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16-07-04李其银
摘 要: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也迅猛的繁荣起来,现代的各行各业对专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基础理论、职业信息的收集判断、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教融合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和高职教师的水平素质密切相关。本文就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师的发展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会计教师 发展
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意味着现代产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紧急缺乏,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牵动着各个行业的脚步,而高级会计师是链接整个体系的关键,散落于各行各业的关健点,这也意味着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必须达到相应的高度和深度,才能配合快节奏、高信息传输、多方合作交流的商业体系。会计岗位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能在综合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合理公允的处理方法;具有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及时学习最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具有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等。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决定高职会计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单一的知识、技能,还要考虑为适应当前工作岗位和未来工作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基本素质。培养具备专业能力人才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而这项工程的核心必须要依靠于一批能够体现高职教育本质特色的高职会计教师群体。他们既承担着教师本身的职责——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同时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捕捉行业动态信息,进行与各个行业企业的课题研究,技术更新等面向企业、市场、产业的活动,即“双师型”。产教融合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促进高职院校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二是促进学生就业,为学生实践课程提供平台;三是促进高职创新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产教融合是高职教师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的新挑战。
一、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教师凸显的问题
1.“双师型”的评定标准模糊。产教融合的的实质内涵在于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进行深度对接,使高职院校与产业、与企业、与行业实效互动,共同创新、共同设计、共同研發,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专业素质培养方向、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契合于企业行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生产设计、产品研发、社会服务功能,站在市场需求的战略基础上,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局面。对此,高职教师便成为这一理想模式的核心推动力量。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技能的要求,明显体现出这一教师群体与其他类型教师的截然区别,然而,对于“双师型”的评定仍然未有一个明确有效的评判标准。在多数的财会金融类高职院校,通过引入企业会计师担任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素质人才。然而这一群体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技能,却不一定有专业知识理论的储备,和前沿的教育理念、专业的教学技巧。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聘任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的“双证”教师,但是,双证只代表两种平行的能力,而不能代表两种专业能力的融合。这种对“双师型”的误解,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在建立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教育手段的高职教师发展体系的阻力,同时也对产教融合模式的推行实现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高职会计教师的培训模式单一。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对于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只在高职院校校内的范围里进行,或者只是教师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短期的培训,对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实际培训区分对待,并未进行融会贯通。可想而知,这种培训模式很大程度不会得到企业的认同。
3.高职会计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足。人类的实践活动要依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除去高职学生,高职教师是主体的重要的成分之一。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师的发展要依靠高职教师自身的能动性,首先要有自我发展意识,而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对于自身似乎并未有清晰的定位,多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为出发点,在企业担任空头称号,在高职院校只承担普通教师的职责义务,并未真正理解产教融合的意义所在。另外,没有意识到将高职会计教师专业发展也一并融入到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自身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的重视并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
二、高职会计教师的发展模式研究
1.创建高职会计教师教研平台。深入思考高职院校会计教师为何缺少自我意识,为何缺少自我准确定位,笔者认为这是源于高级管理层并未将产教融合理念、产教融合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深刻传达到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心中。这将导致内在的、核心的主动能量不能完全释放,使得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动缺乏主要的驱动力量。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这股强大的内在主动能量,这就要有一个平台使高职会计教师有自我认同感、自我归属感、自我成就感,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创立高职会计教师教研平台,能够为高职会计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切实的从产教融合的目的出发,主动思考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创新职业发展模式,带动研究产教融合的具体途径和实施办法,培养高职会计人才的创新策略。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出一套可以评定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模式体系来,提高高职会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高职会计教师专业发展是专业性的、长期性积累、阶段性提升的,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会计教师主动的在各个阶段收集前沿信息,积极的吸收专业创新技术,对专业发展的不同纬度和深度进行提升。
2.深化校企流动合作。高职院校在会计师资力量的队伍建设上,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存在一定的倾斜,想要改善这种现实状况必须深化校企合作,而且要流动性的合作,长期性的合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到合作企业担任实际工作,熟悉了解企业生产体系、管理模式、运作流程,并掌握自己分内的专业技能,然后回校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使教育效果更加灵活生动,更加有效。同时,应将企业会计引入高职院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熟悉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任务和教学技巧,将这种理念带回企业,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节化。这种“双师型”的实现,绝不是形式上的,而是需要长期性的积累和融合。企业要借鉴吸收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人才的培养方法和专业风范;高职院校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管理模式,掌握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吸收企业的专业态度;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反馈,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真正被培养成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整合了国家、行业、企业、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资源,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相对于普通院校教师的特质在于,这一教学群体既要具备深厚完备且前沿的理论知识,又要熟悉了解企业财会金融的流动整合、管理分配,洞察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趋势,随时跟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这些功能的实现,要依赖于长期的深化校企合作、流动合作,不断突破现有的培训形式,创造新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晓华.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J]. 财会通讯,2012,16:33-35.
[2]潘玲珍.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59-163.
作者简介:李其银,女(1971.5-),江苏如皋人,副教授,学士,汉,研究方向:审计财务管理 。
※基金项目:课题:基于“产教融合”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SSYKJ201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