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浅探
2016-07-04叶志英
叶志英
【关键词】主体意识 创新意识 应用意识 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39-02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大为减少,追求灵活、热烈、多元、互动、实效的课堂,已经普遍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传统教学意识的影响,且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偏差,导致了新的教学问题不断出现。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意识,以多视角、多维度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强化主体意识,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尽快实现身份转型,使自己由过去的课堂教学主宰者向现代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创造条件。
(一)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热情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作为课堂教学最需要关注的教学意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执行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正数与负数》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并给出思考问题: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呢?如何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问题展开了自主探究学习,很快就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学生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平时听天气预报,有0℃一说,这个温度标值以上可以用正数表示,这个温度标值以下可以用负数表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进而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强调教师主导服务意识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非要弱化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相反,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训练引导、教学评价优化、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讲课时间少了,但知识传授、课堂引导效果不能弱化;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少了,但学生技能培养、课堂组织效果不能降低。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聪明才智,注重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强化学生数学素质的塑造。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象》时,为了让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清晰的认知,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索问题:摩天轮在上升过程中,旋转时间t(min)和人离开地面的高度h(m)之间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呢?能够列表表示吗?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纷纷展开自主探索,很快就建立表格。但是教师没有放任学生探究,而是根据学生提供的表格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并对函数概念进行解读。可见,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展开数学问题探究,体现的正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服务意识。
二、凸显创新意识,优化教学情境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优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方法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选择,优化情境设计,实现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本之间的思维对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重要的学习内驱力。
(一)语言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众多,教师需要对教学现实有清晰了解,才能制订针对性更强的教学预案。教师生动陈述、利用数学故事引导、列举生活案例、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大讨论,都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渠道创设语言情境,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维度。
(二)多媒体情境创设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借助媒介进行,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画面、视频、文字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展示和联网功能,丰富多彩的照片、动画,生动形象的视频、音频,还有个性十足的图解、图示,都能够将数学的抽象性、深奥性等特征进行形象化、浅显化处理,为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创造条件。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屋顶、铁搭、三角尺等图片,引入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实例,并对全等三角形特点展开讨论。学生通过寻找全等三角形实例,展开相关讨论,构建全等三角形概念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让学生找寻生活中全等三角形实例,并通过相关探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全等三角形概念的认知。
三、注重应用意识培养,提升实践训练维度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遵循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积累,对数学认知进行验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大量课内、课外训练任务,用以巩固学习认知。教师在设计课内训练任务时,要注意掌握几个维度问题:首先要提高针对性,体现分层教学原则。其次是提高训练内容的典型性,提升训练效率。数学训练内容众多,教师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杜绝“题海战术”,对训练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尽量减少数量,提升质量,这样才能提升训练品质。此外,数学课外训练设计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筛选,对训练题型进行优化,提升趣味性,增加生动性,促使学生乐学愿做。教师要注意训练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接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感知数学,从而形成鲜活的学习认知。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拿出一个破损的三角形纸板:这个三角形是一个全等三角形,可有一个角折断了,老师想再重新做一个相同的纸板,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这个破纸板就放在教室内,下课之后大家都来研究一下,下节课给出制作方案。这样的课外训练题目,因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探究的热情很高,可以想象,学生在课下一定会找出众多解决的方案。
四、整合反思意识,构建崭新的认知体系
教学反思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教学反思,找到教学存在的问题,调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法学法结构,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形成重要的矫正力量。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意识,但许多教师对此往往存在一些认识偏差,认为教学反思自然是教后反思,其实不然。在教学预设阶段就需要教师有反思意识,注意对过往教学教训、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展开反思,检查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对教学的执行情况随时作出评估,及时进行教学设计更改和调整;教学结束后更要反思教学得失,为后续的教学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参考。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的运算》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让学生说出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为分式运算做铺垫,但是多数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法则分辨不清。有些学生能够说一点,也出现一些漏洞。教师立即调整课堂教学程序,先对分数乘除法进行重点回顾和复习。教师在学习之前及时改变教学进程,这就是前置性教学反思的结果,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课堂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意识,让课堂教学呈现健康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教师要注重教学意识的更新升级,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实用意识、创新意识、反思意识中,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
(责编 林 剑)