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2016-07-04林永艳邓露明谢知默
林永艳 邓露明 谢知默
【摘 要】在当今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中,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其良好的媒介素养对育人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媒介素养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研究,对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对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媒介素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39-03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媒体,其作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对高等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渠道,而且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较新的理论分支,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全新课题,对我们在网络化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介信息资源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自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体具有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从事德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众传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因此,了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状,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工作,对全面提升信息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 自媒体与辅导员媒介素养
互联网的诞生促使媒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伴随着网络通信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利斯的研究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媒体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这也是目前普遍公认的自媒体的定义。
自媒体与传统媒介相比,传播途径从由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同时自媒体的内容构成也很特别,没有既定的核心,只要个人觉得有价值即可直接分享。目前,由于网络不实行实名制,给网民带来了“随心所欲”的方便性,有些自媒体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虚假新闻大肆传播,降低了自媒体的可信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新媒体的推广和应用,新媒体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这些新媒体的使用会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也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很容易造成一些尴尬的局面,如学生知道现在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而高校辅导员却不知道,这样就无法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挑战着教育权威。因此,要改变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实时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及时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从而胜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輔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中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承担着集教育、咨询、管理、服务和研究为一体的育人工作,是一个多角色的传播者。在现代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下,辅导员能够多大程度地影响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与辅导员个人媒介素养的高低成正比例,因此,媒介能力是反映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重中之重,也是此次调研的关键点。
二 当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不仅包括一般个体媒介素养所指的内容,还应包括其职业、岗位所赋予的特定内容,
即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效使用媒介以及帮助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能力,也就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应该由个体的一般媒介素养(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和特殊的职业素养(教育管理中有效利用媒介资源的能力以及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两部分构成。
1.高校辅导员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对媒介有所了解,能利用多种媒介或通过特定媒介获取相关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也就是有效进行网络信息定向搜索的能力。高校辅导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态势,大多数调查对象有着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其中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据统计,近96%的人表示多通过网站获取信息。人际传播依然是信息流通的主渠道,72.8%的人选择口头获取信息。电视和报纸在高校辅导员的媒介选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60.5%的人选择了电视,56.8%的人选择了报纸。而通过信件、广播和杂志获取信息的人则较少,分别为9.9%、12.4%、24.7%。高校辅导员使用媒体的主要目的按比重排列,依次是学习、工作、娱乐、通讯交友和消磨时间。对于偶然中接触到的自己不熟悉但是与工作相关的信息,91.4%的人认为有必要做精读分析,反映出较强的信息意识。
2.高校辅导员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一般指对媒介信息所包含内容的梳理、整合、提炼能力,也指辨别信息的真伪、核实信息以及分析信息来源的能力。媒介信息一般由两个基本层次构成,即事实信息(显性信息)和意义信息(隐性信息)。解读者要运用理性思维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分析判断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提炼整合中生产新的信息。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具有一定的质疑和批判精神,能利用多种渠道来解读信息,通过媒介报道之间的相互印证来确认事实,保证理解的准确性,具备正确运用大众传媒的基本能力。
3.高校辅导员的媒介参与、应用、制作能力
媒介参与主要指高校辅导员对媒介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左右的高校辅导员经常利用媒体(如博客、论坛、空间、报纸等)发表自己的看法,约64%的人偶尔参与,8%的人则几乎没有参与过。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媒介参与度不高。
高校辅导员发布信息的媒介渠道呈现多元化、立体化特点。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媒介选择情况为例,手机通讯、召开会议、当面通知、网络即时聊天工具(QQ、MSN、IS信等)和校园广播排在前列。实时传播是高校辅导员选择媒介的标准,主要是保证信息的快速传达、事件涉及各方的全面沟通、事件的及时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影响,降低损失和危害。这表明高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媒介使用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高校輔导员大都掌握了一般的通信和网络技术,如使用手机通讯、网络即时聊天工具,使用微博、微信和BBS论坛,利用电子邮件收发和处理信息(Office、WPS)等。而对于有较高技术要求的活动如平面设计(主要指Photoshop等图形编辑软件、制作海报等)、网页(网站)制作、影视录制编导技术、手工海报制作和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技术)等,能够参与的人不多。从信息制作准确性情况的统计看,69%的人在编制、发布信息时,可以做到内容描述准确、全面、无歧义;约30%的人基本能做到;仅有1%左右的人表示偶尔能做到。
三 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辅导员的媒介意识,主动占领新媒体的文化阵地
媒介意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主动了解新媒体的运作方式,正确认识、辨别和选择媒介信息,而且能够有效地运用、评价和监督媒介信息。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要利用新网络工具和网络平台主动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占领新兴媒体的制高点,帮助大学生科学地利用媒介、审视媒介、明辨是非、趋利避害。同时,辅导员也要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重视自身媒介素质的培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媒体文化,培养敏锐的媒介意识,进而正确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2.提高辅导员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在新网络环境下要注重锻炼,跟上时代步伐,掌握新网络技术的技能,学会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的选择、获取、处理、生成和传递,进而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在信息化时代,媒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媒介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辅导员生活在媒介社会里,就要懂得运用丰富的媒介知识和熟练的媒介技能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辅导员在使用新网络媒体时还应注重自身信息解读、思辨、反应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3.加强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训,打造媒介电子平台
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其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高校辅导员由于每天忙于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对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强对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系统培训,采取有效的措施多途径、多层次地提高辅导员的媒介素养。高校应将信息技术、媒介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可建设媒介素养教育网站,打造媒介素养分享平台。
参考文献
[1]袁军.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和中国模式[J].国际新闻界,2010(5):23~28
[2]李馨.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及应对探析[J].新闻天地(下半月),2010(5):14~15
[3]潘洁.澳大利亚跨文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9)
[4]施勇.论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4
[5]刘君.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政治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价值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