、引导性和标志性,在引进人才结构配置方面应特别考虑引进人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我国高校在引进人才时特别重视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评价,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评价有失偏颇,有些遴选评价标准会出现一些模糊评价、漏掉评价的现象。高校应该在重点评价引进人才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时,运用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测评体制,细化遴选评价标准和程序,综合考察引进人才的全面素质。

(二)增强遴选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

针对高校的人才遴选机制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可以从细化评价标准、定性评价等级化和给定对应评分、建立标准指标项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增加评价指标等方式增强遴选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针对思想道德、工作作风、学术道德评价,可以细化推荐信和同行专家评审的具体指标;针对一些项目、课题、奖项不能准确地评定等级和质量的问题,可以建立面向全世界各学科、各地区的项目、课题的具体信息的数据库。

(三)遴选评价标准应区分不同学科

目前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没有对文科、理科、工科及其他学科分别制定相应的遴选评价标准,大部分遴选评价标准无法显示学科特性,虽然部分学院和专业在引进人才时会强调专业和研究方向,但是遴选评价标准却没有体现这些要求,缺少针对学科特点设定的指标体系。随着人才引进的进一步深入,尤其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类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的制定。具有学科区分的遴选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重点课题人才的引进。因此,不同学校、院系和岗位都应该具体设定详细的具有学科针对性的遴选评价标准,提高学科特性在遴选评价中的重要等级和相应权重。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浙江省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07)

①基金支持: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14N135)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标准人才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人才云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